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田区莲花二村社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他身着志愿者标志性的红马甲,或在街边捡拾垃圾,或在规范共享单车的摆放,或在督导垃圾分类……这就是符永建,莲花二村社区红星志愿服务队队长。今年64岁的符永建,走起路来腰杆依旧挺得笔直,看到来人总会眯起眼睛笑脸相迎。
符永建是湖南人,1957年出生,他在武警部队服役期间立下战功无数。如今,他加入志愿者队伍,始终坚守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回首过往,符永建认为:“是部队锻炼了我,造就了我。”

▲符永建家庭。杜海彬 摄
入伍来深 荣立一等功
1979年,符永建从老家参军入伍来到深圳。初到部队后,符永建被派去驻守口岸执勤。
服役期间,符永建立下了非凡战功,他在深圳清水河“8·5”大爆炸中担任“敢死队”队长,荣立一等功。
1993年8月5日13时26分,清水河油气库相邻的一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爆炸引起大火。14时27分,着火区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和火灾。“爆炸就是命令,火灾就是战场。”生死系于旦夕之间,符永建所在支队火速赶赴前线,符永建自请担任“敢死队”队长,紧急疏散周围群众,并率队及时扑灭了靠近危险品的2.5平方公里山火。当时,符永建与战友们肩扛水泥袋冲入大火,直接用嘴撕开水泥袋,将水泥洒在地上开辟隔热带,防止第三次爆炸。“指挥部命令我们坚守45分钟,我们坚守了两个多小时。”在各路救援队的联合扑救下,最终大火被扑灭。
这次抢救中,符永建轻伤不下火线,所在中队也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表现突出,荣立集体一等功,符永建荣立个人一等功。此后的工作中,他又荣立两次三等功,并多次荣获支队和深圳市直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称号。
光荣背后是无条件支持的妻子
光荣的背后,是无条件支持他的妻子。上世纪80年代初,符永建与妻子在深圳相遇相知相爱,1987年,二人步入婚姻殿堂。三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在清水河大爆炸事故中,符永建请缨担任“敢死队”队长时,他的妻子和3岁的儿子正随军跟在队伍中,但他没有一丝迟疑。“她相信我一定不会出事的。”回忆起妻子对他的支持,符永建忍不住笑了笑。
2000年,符永建转业后到深圳城管部门就职。他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乱摆卖。他带着仅有10人的突击队,夜以继日奋斗在第一线。虽脱了军装,却未褪去军人本色,在执法过程中,他曾遇到小贩团伙持刀棍闹事,符永建沉着镇定,与队员依法依规严格执法,联手将他们制服。
在面对不愿拆除楼顶广告牌的商家,符永建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他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让非法安装的广告牌从深圳的楼顶消失。符永建说,“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是军转干部,就是流血流汗,冲锋陷阵,我也要当好这个‘治乱’队长。”
发挥余热 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我还能发挥余热,可以为社区做点事,继续服务百姓。”2017年,符永建退休后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在与年轻的朋友们一起传递爱心、服务百姓的同时,他也感到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年轻、阳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莲花二村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符永建加入社区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张贴海报、宣传信息、测量体温、站岗指引、社区消毒……他的身影始终出现在第一线,“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我的责任和义务。”符永建说。
2020年4月底,符永建作为华富街道退役军人红星服务队队长,带领9名服务队志愿者,在学生复课之际,为莲花中学初三学子保驾护航。
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理发问题一度成为难题。为此,符永建联系了另一位退役军人搭起“临时理发店”。他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居民开展“爱心义剪”,有时也会上门服务。“我们还为一位93岁的老人上门理发。”符永建笑称:“这是帮居民解决‘头等大事’。”
今年5月,面对新一轮疫情防控任务,深圳各区有条不紊地进行核酸采样工作,符永建亦主动投身其中。抱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决心,尽管深圳酷暑难耐,但他依旧带领社区志愿者走遍了社区内40余栋居民楼。
“每到一户都要和他们说明情况。”几日下来,挨家挨户上门提醒,符永建的嗓子早已沙哑,但看着居民有序地排队进行核酸采样,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市民都能理解,也很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我的付出是值得的。”他说道。“家里人也都很支持我,我们一家三口人都是党员。”符永建很自豪。
如今,符永建褪去戎装,穿上红马甲,每日都带着他的笑容与热情,用行动诠释军人本色。他用三句话概括了自己的一生:“思想品德排第一,其次是自我约束,最后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
(来源:深圳晚报)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汪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