曾兄靓声|第22期: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在2021年大暑

2021-07-22 09:12
收录于专题:曾兄靓声
摘要

大暑时的田野、山岗、池塘、港叉,无一例外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在2021年大暑

作者:潘之江 

朗读:曾若明

编配:邬运河

录音:曾兄靓声戏剧录音工作坊

录音时间:2021年7月20日

地点:深  圳


大暑来了,这将是理论上全年最热的半个月。

我不赞成有些人在冬天说喜欢夏天,到了热天又说喜欢冷天。我喜欢夏天,尤其是大暑的三伏天。衣着随便,大汗淋漓,爽快、通透。

当然,我是更喜欢大暑之热时的绿色,绿色此时表现最是充分的,真是生命无限的象征。盛夏时间,放眼看原野,漫山遍野由淡绿、浓绿、深绿和墨绿交织而成。大暑时的田野、山岗、池塘、港叉,无一例外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树林的绿色色彩是浓郁的,华盖的顶部,新枝生发,总以一簇簇淡淡的新绿点缀,象绿色波涛中的朵朵浪花。小暑后期开始分蘖的禾苗,长得飞快,稻田中央的水花已经不见了,密密匝匝的禾苗形成一片墨绿的新色,让人心头不由地生长出许多的希望。河塘中的荷叶是深色的,只有微风吹来时,几柄荷叶摇曳着,才能偶尔露出它浅绿色的反面。小时候很喜欢读生物课,诸如叶子的正面含有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所以颜色要深一些;而靠近叶片的背面则含有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相对少一些,所以颜色要浅一些。至今老师的讲课还记忆犹新,一看到叶面的深色,自然会联想起“栅栏细胞”的说法。小时把叶片正反面的浓淡搞清楚虽然说没有多大用处,但始终认为,一个人从小能接受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西北的夏日田野》 曾晓剑 摄

绿色除中国股民有些忌讳外,这个色彩普遍受人欢迎,比如“绿色通道”、“绿色环保组织”。绿色,它是大自然生命的象征。夏季的江南,积蓄了充沛的雨水,散发着足够的热量,植物赶在秋凉之前,必须疯狂地生长一把。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有一篇赞美西湖盛夏的诗篇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其中“无穷碧”三个字,表明植物的绿色,在盛夏无限扩张的态势,几乎是绿得不留一点空白。夏季的绿色是最充分的,满眼翠色欲滴,给予人以生命蓬勃的感觉,它是地球家园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湖山》 曾晓剑 摄

人们把最热的暑天称为“伏天”,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今年夏至的第二日就是“庚日”,逢“三庚”后恰好21天,所以小暑后6天就进入初伏。今年也是入伏相对最早的年份之一,按当下通行说法,算是十年一遇。伏天通常是分三段,分别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俗称“三伏”。从“伏”的字面看,是避暑之意。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

俗话说,最长(白天)可到夏至,最热(夏天)可到大暑。但人们实际的感觉还是有差异的,比如,白天长到夏至,常理感觉却是夏至后白天还是很长,因为这里有一个地球绕太阳转的角度改变过程,在这个迂回的时间里,造成了夏至后白天还长着呢。再说热到大暑,这和冷到大寒的说法是相对应的。在实际生活中,大暑后面热的日子也有很多。为什么一年大暑最热的时段后,还是持续高温?原因有三:首先,因为这往后的20多天时间里,地表温度在强烈日照下持续升高,短暂的夜晚,无法散尽白天积蓄的热量;二是在强大的副热带高压作用下,即便有北方冷空气企图作乱,但也无法南下;三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谁在起作用,是月亮吗?至今,科学家不敢说,至今文字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夏天的草原》 曾晓剑 摄

冬病夏治是伏天的一个话题,这与中医有关。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治疗,冬季阳气不足会导致许多疾病,夏季阳光充沛,对人体有治疗作用,可以让累积在身体中的寒、湿、冷等导致疾病的因素从体内排出,恢复健康。中医还有一种说法,“一病多治”和“多病同治”。利用伏天炎热进行驱散寒气,排除湿气,这就是应用了多病同治的原理。

雷达 摄

夏治,是通过三伏时令自然界的炎热,散寒驱湿,使身体得到温暖经络、调和气血、协调阴阳等作用,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中医认为,夏天使用针灸、中药,甚至拔罐和刮痧来排泄人体的病原体更为有效。也有人认为,冬病夏治没有特定的方法,吃药、泡洗、艾灸等都可以用于冬病夏治,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等慢性病症,可以通过“冬病夏治”缓解症状。

当然,我们不排除“冬病夏治”民间说法,它对调理身体或许有帮助,但对一些久病不愈和重症患者千万不能等待和依赖于“冬病夏治”,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问诊治疗。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作 者  潘之江

潘之江,资深文化人,浙江绍兴人,正高职称,早年在浙江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先后任898频率总监、深圳广电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兼任深圳《市民周报》社长、总编辑, 深圳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年主要从事昆曲艺术、文字交响乐、读懂中国画、辨证看艺术、24节气习俗等专题研究和讲习。策划并成功组织《深圳同在一方热土》大型歌会12场、《文明家庭进社区》活动56场、《全国金婚大典》等大型系列活动。先后策划香港、澳门回归大型专题各 80 集(中央台播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专集);主笔 50 小时大型电视直播节目《香港十年》(深圳卫视播出);创办《深圳广播快评》、《民心桥》等名牌节目(主创之一);创作大型朗诵诗二十多万字,其中一百八十行长诗《写在春天的赞歌》在中央台两次播出;出版《敢问理在何方》(人民出版社)、《广播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等个人专著六部。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编辑  夏吉贵   审读 韩紹俊  审核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