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银行账户管理新规实施。届时,银行账户不但要分类,而且所有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银行结算Ⅰ类账户。”近日,不少市民陆续收到这样的消息。记者获悉,目前我市已有多家银行发出通知,账户分类给市民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为此走访多家银行。
多数市民仍根据需要开卡
“知道这个消息挺突然地。”在某国有银行深圳湾支行,在事业单位上班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在办理理财时被理财师告知的。
陈先生在这个银行已经有两张银行卡,一张是多年前开通的工资卡,由于是磁条卡,实际上在许多地方已经不能刷,“而且听说容易泄露卡内信息,也不敢刷。”另一张是前不久办理的社保+银行卡,“卡片上就印着自己的头像,用起来也很不放心。”陈先生说。
“您这个情况可以多办一张芯片卡,资金归集和防信息泄露都用得上。”理财人员这样告诉陈先生,而在进一步得知从12月1日起,一个人在同一银行只能开一个银行结算Ⅰ类账户的消息后,陈先生毫不犹豫地申请了一张新卡。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多家银行已就银行账户分类管理下发通知。其中中行深圳分行的通知显示:此前在该行已有Ⅰ类账户的,12月1日以后只能申请开Ⅱ类或Ⅲ类户,也可以将以前的Ⅰ类账户变更为Ⅱ类或Ⅲ类户,再申请开Ⅰ类账户。但该行通知同时表示,12月1日前已经开立的账户不受影响,仍可正常使用。
“消息传开后,目前来银行咨询办理开户开卡的市民的确多了,但没有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毕竟手上银行卡多了,也不是个方便的事。”在南山一家银行,柜台人员告诉记者。
三类账户建立安全防护
银行账户分类,听上去是“新政”,然而实际上几乎在一年前就已由央行下发通知。
此次看似突然的消息,源于11月25日,央行深夜发布特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向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及国开行、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重申央行关于银行账户个人账户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
“银行和支付账户分类管理自去年底正式实施以来,以银行Ⅰ类账户为纲,支付账户和银行Ⅱ、Ⅲ类账户有限延伸的管理思路日渐清晰。”某股份银行网络金融部负责人称。
去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规定,银行应建立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以往和今后通过银行柜面开立的账户划为I类银行账户,通过远程视频柜员机和智能柜员机等自助机具、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开立II类银行账户或III类银行账户。
根据某商业银行的一则宣传材料:Ⅰ类账户是全功能账户,可以办理存款、转账、消费缴款、购买理财产品等,使用范围和金额不受限制。
Ⅱ类账户则主要是理财账户,可以购买理财产品,也可进行一定限额的消费和缴费支付。但是不能存取款和转账。
相对而言,Ⅲ类账户只能用于小额消费,并且Ⅲ类账户设置有1000元的限额。适合用于绑定支付账户,及日常小额高频交易(如二维码支付、手机支付等),可以随用随充。
小额支付最好不要绑定Ⅰ类账户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开三类账户。主要是给大家提供更多选择,通过限定功能和额度降低风险。”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告诉记者,账户分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进行“风险隔离”,因为风险较高的网络支付,将来都会由Ⅲ类账户完成,而Ⅲ类账户由于“限额”,所以出问题损失也可以最小化。
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人士认为,因为新规并没有对现有的银行账户作出规定,所以市民现有账户并不会受影响。不过长期来看,影响还是会存在。
“比如,以后如非必要最好不要随便到银行办卡,因为如果你在一家银行办过Ⅰ类账户的银行卡,以后就不能在这家银行办理Ⅰ类账户卡了。”昨日,一位正在值班的银行大堂梁姓经理在帮客户办卡时,这样告诉记者。
此外,新规规定,新开账户如果6个月内没有交易,将会被冻结(开通电子银行和绑定缴费业务的除外),银行还将会对一些开设多个银行账户的客户进行身份核查。“建议广大市民及时清理本人名下的银行账户,撤销不用或极少使用的账户,归并资金,把银行账户管好用好。”梁经理表示。
另外,也有银行人士向市民提出建议:使用网购、微信发红包、家庭缴费等功能时,使用Ⅱ或Ⅲ类账户。使用二维码支付的时候也最好不要绑定Ⅰ类账户,以提高资金使用安全性;工资卡作为主卡最好转入Ⅰ类账户。
银行发卡冲动将受遏制
“以往到银行办事,工作人员动不动就会要求市民去开通新的银行卡,很多都是其内部业绩考核的需要。而在账户分类管理之后,银行这种业绩冲动将有效遏制。”11月28日,有银行业专家向记者表示。
据悉,我国一人数折、一折一户现象十分普遍,有些银行也以发卡数量作为经营业绩的考核指标。同时,个人缴纳和支付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公用事业费用,往往开立多个银行账户,导致个人有大量闲置不用的账户。
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个人银行结算账户77.86亿户,人均5.69户。个人开户数量过多,既造成个人对账户及其资产的管理不善、对账户重视不够,也为买卖账户、冒名开户和虚构代理关系开户埋下了隐患,还造成银行管理资源浪费,长期不动的账户更成为了银行内部风险点。
妥善处理闲置银行卡
“此轮账户清理,必定会产生大量闲置银行卡,千万不要随便处理!”11月27日,网贷天眼在深圳举办投资人见面会活动,会上关于“银行账户分类”成为人们讨论热点。有金融安全专家建议市民妥善处理闲置银行卡。
“银行卡的磁条上存储我们的个人私密信息,若处理不当,会造成隐私泄露。”网贷天眼副总裁潘瑾键告诉记者,多数银行卡在开卡后会产生年费,若长期不用,会累积超额年费,虽然储蓄卡欠费并不影响个人信用,但由于“僵尸卡”而欠下银行一笔费用,是否得不偿失?“所以,市民最好自己主动到银行网点进行注销,如涉及信用卡,也可自行拨打信用卡中心的电话进行注销。”
见习编辑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