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在现场,就是记者的责任”

读特记者 韩文嘉
2020-02-20 20:15
摘要

2月15日,是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第一批新冠肺炎痊愈患者出院的日子。那一天,武汉下起了雪,纷纷扬扬,愈落愈急。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和唐光明已经不记得在医院外冒雪守了多久了,但他们不能离开,因为痊愈者随时可能出院,而他们必须在那一刻按下快门。


2月15日,是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第一批新冠肺炎痊愈患者出院的日子。那一天,武汉下起了雪,纷纷扬扬,愈落愈急。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和唐光明已经不记得在医院外冒雪守了多久了,但他们不能离开,因为痊愈者随时可能出院,而他们必须在那一刻按下快门。

何龙是摄影记者,“在现场”是所有摄影记者最基本的责任。从疫情发生之后,何龙记录下深圳抗疫一线的多个现场——为密切接触者做咽拭子采样、对车站机场进行消杀、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排查、在高速路口排查外来人员……接到新的任务后,他匆匆整理行装,在2月9日奔赴武汉前线。

为什么要前往武汉采访,他的答案是理所当然的:“作为记者,我当然希望能够到最核心、最一线的现场。”

半年前,何龙刚刚随本报大型采访“中国力量”去过武汉,那时候武汉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这次来武汉,观感完全不同。整座城市都因为疫情停下了脚步,街上安静而冷清,路上几乎难见到人影。

与城市的安静相反,迎接记者们的则是每天热火朝天的新闻工作:采访、拍摄、写稿、视频、访谈……来到武汉后,他们推出的“读特记者直击武汉战疫”报道全天滚动更新,将前线的最新战况、“白衣天使”的故事与各方的声音,通过全媒体平台传递出去。

19日下午,何龙进入汉口医院的病房采访,广东医疗队的部分医生护士们被派驻在这里。何龙印象最深的是广东队的一名护士,她从去年底就一直在北京培训,过年前刚刚回到家,结果年还没过完,大年初四又来到了武汉,半年没着家。这名护士告诉他,来到武汉后,她发现自己在北京培训时的很多同学都从全国各地来到了武汉,大家又相遇了。

明月何曾是两乡。在武汉,各省的医护人员在这里会师,全国的爱心汇在这里汇聚,记者的镜头都对准了这里,新闻的战场也在这里。

在这样的战场上,采访也成为了一件高度危险的事情。尤其在医院里,紧张的气氛、似乎无处不在的病毒、闷不透气的防护服……当他扛起相机,就像战士扛起了抢,既要步步当心,又要无畏冲锋。何龙选择带运动相机Gro进病房,因为这台相机比较方便消毒,其他的纸、笔、手机都不能带,因此,如果要做记录的话,只能用相机录下来,或者写在纸上拍下来。一场采访下来,大汗淋漓,疲惫不堪。

“好在这批病人在广东医疗队的医治下,情况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精神状态也不错。病人们见到我们这些记者,也夸赞广东医生的医术。”何龙说,病人们还在护士的带领下做起了保健操,气氛十分和谐,他频频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珍贵的时刻。

这些温暖的时刻还有许多。何龙去采访雷神山医院的第一批出院的治愈病例,其中有一位王先生说,等14天隔离期一过,他就要去捐血救助其他患者,而后,他最想“吃碗热干面”。而在东西湖方舱医院,一位蹲守在那里的武汉记者与深圳医疗队已经混熟了,这位武汉大哥说,感谢深圳朋友们的援助,等疫情消散,要请大家去吃一顿正宗的楚菜。

“希望那一天早点到来。”何龙说。

编辑 刘荣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