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
布氏鲸“小布”
在大鹏湾海域的活动
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得益于海域水质的不断优化
近年来,大鹏湾海域也迎来了
不少鲸豚类动物“观光游玩”
“我们在这里组织鲸豚搁浅演练,也是进一步提高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水平。”
据大鹏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科研团队和环保组织的观测,布氏鲸在大鹏湾出现18天来,整体健康活力,捕食正常。而鲸豚属大型海洋动物,一旦搁浅,救助难度大。此次救护演练,目的是提高大鹏新区海洋动物救助应急预案的实操性,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护体系,强化物资储备、应急准备、队伍整合、机制磨合作用。
“鲸豚类海洋生物发生搁浅,主要原因是身体状况出现问题,导航系统失去作用,导致鲸豚迷失方向。”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肖宝华介绍,鲸类一旦搁浅,由于体型庞大、体重过大,很容易陷入滩涂的泥沙当中,导致内脏出现衰竭,加上天气炎热以及离水时间太长等因素,都会对动物生命造成威胁。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整个救援演练采取海上和陆上相结合的方式,海上是主要依托于海洋综合执法,海警、海事等力量做好外围巡逻以及海上的救助。如果鲸豚类海洋生物是在陆地上发生搁浅,将主要依托公安外围保障,以消防队员、志愿者等力量为主,海陆结合来形成合力的救助方式,争取尽快救助。
此次演练不仅有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科技创新和经济服务局、教育和卫生健康局、水务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应急管理局、群团工作部、大鹏公安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消防大队、海洋执法、海事、海警等单位,还有街道、社区以及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各个部门(团队)职责分工明确、配合高效。
同时,大鹏新区还专门邀请中科院深海所、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等单位专业人员深度参与演练,现场指导、多方联动。
通过此次演练,检验了现场响应、救援准备、现场救治、转移脱离等各环节衔接保障水平和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完善了应急预案,锻炼了应急队伍,提升了救护本领,增强了涉海安全保障能力,确保鲸豚搁浅时能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护工作,最大限度保护了救援人员安全和海洋生物安全。
(原标题《大鹏护“鲸” | 大鹏新区举办鲸豚救护应急预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