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与古为徒——容庚的学术和时代”展览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开幕。展览由深圳博物馆联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和莞城美术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容庚先生家属的支持下推出。展览为期三个多月,将展出至10月24日结束。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共207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8件,如栾书缶、越王剑、昜鼎、仲叀(zhuān)父簋等,二级文物14件,如齐史疑觯、子系爵等。此外还有清代陈介祺藏青铜钟全形拓、黄士陵篆书《桃花源记》、吴大澂篆书《陋室铭》《爱莲说》等,不仅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也有很强的观赏性和金石趣味。此外,展品还会标注容庚当年购买的记录,比如鸟纹镞的展签上就注明该物购于琉璃厂,花费5元,看似便宜,但在当时一头牛不过两三元,观众可从中得知收藏非寒门之习。
△一级文物栾书缶 春秋晚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一级文物栾书缶 春秋晚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容庚(1894-1983),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是著名古文字学家、收藏家、金石学者。他毕生致力于访古考古,研究古文字,收藏古器物,并和中国新兴的现代学术研究机构融为一体。容庚是我国屈指可数的收藏家,其藏书以金石、丛帖最具特色,最为丰富。建国后,他将历年所得的大批青铜器,包括唯一存世的金书《栾书缶》等献于国家。20世纪70年代又将珍藏的字画、古董分批献出,其中包括宋人《云山图》及祝枝山、倪元璐等人的宇画。1980年更将1万多册古文字、金石、考古、书画方面的书籍献给中山大学图书馆,其中许多是难得的拓本和罕见的珍品。
展览包括了四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家世传承”,介绍容庚家世及他在广东的经历,包括邓尔雅等对他金石学志向方面的影响;第二单元“燕都访古”,以容庚收藏的青铜器为线索,介绍容庚在北京的经历;第三单元“学术交游”,通过历史照片和信札、书法等资料,介绍了容庚的学术交往,以及与他往来的中外学者群体;第四单元“撰述成就”,通过容庚撰述手稿、编纂的图录等,展示容庚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特点以及当时的学术风气。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