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生命律动,龙华区中心医院拟建设心血管病中心
晶报记者 张丹珣 通讯员 张建明
2021-07-04 12:30

一次受凉后出现了干咳、流涕症状,逐渐恢复后却时常感到胸闷气短,体力不支;突发性的腹痛,且有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耳垂出现对角型折痕,看似有一条褶皱……这些看似与心脏无关的症状,其实正有可能是身体为心脏发出的信号。

人体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而心脏作为这个世界的“发动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心肌、冠状动脉、心房心室、瓣膜……错综复杂的结构连接起了人体各项机能。而随着医学的发展,随着无数“救心英雄”不断探索这个复杂的器官,心脏内外科也逐渐发展壮大,一颗颗受伤的心脏也迎来重生的希望。

在龙华区中心医院,也有这么一批“救心英雄”,他们在深圳北部撑起了一个心血管病诊治中心,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患者于生死之间。随着人才队伍、技术设备、统筹规划等的提升,这个中心的力量也在逐步增强。

全区第一家胸痛中心,造福一方百姓

冠心病是很多人熟悉的一种疾病,其中以急性心梗最让人害怕担忧。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需以分钟计算,黄金治疗时间只有120分钟,医生的技术水平、医院的抢救流程很可能决定一个病人的生死。而当一个区域有了胸痛中心,将极大造福当地百姓。

2019年,龙华区中心医院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系龙华区第一家标准版胸痛中心。

作为龙华区第一家标准版胸痛中心,龙华区中心医院目前最短“门-球”时间为18分钟,达到市级领先水平。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抢救时间,医院采取“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心肌梗死快救治的一键启动模式,院方与深圳市急救中心和基层医院分别签约,建立胸痛救治微信群,患者未到医院,其心电图、血压、血糖、心率等生命体征信息已在第一时间传输到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救护车赶往医院的同时,胸痛中心即刻启动胸痛急救指挥支持系统,一键通知院前、急诊科、介入科、心内科、医学影像等多学科团队,做好病情评估、相关指导及接诊准备;患者到达医院后,将通过医院绿色通道绕行急诊、绕行CCU,直接送到介入诊疗科进行手术。

2019年,有一名心梗患者到院,经检查,院方建议立刻进行手术治疗,家属却不愿意了。“他们是觉得,病人意识还是清醒的,还能说话、走路,想换家医院再检查检查。没想到,才出了医院,就在门口公交车站倒下了。”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宋宗仁回忆起这一病例,仍心有余悸,“还好当时周围人多,一喊就把我们医院保安、医务人员喊过去了,马上送进急诊科,手术成功,患者也无大碍。”

“远水解不了近渴,‘救心’必须就近、就快!这也是国家大力推行胸痛中心建设的原因。”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常荣博士表示,每次看到有患者因种种原因,拖延了救治时间,全科、全中心上下都着急万分。近几年,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与胸痛中心稳步推进建设,尽可能缩短“门-球”时间,为的就是为更多患者争得生的可能。

发展亚专科,学科建设进一步增强

心脏疾病可不止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日益高发,促使着龙华区中心医院不断自强“内功”,着力加强学科建设。

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正增强亚专科建设发展。

2020年,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接诊了一位患者,他在一次受凉感冒后,发现自己运动后常胸闷气短、体力不支,甚至休息后也无法恢复。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他有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胸片提示双下肺斑片状模糊影,右侧肋膈角稍变钝,心影增大。当时,区中心医院建议患者入院进一步诊治,而后发现患者存在肝功能损害、糖尿病等诸多问题,经彩超及影像检查,初步判断其患有扩张型心肌病。

“得知他的主要病因是心脏病,他很受打击,但也疑惑,毕竟自己身体平时并没有其他不适,身体素质一向良好,要不是因为咳嗽引起不适前来就诊,可能还不知道自己身体里埋着一颗‘隐形炸弹’。”常荣博士说,可以推测,患者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的房颤心律,并已经耐受,所以导致本次发病时患者未出现明显心悸症状。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长时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却可以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在感染、心率增快等诱发因素下,就会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

目前临床中,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现阶段的射频消融术可以帮助病患斩断病根,排除隐患,恢复正常生活。2020年10月,患者在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了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经过数小时的Carto 3三维标测下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也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很快顺利出院。

“房颤是心内科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表现的一种,目前我国的房颤患者约1400万,75岁以上人群达10%。房颤极大增加患者的血栓栓塞及脑卒中(中风)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常荣博士说,随着周边居民群众高龄人群的增加,以及临床接诊中遇到的病例情况,她更加坚定了开设房颤门诊的决心。

常荣(左)为患者实施手术。

今年4月,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房颤动专病门诊正式开诊,龙华区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常荣博士领衔坐诊,团队成员均为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

除了开设房颤门诊,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还在许多亚专科方面开展研究和治疗,除了中国标准版胸痛中心的头衔外,科室还是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此外,科室设置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与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与心脏康复三个亚专业及血栓性疾病实验室,下设有CCU病房、平板运动检查室、体外反搏室、心肺功能测试室、直立倾斜实验室。

宋宗仁(左)与常荣(中)在查房。

“‘救心’只是第一步,‘救心’之后,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也是我们思索和努力的方向。”常荣博士说,成立亚专科后,科室医生能有更大的探索空间,从而学科也能获得更精细、更充分的发展。

未来:建设深圳北部心血管病中心

为了打造深圳市北部医疗高地,在龙华区委区政府、龙华区卫健局和龙华区中心医院大力支持下,不久前,龙华区中心医院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引进了一位名医——陈协辉教授。陈协辉教授系市“三名工程”依托科室学科带头人,曾作为心血管专家参加援非国家医疗专家队,抗击埃博拉病毒,获得国家卫生部荣誉称号。陈协辉教授的加入使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的队伍力量更加强大。才到没几周,便有广州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最终慕名而来,希望陈教授为他开展准分子激光冠脉内斑块消蚀术(ELCA)。而陈协辉教授的加入,也为龙华区中心医院心血管科的发展画了更大的一个圈、指向一个更高更远的方向。

在陈协辉教授的规划中,将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体外循环、心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诸多科室整合在一起,从而打造一所高质量、高标准、高品位、辐射更多居民群众的深圳北部区域的心血管病中心。

“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但分科太细,一方面医生或许会过于专注某一领域,而忽视疾病的综合性影响;另一方面,对患者就医体验或许也会收到干扰。”陈协辉坦言,医生究竟是“看病”,还是“看人”,这是一个学科在发展中必须考量的问题。疾病对人体整体性的影响,就导致了许多病人的治疗方案必须是整体性、综合性的,从此前医学界倡导的多学科联合诊治,到如今平台力量资源整合、中心型科室的打造,无不都是为了给予患者更全面、更舒适的就医体验。再加之,心血管疾病很多便是多学科疾病,打造心血管病中心,将更有利于病人的救治和康复。

陈协辉教授(右)在接诊患者。

“这与我们亚专科的发展并不矛盾。”陈协辉教授拿出龙华区中心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的框架图说,“在中心框架之下,冠心病介入中心、心律失常、房颤中心、心脏电生理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心脏康复中心等等,这些亚专科的发展依旧是我们关注且十分重视的方向,这也将是我们区分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科室的重要内容。”

而中心建立之后,患者也将获得预防——治疗——康复全流程的完整医疗服务,这对片区公众的整体健康无疑会有很大帮助。陈协辉选中龙华区中心医院,也是看中了医院拥有完整的社康脉络体系,这对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和科研创新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笔数据财富。为了更加深入社区,了解龙华基层情况,陈协辉在繁忙的工作事务中,每周还抽空到社康坐诊,接触、吸收“第一手”数据资源。

如今,心血管内科全体员工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信心,也有强大的动力,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常荣博士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精心打造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晕厥中心及血栓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将学科建设成为技术一流、管理先进、临床与科研并重、总体技术水平居于市内前列的区域性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为龙华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为群众健康“心”保驾护航。

■ 相关链接

1、科室简介:龙华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龙华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区级重点学科、中国标准版胸痛中心、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聂绍平教授心血管内科团队”。现已发展成为专科技术力量强,人才梯队合理,具备解决急、难、危重症患者能力的优秀团队。

目前科室设置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失常与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与心脏康复三个亚专业及血栓性疾病实验室,下设有CCU病房、平板运动检查室、体外反搏室、心肺功能测试室,直立倾斜实验室。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研究生2人,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7人,专职科研人员1名。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目前能成熟开展急诊和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三维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术、肺动脉造影术等,治疗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作为龙华区第一家标准版胸痛中心,目前最短“门-球”时间为18分钟,达到市级领先水平。开展的心脏功能评定及康复治疗,为龙华区首家开展心血管疾病治疗——康复一体化业务的医疗体,包括6分钟步行试验、活动平板试验、体外反搏等,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科室承担7项课题,其中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14篇,中文期刊31篇;出版专著6本,荣获专利4项。科室曾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心血管内科全体员工秉承“厚德、 和顺、精诚、进取”的理念,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继续精心打造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晕厥中心及血栓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将学科建设成为技术一流、管理先进、临床与科研并重、总体技术水平居于市内前列的区域性心血管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为龙华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为群众健康“心”保驾护航!

2、专家介绍

①陈协辉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历,内科学及医院管理学硕士。

现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主任;广东医科大学、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市“三名工程”依托科室学科带头人;福田区十大“优秀卫生人才”。2014年作为心血管专家代表国家赴非洲参加援加纳医疗专家队并获得国家卫生部荣誉称号及抗击埃博拉银质奖章。曾公派先后赴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德州医学中心、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等地学习培训。曾担任医院医务部、运营部部长,连续获得“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现为深圳市老年病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精准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会长,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老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介入医师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慢病防治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心脏联盟心血病预防与康复学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等;广东省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深圳市高级职称评委。国家级医学杂志《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医学研究杂志》编委、《罕少疾病杂志》编委、《Cell Cycle》等杂志审稿专家等社会任职。

科研成果: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近20项,近三年累计科研经费近700万元;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多篇,单篇最高IF 16.8,累计IF 100余分,平均6+分,主编专著六部;专利四项。

从医近30年一直致力于心内科基础及临床诊断、治疗及研究,对心内科的疑难、危重疾病、心力衰竭、心脏介入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诊治上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见解。

②常荣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深圳市龙华区医疗卫生领军人才。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龙华区十佳专科医生,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血管疾病质控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学会低碳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全国委员,青海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青海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青海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博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心血管疑难危重症、血栓性疾病、复杂心律失常诊治、起博及导管消融治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科院等省部级课题1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一部,专家共识2部。

③宋宗仁

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

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病器械辅助治疗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心脏康复中心联盟第一届常务委员、深圳市心衰中心联盟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理事。

擅长心血管危急重症病人诊疗与抢救,心脏康复及高血压综合防治。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3篇,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深圳市科技局资助立项一项,参与编写心血管专著1部。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张丹珣 通讯员 张建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