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第28场新闻发布会举行,通报我省疫情和防控工作进展,重点介绍我省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复工开工和服务异地务工人员有序返粤返岗情况。
疫情输入人员集聚传播风险仍在
“随着复工企业陆续增多,以及下一步各类学校陆续开学,各行业领域企业复工复产和各类学校复学带来的疫情输入和人员集聚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纪乐勤表示,为防范因复工复产造成疫情社区传播的风险,将严格落实有关举措:一是严格落实“三人小组”社区网格化管理。二是实施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全筛查”。三是切实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四是做好复工复产防疫指导。
纪乐勤介绍,为有效解决各地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健康信息重复采集、隔离结果跨区不互认、人员流动困难等问题,我省日前基于“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了“粤康码”服务,结合红绿码机制(涉疫情重点人群为红码,其他为绿码),逐步推行绿码“一码走广东”。“粤康码”整合自主申报、入粤登记、疫情防控部门检查信息、小区等公共场所登记信息、外省健康数据等信息,实行一人一码,在公共场所体温检测、网格员上门检测、务工人员返岗等高频场景亮码通行,扫码登记,有效提升基层查验和大数据防控效率。
“下一步‘粤康码’还将拓展到更多的使用场景。”纪乐勤说。
预计2月底重点项目复工率将七成左右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的重大项目工地面临一些复工困难,并且影响项目的建设进度。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志清表示,前段时间调研发现,主要是人员返岗滞后,工地的防疫工作准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及在原材料的上下游运输,企业的整个产业链都要跟上。“目前来看,预计疫情影响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大约一个月左右。”
据介绍,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省重点项目复工推进工作专班,分类施策,有序复工。重点是协调支持重点项目单位解决人员的返岗、防疫物资紧张,以及取消不合理的复工开工审批手续,促进交通物流的顺畅等实际问题。全省的各个市也相继成立了重点项目复工推进专班,上下联动,横向各部门也配合。
目前,我省重点项目已经有354个复工,预计2月底重点项目复工率将达七成左右。重点项目新开工项目中,一季度原计划有90个项目要开工,目前已经有37个项目已经开工。“当前我们正在抓紧推动还没开工的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原计划一季度开工的项目能够更多地按计划在一季度开工。”陈志清说。
另外,根据这次疫情暴露出来民生、环保、农村等短板问题,再重新梳理一批关于公共医疗设施、环保设施、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一些项目,如果具备条件,也会纳入今年的广东省重点项目里面去加快推进。
珠三角向结对帮扶地区发布岗位信息超18万个
这段时间以来,企业都陆续复工,用工需求在持续增加。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葛国兴表示,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制定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的工作方案,通过企业间用工的互助、行业间用工调度、人力资源机构用工调剂、本地区劳动力存量盘活、省内劳动力资源开发、省际劳务对接协作、鼓励平台共享人力资源、发动各方力量驰援等八大措施保障各类生产企业的用工需求。
在省内粤东西北劳动力开发层面,珠三角地区已向结对帮扶地区发布岗位信息超过18万个,新增引导2万多名粤东西北地区劳动力到珠三角地区务工。
在省际劳务对接协作层面,我省已与四川、湖南签署了疫情期间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合作备忘录,并将尽快做好推广到其他输出大省,如贵州、云南等省份,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和对口支援省际平台,根据企业用工需求,有组织分批次输送务工人员返岗。
每年春节以后,都是务工人员大规模集中返粤返岗的时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务工人员返粤返岗受到一定的影响,“返工难”也成为制约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葛国兴表示,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广东人社部门与周边主要劳动力输出省区联合,积极引导务工人员有序安全返岗,组织“点对点”的专车专列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通过专车专列组织返岗,可以有效防范疫情传播感染风险,又能缓解企业用工需求,更重要的是向社会释放出信号,引导广大务工人员安心返粤返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2月18日,从云南开出的首趟返岗专列顺利到达我省,到目前为止我省已与广西、云南、四川共组织了9趟返岗专列,帮助6300多名务工人员乘坐免费专列平安返粤。“为保障劳动者出行返岗安全,又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我们与输出地加强合作,切实做到‘五个有’。”葛国兴说, ”五个有“一是输出有组织,,二是健康有监测,三是运输有保障,,四是进厂有车送,五是送达有交接。
省级层面重点组织安排专列,各市人社部门重点组织点对点的包车服务。到目前为止,广东各地已组织包车服务接近300辆,为386家重点企业有组织输送到岗9500多人。
据介绍,接下来,广东将进一步加大专列专车的服务范围,在已开通广西、云南、四川专列的基础上,将合作范围扩大至贵州、河南等省份,并为一些重点企业组织企业专列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惠州、江门、中山等珠三角的市人社部门积极与外省区对接协调,目前已有计划安排的专车超过1000趟,将进一步为务工人员返岗开辟绿色通道。
华为产能利用率超过9成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杨鹏飞介绍,截至2月21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近4.2万家,比2月10日(即企业复工的第一天)增加近3万家;复工率达到了82.2%,比2月10日高出57.2个百分点,复工步伐明显提速。
从地市看,广州、阳江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90%,肇庆、珠海、深圳、韶关、中山、潮州超过80%。省里直接跟踪服务的102家制造业重点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特别是龙头企业,不仅仅是复工顺利,而且产能利用率也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平,比如华为、美的、格力等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都比较高,华为超过9成,格力接近8成,美的超过7成。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包括:选取10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对一”跟踪服务,全力推进企业自身的复工复产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复工复产。比如,华为、中兴、美的、广汽等重点企业,他们的上下游供应商的复工复产情况,2月20日,华为提出的第一批57家核心供应商已经全部复工,第二批52家核心供应商中有51家已复工;中兴21家供应商中有18家已复工;美的169家供应商中已有149家已复工;广汽提出的省内需协调企业93家中,已复工87家。
此外,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支撑,累计公布两个批次272项工业互联网应用产品,两个批次223项智能防控、智能科研、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等方面的产品,36个智能制造公共技术平台的资源信息,供企业免费或优惠使用,从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安全服务等环节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在应对企业复工复产急需的防疫用品上,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一组提早部署,采取了相关措施。
杨鹏飞表示,当前制约物资生产的主要因素已经转变为上游的材料和装备供应的不足,。我省目前口罩的产能在快速地扩大,但是作为口罩生产的核心材料——熔喷布(过滤材料)的产能还是比较有限的,从目前来看,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口罩机、贴条机等生产口罩、防护服的关键设备,目前阶段性也是非常紧缺。
”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去推动,目前来看,设备的供应很快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在熔喷布、口罩机等这一类的材料和设备供应顺畅的前提下,预计到2月底,可以大大缓解当前防疫用品供需紧张的局面。“ 杨鹏飞说。
目前,我省消毒液日产量超过3000吨,红外耳温计、红外额温计日产量超过1万支。
省际256个联合检疫站现在还保留
据了解,目前广州、珠海、佛山、汕尾等地最近都陆续地撤销了设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体温检测点。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主任劳潮惠表示,这是地市为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提供顺畅的交通保障所做出的安排。但在省际方面,256个联合检疫站到现在为止还保留着,对全省的“两站一场一港口”(即客运站、高铁站、机场、港口码头)还保留着体温检测的安排。
劳潮惠介绍, 在道路运输组织、服务务工人员返程方面,目前,我省已经开放全部的省际班车和包车,全省道路客运共投入总客位数149万,发班达到5万多次,总体的运力可以满足旅客出行的需求。
截至2月21日,我省累计组织务工人员包车230趟次,共发送4000多人,外省累计组织返粤包车450趟次,共运送15000多人。
此外,灵活调整发班密度,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优化公交、地铁运力配置,加强与高铁站、机场、码头、客运站等综合枢纽的疏运衔接工作,在出行高峰加密发班,降低乘车密度。恢复粤港澳大湾区跨市公交服务,推动大湾区城市无障碍畅行;推动开行预约客运专线,为企事业单位复产复工提供“一人一座、一站式直达”的定制通勤服务。
见习编辑 邹远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