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美 作
今年,"太平官"、"逍遥官"再不好当!日前,记者从广东省纪委"南粤清风网"获悉,今年省纪委将以监督"为官不为"等突出作风问题为重点,继续发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本期"廉议汇"约请三位嘉宾讨论这个问题。
江德斌(浙江台州 职员):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其位,就应履行职责,认真对待工作,服务民众需求,而不是无所作为,占着位子不干活。如此不仅浪费行政资源,亦耽误民众办事,形成慵懒作风,败坏党和政府形象。
有的官员是缺乏能力而不为,那就不该留在这个位置上,该下则下;有的官员是怕困难、怕麻烦,或不敢得罪人,从而消极对待工作,这样就需严格考核政绩,逼迫其主动面对工作;有的官员则是选择性不为,对这样的官员需要加以严查,看其有无腐败贪污行为。
然玉(四川成都 媒体人):为官不为的"太平官"、"逍遥官",一方面败坏了公职人员队伍的职业风气,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公共部门正常履行职能。在很多时候,为官不为都可以归类为失职,这势必对公共管理秩序产生消极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为官不为"也阻碍了公职系统内部必要的人员流动,使那些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重点治理"为官不为"现象,也恰恰是为了能够实现选人用人的精准化,最终做到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杨朝清(湖北武汉 高校教师):"太平官"、"逍遥官"的背后,是责任和担当的缺失;没有"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的意识,党员干部自然难以做到"知民苦,解民忧"。
挤压"庸政懒政"的生存空间,既需要实现"不作为即为过"的价值观念转变,也需要在加强制度约束、强化公众监督、提升违规成本等方面多管齐下。只有破解 "庸政懒政"的亚文化,在思想上"强筋壮骨",主动作为的领导干部才会越来越多。
编辑 莫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