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龙岗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党支部书记,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自疫情开始支援发热门诊,后抽调至集中收治疑似新冠病例收治点——坪地院区,目前仍工作在坪地院区。以下是她自已写下的在疫情期间的战疫故事。
自从工作以来,12个年头都不曾回家过年,年迈的父母今年特地提前从老家过来深圳团圆,本想好好陪伴一下他们,却突然接到通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初二开始正式上班,而我也将从呼吸内科抽调支援发热门诊。
父亲70多岁了,是一名退休医生,也是老党员,经历过SARS,现在仍返聘在门诊工作。他叮嘱我:你安心去工作,不用担心我们,注意防护。为了工作方便,也为了保护家人,于是我简单整理了一下,就直接搬到医院食堂宿舍,就此投入战斗。
发热门诊的点滴:
1月29日,我在医院发热门诊值班。
我主要接诊的是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一开始上的便是夜班,1月末的深圳虽不似北方的寒冷,但呼呼的冷风灌进需要保持通风的敞开门窗的诊室,还是觉得冰冷刺骨。
为了不浪费隔离衣和口罩,我基本上在门诊一坐便至少是7小时,期间不吃不喝,N95口罩勒得面部发麻和耳朵疼痛。因为佩戴无菌手套太久,有过敏体质的我双手手背都起了皮疹。
那天接诊了的一名年轻的患者,怀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到诊室后,她远远地站着,情绪非常激动,失声痛哭,我上前安慰她,她却立刻躲开了,大声说:“医生,你离我远点,不要传染给你!”我告诉她:我是医生,有我们在,你不用害怕!经过开导,慢慢地她平静了下来。后来的检查排除了她是新冠患者,她非常感激地对我说:“谢谢您给我的鼓励,如果将来我有孩子,一定让他像您一样当医生去帮助更多的人!”
寒冷冬夜的发热门诊内外,冰火两重天。
2月2日,我接到通知,要抽调去整体改造成集中收治新冠疑似病例的坪地院区支援。
初到坪地院区,刚开始能隐约感受到这边医生的担忧。但是当病区开放后,他们便很快成为防疫一线的钢铁战士,人人都变得乐观积极。我主要负责三个病区成人新冠疑似患者的筛查和诊治。每天都要梳理一遍病房的患者,查房、检查医嘱、安排出院,在病房听到患者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医生,您辛苦了,谢谢!
2月7日,我收治了一名老年女性的新冠疑似患者,肺部CT非常典型,而且病灶范围较大,但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我查房时,患者一直说:“李医生,我没事,你早点让我出院吧!”,患者两次核酸结果都是阴性。虽然检查结果阴性,但是作为一名专业医生,我没有放松警惕,继续复查核酸,结果第三次核酸仍然是阴性,但这时,患者的儿子在我院核酸检查确诊新冠肺炎,作为家庭聚集性病例,这名患者最终被确诊为临床诊断病例转送到市三院接受了后续治疗。从这一起病例,我切身体会到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作为专业的疫情 “守门人”,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战疫之路任重而道远!
奋战在一线。
为抗击疫情,我错过了小宝的生日,错过了父母的团聚,但是他们依然传递给我最暖心的支持。我老公也是医生,每天开车40分钟去市区医院上班,回家还要照顾一家。大宝每天都在日历上画勾,算着我回家的日子,并在画板上写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妈妈加油!我问儿子:为什么把妈妈加油放在最后?他悄悄地说:其实我最希望的是妈妈能平安回来!听完,我突然觉得鼻子一酸,原来在孩子心里,妈妈就是世界的全部!
儿子给我打气加油
丘吉尔曾经说过:我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奉献,唯有辛劳泪水和血汗,我想这也是每一名白衣战士的奉献,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编辑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