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以政府服务加码提升企业复工复产效率

读特评论员 谢仕亮
2020-02-20 21:54
收录于专题: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摘要

准备充足物资做好防疫措施,在线提交相关资料,即可先行复工。

准备充足物资做好防疫措施,在线提交相关资料,即可先行复工。福田、南山等区不少企业近日陆续收到来自所在区政务短信平台的信息:如果达到复工标准,可自行组织复工复产,无需等待核准或审批,政府后续再组织上门核查并提供服务。这一被总结为“先复工,再核查”的措施,提升了企业复工复产的速度和效率。

此前,一些地方因疫情防控在企业复工复产管理上采取了过严策略,出现“复工难、审批多”等过激现象。比如,有的地方一张复工申请表要盖满8个公章才能复工;也有企业向媒体反映复工要交21份材料,“填表填到眼花,签字签到手软”等等。这些地方希望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的出发点不难理解,但过于严苛的审批条件以及超出防疫必要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则会给企业复工复产带来掣肘,打消企业复工复产的积极性。

“先复工,再核查”,福田、南山等区的做法,可以说是很应时的措施,对企业而言犹如一条复工复产“绿色通道”。一方面,复工企业只要自行做好防疫准备,达到各项复工标准条件并提交相关资料即可先行复工复产,相当于变政府“审批”为企业“备案承诺”,优化了程序,降低了门槛,有助于提高企业复工复产效率。另一方面,实行“先复工,再核查”将主动权交了给企业,让企业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落实防控责任。毕竟,对安全复工和有序生产,企业自己理应更上心、更慎重。当然,如果在后期的核查中,发现企业属于暂缓开工企业类型或未达到防控要求违规复工复产,将依法查处。因此,“先复工,再核查”,并不意味着对企业疫情防控要求的放松和降级,而是变“事前严格审批”为“事中事后严格监管”,更有利于强化和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积极稳妥有序复工复产,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

既要防疫情,也要谋发展。作为企业,应变被动为主动,迎难而上,积极做好防控措施,有条件就复工复产,没条件就创造条件复工复产,想方设法摆脱因疫情而带来的困境,为企业发展和员工生活延续迈出坚实步伐。在确保疫情防控前提下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把“两难”变为“两全”,是日前召开的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对深圳企业复工复产提出的新要求。把要求落实到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办事效率,努力为企业复工复产做好服务,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关心、帮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和开复工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以公共服务加码,发挥和调动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积极性。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评论员 谢仕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