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小时彻夜手术,能换回几根被压断的手指?
2021-07-09 15:55

15小时紧急断指手术,层层考核后温晶晶能否留科?重症地贫母亲崩溃,巨额治疗费如何填补?吴文智首次主刀,新晋住院总能否顺利拿下手术?透过皮肤看疾病,皮科大佬朱学骏如何破解皮肤上的癌症信号?7月9日21:20,深圳卫视全国首档医生观察节目《我的白大褂2·王牌科室》高能持续来袭!

十五个小时彻夜创造奇迹,我想成为好医生

右示中环小指离断伤、多发开放性掌指骨骨折、多发屈伸指肌腱开放性断裂、皮肤软组织中毒毁损伤……周波医生叹息道:“手不是手了,已经完全是东倒西歪了。”

 

手术进行中,饶是在身经百战的副主任医师王全震看来,这也是不容小觑的伤势:“中指血管损伤,环指血管内膜损伤,小指的血管明显血栓。”

不仅如此,最严重的还是食指——骨头几乎完全断离,血管断开。换句话来说,治好的希望渺茫。

 

凌晨三点钟,这台多发断指再植手术已经进行了四个小时,中指、环指、小指三根骨头终于固定完成。而这离手术成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在后续的接血管过程中,医生们遗憾地发现患者右手血管缺损太多,无法直接吻合。

 

紧接着,我们见证了手术医生的“神仙操作”,从患者手臂取4cm静脉移植到手指,再进行血管吻合……

“感觉真的有点累了……”

“坚持!加油!奋斗!”

“费眼睛,今天老孟说他眼睛聚不了焦了。”

“我现在显微镜下看东西也不行,时间久了眼睛慢慢开始花了。”

医生们是大家口中的白衣天使,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长时间做手术导致身体酸疼、疲惫、甚至产生不可逆的损耗,这些真实的状态,与治病救人的过程一同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二天早上七点,手术已进行了八个小时。王主任的接力让温晶晶终于可以休息,此时,黑眼圈已经造访她漂亮的眼睛底下了。  

“好,通血了!”听到王全震主任宣布中指、环指、小指三指血管通血的消息,口罩也遮不住温晶晶脸上肉眼可见的开心。

上午9:15,难度最高的食指手术开始。 温晶晶替换周波医生再次上任,保守估计还有四个小时的征程还在前方。

食指尺侧血管缝合完成后,辜负于医生们的努力与期待,食指仍然没有通血。而此时此刻,手术已然进行了整整十二个小时。

放弃吗?

“尺侧的接了不行,那换成桡侧再接一次!”

刚下手术台不多时的周波医生又回来接力,进行又一次食指手术再植。

 “动脉搏动恢复,在远端有血供。”希望初露苗头,又戛然而止,“末梢颜色依旧苍白……”

“也许它能通,也许不能通。再观察一下,给它个机会。”

“留着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放弃就太可惜了。” 

 

经过长达十五个小时的手术,患者终于被推出手术室。在离开手术室之前,食指的血运仍未恢复,已经竭尽全力的温晶晶难以抑制内心的失落。

对于这位家境贫寒、且有四个孩子要养育的患者而言,失去右手无疑是天塌下来一般的打击。在医生们的努力下,三指已被抢救回来,唯有食指能否恢复血运还是未知数。

奇迹是否会发生? “命悬一线”的食指能否获得重生?  

——看到温晶晶脸上的笑容,相信你已经得到了答案。

每一次急诊,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计时赛,成功对于医生和患者都非常重要。

十六岁那位少年失去的手指让温晶晶感到遗憾难过,而这一次高难度的断指再植手术的成功,对她的行医之路是一次莫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她要成为好医生的信念。

带着这样的信念,温晶晶迎来了她的规培医生结业考试。

跟随她的视角,我们体验了一回紧张刺激的医生考试流程:门诊接诊、临床接诊、综合影像病史诊断、包扎实操考核、伤口缝合实操考试、面诊查体、肿瘤案例诊断……

“我不是最聪明的那一类人,但我能比别人多一点点的勤奋。”

对于不久前刚经历过十五个小时夜班手术的温晶晶而言,不但她的显微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她的心态更是得到提升,相信在规培医生考试中,她一定能稳定发挥。

晶晶能否通过考核,正式成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一位手显微外科医生呢?

“老顽童”空降皮肤科 王牌科室C位易主?

每个月的今天,是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最热闹的时候。王牌科室的阵容扩大,C位易主,连年轻医生们的“老大”于波主任都沦为行走的工具人。

 

这个空降C位的“80后老顽童”就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身教授,深圳市皮肤病学三名工程带头人,中国著名皮肤病科学家、微博粉丝153万的网红医生——朱学骏

 

今天的04号诊室人满为患。患者只有一位,其余都是身着白大褂的“学生”。

从医五十余年的朱学骏医生,在会诊时提问一针见血,对系统性硬化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信手拈来,宛若一本行走的医学百科全书。

“你才三十五岁,你的时间还长着呢,这个不是要命的硬皮病,不用担心。”老顽童轻松的语气,让患者踏踏实实地吃下了定心丸。

 

一整天下来,面诊患者、为整个科室的医生们答疑解惑,八十岁的朱学骏医生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甚至还有突击抽查后辈的闲情雅致。

这个被“突袭”的后辈不是别人,正是皮肤科的“定海神针”于波主任。这个画面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即使是朱老师到了今天这个地位,他仍然觉得学问是第一位的。这一点我们是相通的。”

 

无论是朱学骏还是于波,两位都是德高望重的资深前辈,他们都坚持尊重科学、尊重学问的共识,大家遇到问题一起翻书。尊师重道固然重要,但没有哪个人能凌驾于知识本身成为权威,在这点上每一位医生都是平等的。

由朱教授的大疱病诊疗经验讲起,年轻医生们踊跃提问,朱学骏五十余年的从医经验与知识,浓缩成一个个精简又不失专业的答案,让科室后辈们受益匪浅。 

 

“今年十月份要开皮肤科病房,难病人、重病人就要来了,这对皮肤科的医生们是一个大的考验。”朱教授对他们的“王牌科室”充满信心,“我相信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还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信心从何而来?正如青年医生姜彬所说——

路就在这,有灯塔在,我只要顺着光,就能找到未来的路。

第一台手术,年轻医生的成长之路

 

十分难得的是,深圳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今天迎来的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早晨。

没有突然响起的急救铃,没有紧急的手术,在吴文智担任住院总的第29天,他与其他青年医生们一起,像小鸡跟在鸡妈妈身后一样,跟着丁以群主任进行例行查房。

“你说一下关于特征病的东西,知道多少?” 

“TGAVSD和VSD,在肺血管上 有什么差别?”

“TGAVSD有没有高流量?” 

“单纯室缺有没有高压力?”

 

查房过程中,突如其来的考核让吴文智有些措手不及。先是口误,又是紧张到卡壳,在主任接二连三的追问之下甚至不知如何回答……

回答不上来,会被老师“痛批”吗?

不用紧张,丁主任只是在用抛出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一个住院医生来说,需要他知晓、而不是全面的认识,因为他不可能全面的认识。我工作了十九年的时候,才真正认识、知晓、总结和开始能够做这个手术。”在丁以群看来,年轻医生回答不出所有问题是正常的,一次次提问都是启发性的教学、是对他们的悉心培养。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每一次手术机会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次获得手术主刀机会的吴文智,下班后仍留在诊室里独自练习。“因为这不仅是我的成长机会,更重要的,还是患者的生命健康。”

 

做足充分准备,主刀医生吴文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术。这一刻的他,颇有丁以群主任施展“指尖上的艺术”那个专业从容的范儿了。

说曹操曹操到, 熟悉的声音飘进手术室,被cue到名字的新任主刀医生顿时倒吸一口气——

有丁主任在场,整个手术室的气氛都降了八度,上一秒还在手术台上大展身手的青年医生们一个个变成了小鹌鹑。

在丁主任的眼皮子底下做手术,还要应对猝不及防的提问……说到锻炼年轻医生心理素质,大概没有比这种手段更高效的啦! 

 

虽然过程中不乏“挑剔”,在手术顺利结束之际,丁主任还是用一个让人“提心吊胆”的大喘气方式,给予了吴文智人生第一台手术很大的肯定。

每一位资深的医生都曾年轻过,每一位身经百战的王牌医生都曾第一次站上手术台。前辈会作为年轻一代医生的后盾,为关键部分的操作保驾护航,帮助他们在一次次实战中成为独当一面的王牌医生。

成功做成一个自己没做过的手术,就请大家吃蛋糕——这是深圳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的传统。用吴文智的话来说,心脏手术的术式有两百多种,刚刚起步的他还有两百多次“请客”的机会。

“我距离成为一个成功的小儿心脏外科手术医生还有很长的距离,未来的路上我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也许会妨碍我前进、让我颓废、让我想放弃。”

当上住院总医师一个月的时间,吴文智的心态从紧张、忐忑甚至有些抗拒,到如今已完全适应。节目见证着这个青年医生的成长,记录了他遭遇的挫折、坚持的目标,以及对迎接未知的未来做足的准备。

“记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本心,我会努力当一个好的医生。”

来日方长,胸怀抱负的年轻医生们,将来还会有很多的蛋糕。

重症之中的安全感,天下无贫

深圳市儿童医院里有这样一个温馨的地方,叫做关爱空间。

看着这些正在玩沙画的的小朋友,我们很难想象他们之中有的孩子罹患重病、甚至生命垂危。

这里,是血液肿瘤科的患儿在不用上化疗、指标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社工一起短暂放松玩耍的小天地。同时,也是给了陪护的家长们一个喘息的机会。

 

这个患有血栓性微血管病的8岁小女孩,已经住院长达七个月了。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患儿的病情并没有如同期望中那样转好,血象还呈下降趋势。

看着孩子并未明显好转的病情,患儿母亲难免焦急、疑虑,甚至对医生发出质疑:血浆置换似乎对她的孩子没有起到明显效果。

 

对此,王晓东医生耐心、细致地为她分析孩子的病情,解释选择治疗方法的原因:“我会尽可能选择有效性差不多,相对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法。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方法,医疗保险可以报销部分费用,可操作性较强,最重要的是治疗效果较好。”

对于重症的、愈后很差的并发症,控制它不进展就是很难的一步了。而短时间内没有看到显著变化的患儿家属,会感到焦虑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王晓东不是个只报喜不报忧的医生,他会非常客观地给患儿的家长解释孩子的病情,也会把他的治疗策略讲给他们,让家长在沟通过程中能够获取信心。

“在护理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就是孩子的天。当家长焦虑的时候,孩子会更没有安全感;当孩子没有安全感时,指望他的病好起来是很难的。”

对于王晓东来说,血液肿瘤科的孩子们就像自己的小孩一样。孩子们与他很亲近,他每天最牵肠挂肚的也是这些孩子们。

听听来复诊的小朋友见到王医生的童言稚语:

“我想你了,过来看你了。”

“王医生,我长大也要像你一样当医生。”

“妈妈,我想要王医生做我的爸爸。”

童言无忌,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表白”时,王晓东还会有些不好意思;而当后来再次听到孩子说这句话时,他反而体会到了自己得到的是一个六岁大的孩子真情实感的认可:“细细想起来,这是一句值得回味一辈子的话。”

在儿童血液肿瘤科,对孩子、家长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在这一方面,医务社工比医生、护士要更专业,他们也投入了许多心血,尽心尽力地完成这份伟大的工作。

这位小患者们爱心认证的社工“阿卓叔叔”,他的孩子也曾罹患白血病。在孩子治愈后他来爱心空间当社工,把他护理、照顾孩子的经验分享给如今与他有相似遭遇的家长,也用他的亲身经历安抚鼓励他们。

为什么压力这么大,还在这里继续去做这件事情?

悲伤会有,但是工作中最让王晓东开心的是,看着这么多“自己的小孩”能够从生病,到健康,到长大,再回归学校回归到社会中去——这种幸福是无与伦比的。

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来规避这种重型病人的出生。

“随着大家的意识越来越强,随着我们国家对于地中海贫血的三级预防政策的推广,我觉得理想化的状态下,五年之内,我们应该可以攻克地中海贫血。”

让天下没有重型地贫的病人存在——在我国医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早日实现“天下无贫”。

更多精彩与感动,敬请收看7月9日21:20,深圳卫视全国首档医生观察节目《我的白大褂2·王牌科室》。节目精彩视频请登录壹深圳、深视频、B站、爱奇艺点击收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