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下午,深圳国际生物谷生命科学产业园A22栋,3楼品质部质控实验室,技术工程师尹永鸿、顾永成正进行试剂盒测试。4楼会议室,鸿美诊断负责人侯志波博士与张伟正研究优化试剂盒生产路径。
两位技术工程师正进行试剂盒检测
“团队还有3位工程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指导。”侯志波告诉记者,鸿美诊断半数员工已于2月15日复工,目前全力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临床试验,顺利的话应该在一两个月内可通过快速审批取得注册证。
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大鹏中心
大年初二拍板研发
如果说“鸿美诊断”你未必听过,但说到他们团队带头人——幽门螺杆菌发现者、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是不是就如雷贯耳了?鸿美诊断同时也是深圳诺奖实验室首个成果转化中心——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大鹏中心(简称“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大鹏中心”)所在。
全力推动马歇尔实验室大鹏中心建设,背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应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1月26日(大年初二),在团队视频会议上,马歇尔与团队核心成员共同认为,应该利用已投产的幽门螺杆菌基因检测平台研发新冠病毒快速筛查平台。“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会引发胃溃疡等慢性病,甚至引发胃癌;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病毒,快速传播。两者都是病原微生物,检测原理是相通的。”侯志波表示,团队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平台上获取新冠病毒序列后,按照国家相关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研发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随时连线马歇尔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我们准备2月1日就开工。”侯志波说,2019年底幽门螺杆菌耐药检测试剂盒等检测产品上市后,公司已获得了数百万元收入。2020年,团队将不断扩大消化系统快速检测试剂市场份额。
为了方便随时与马歇尔连线,侯志波博士把办公电脑搬到视频会议室
疫情突至,有危也有机,鸿美诊断借助自身技术和平台已研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接下来需要通过伦理审核和临床试验,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就可以推向市场。
按照企业复工复产要求,鸿美诊断设立了隔离间
“我们属于高科技企业,员工不多,但个顶个的棒。”公司另一位负责人张伟说,像家在天津的顾永成1月31日就赶回深圳,就是为了提前隔离准时复工。记者在鸿美诊断看到,企业还专门按照相关要求辟出“隔离间”,电梯间、办公室都能隐约闻到消毒水的味道。
“我们2月12日完成复工审核,2月15日正式复工。”侯志波说,本来这一天也是马歇尔每隔两个月要来深一次的日子,因为疫情马歇尔推迟了行程,但马歇尔始终关注着中国,关注着实验室的运作。“马歇尔所在的澳大利亚帕斯跟深圳没有时差,所以我们遇到问题就可以随时连线马歇尔,商议解决。”为了方便随时连线,侯志波干脆把办公电脑搬到了视频会议室。
研发“N合一”呼吸系统病毒试剂盒
目前,已有1000余人份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投往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验,完成后就可申请上市。“现在确诊病例数字不断下降,我们也仅完成了近百例临床试验。”侯志波说,尽管对于这款试剂盒来说,病例太少不是“好事”,但对于整个疫情来说,他们乐见这样的趋势。尽管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上市未必能够赶得上疫情高发期,但马歇尔已决定带领团队开发呼吸系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系列产品。
马歇尔团队目前已上市的消化系统快速检测试剂系列
根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10——2011至2014——2015年流感季,全国平均每年有88100例流感相关的超额呼吸死亡,占所有呼吸死亡的8.2%。“流感病毒主要有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我们的构想是这些病毒都能在一个试剂盒里完成检测。”侯志波表示,团队今年的目标就是要联合医疗机构与科研院校一起完成这样“N合一”的呼吸系统病毒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力争在今年秋冬季上市。
主动作为,帮助企业破难题
“新区科创经服局相关领导了解情况后,主动作为,复工第一天就来到鸿美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进展情况,同时,就马歇尔实验室大鹏中心的后续建设存在的资金问题进行研究。”侯志波说,A22栋2楼950平方米的马歇尔实验室大鹏中心,已在春节前完成了前期建设,还需要进行洁净空调系统、PVC洁净地板和管道装修就能投入使用,“这个装修费用约为300万元,均由大鹏新区支持”。
A22栋二楼950平方米全部为马歇尔实验室大鹏中心
“我们已把装修工人的所有资料提交给新区住建部门,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开工。”侯志波说,快的话,1个月后马歇尔实验室大鹏中心就能完成完工,“今年会是我们团队大展拳脚的一年。”侯志波推开大门,门外生命科学产业园所有停车位都几乎停满了车辆,复工复产脚步正在加快。
生命科学产业园停车位已基本停满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