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喜深圳!
深圳商报记 张妍 李博
2021-07-04 09:18
收录于专题:布氏鲸深圳游记

大鹏湾时隔16年再次有鲸类光顾,国内第二次录得布氏鲸近海岸活动,国内首次成功为鲸类贴附信标,并成功回收信号……6月29日起在深圳大鹏湾出没的布氏鲸(昵称“小布”),连日来创下了诸多记录,也让深圳市民感叹“有鲸、有燕鸥、有轮船、有灯塔……生活在蓝天碧海的深圳还是挺幸福的”。

布氏鲸张开大口捕食,旁边为盘旋“抢食”的燕鸥群(林文治 拍摄)

这是国内第二次录得布氏鲸近海岸活动(李博 拍摄)

燕鸥群就是人们观察布氏鲸的“探测仪”(李博 拍摄)

布氏鲸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布氏鲸的出现,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加上鲸类易受到人类干扰,可能会发生搁浅、渔网缠绕等危险,深圳市、大鹏新区为布氏鲸在大鹏湾游弋保驾护航,成立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同心协力护“小布”周全。7月3日,记者随工作组前往“小布”出现海域采访。

大亚湾海事局公布的管控区域

“偶然”与“必然”

7月3日,记者在海面上看到鸟翔鱼跃的美景。燕鸥群就是人们观察布氏鲸的“探测仪”,下午5点,跟着燕鸥群,记者远远地看到布氏鲸长开了大嘴巴,燕鸥们一哄而上抢它嘴里的小鱼吃。布氏鲸是一种须鲸,只能吃小型鱼类,嘴里长了密密的鲸须滤食,每次捕食时张开大口把小鱼吞下去。

布氏鲸的出现是一个“偶然”(李博 拍摄)

大鹏湾出现鲸类动物非常罕见,可以说是一种偶然。据《中国鲸类》一书记载,上次鲸类光顾大鹏湾是在2005年在香港沙头角海域。据专家介绍,此次也是国内第二次记录布氏鲸在近岸海域活动,另一次是2018年在广西北海涠洲岛。

这次布氏鲸的出现是一个“偶然”,也是“必然”。鲸类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顶端,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指标物。据近日来的观察,科研人员认为此次布氏鲸的出现就是追逐鱼群而来的,是动物捕食的本能行为。这与目前正处于南海休渔期有关,鱼群增多;也与新区近年来生态环境,尤其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密切相关。

“小布”出现了(李博 拍摄)

作为深圳生态特区的大鹏新区,也是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正创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通过陆海统筹在海洋生态建设中取得不少成果。新区有着约占深圳四分之一海域面积,近岸海水水质100%达到国家一类标准,64条河流100%达到IV类,92%达到III类。新区海域面积仅占南中国海面积万分之一,却拥有近1/5的生物物种,珊瑚平均覆盖率逾30%,生物多样性状况良好。

“小布”出现的大鹏湾就曾在2020年被入选生态环境部的全国三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据了解,以“慈善信托+专项基金”的创新模式运作的深圳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将会成立鲸豚保护子项目,用于支持鲸豚类保护工作。

“净”与“静”

由于布氏鲸的出现,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布氏鲸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加上鲸类易受到人类干扰,可能会发生搁浅、渔网缠绕等危险,因此布氏鲸出没的海域不仅需要干净也需要清静。

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合工作组搭建的海上工作平台

为了减少围观人员和海面船舶对“小布”的干扰,从6月29日起,新区便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呼吁广大市民及船员不要靠近,不要围观,不要投喂,来往船只尽量避开绕行。

7月2日,大鹏新区召开鲸豚保护有关工作研究专题座谈会(赖思为 拍摄)

7月2日,大鹏新区召开鲸豚保护有关工作研究专题座谈会,召集新区综合办、水务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群团工作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大亚湾海事局、深圳海警局大鹏工作站、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大鹏大队、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负责人,葵涌、大鹏、南澳办事处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和环保组织负责人进行座谈,并邀请包括中科院深海所、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西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专家担任“智囊团”,为保护布氏鲸提供科学意见。当日,新区已成立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下设办公室、海上环境工作小组、科研和救助工作小组、宣传信息工作小组。

7月3日,正值周末,新区各相关部门整体联动,各司其职,为“小布”在大鹏湾的捕食保驾护航。7月3日早,大亚湾海事局发布重要通知,将加强布氏鲸出没海域附近管控,并加强对相关海域的海漂垃圾清理工作。深圳海警局大鹏工作站出动巡逻船劝返已出海的休闲观光船,市海洋综合执法队大鹏大队通过短信平台和微信群,告知渔船渔民注意避让。

深圳海警局大鹏工作站在劝返出海钓鱼的休闲观光船

新区组建了“葵涌鲸豚志愿者服务群”,招募志愿者,加大海岸线垃圾清理力度,劝返游客不围观、不聚集,劝导游船尽量不出海。不仅如此,辖区办事处、社区也行动起来,土洋社区沙鱼涌居民小组负责人彭伟荣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派发温馨提示,提醒居民不要随意驾船出海。同时,新区组织管养单位开展河口漂浮物清理,全力确保大鹏湾海域的水质和环境。

成功为鲸类贴附信标并回收信号

尽管同为哺乳动物,但人类对鲸类的了解知之甚少。借着此次机会,国内多个鲸豚类动物科研团队也聚集到了新区。

连日观测情况显示,“小布”身体状况良好,捕食、呼吸和游动都很正常,目前暂不需要采用驱赶等人为措施。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在确保“小布”安全的前提下,大鹏新区牵头搭建了科研平台,统一提供科研观测船。中科院深海所研究员李松海点赞深圳、大鹏的做法,认为这种“大力鼓励开展科学研究,严格管控人类活动影响,深圳做得非常好。在海洋动物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是全国典范”。

李松海认为,布氏鲸是大范围迁徙动物,了解其活动规律尤为重要,可采用信标跟踪的方法来加强相关研究工作。此次,深海所派出了3名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日以继夜地在大鹏新区对布氏鲸进行观测和科研。

科研人员在海上记录观测情况

7月3日上午,科研工作人员用特制的长杆慢慢地靠近布氏鲸,等待它出水的那一刻,把信标贴在布氏鲸的背上。此次是国内成功为鲸类贴附信标,并成功回收信号。“这种信标对于鲸类动物来说,就像我们在人身上贴了一张纸或一块胶布一样。信标大约2小时候会自动脱落,浮在海面上。科研人员收集回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廖宝林表示,信标可记录到布氏鲸在水下的轨迹,它的速度和加速度,并收集声音,为后续科研提供数据支撑。

大鹏新区组织志愿者清理海岸线垃圾

廖宝林还表示,深圳市、大鹏新区行动迅速,组建了联合工作组,为布氏鲸在大鹏湾海域的活动保驾护航,并邀请国内众多鲸豚类专家担任“智囊团”,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意见。中科院深海所研究院李松海就点赞深圳、大鹏的做法,认为这种“大力鼓励开展科学研究,严格管控人类活动影响,深圳做得非常好。在海洋动物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是全国典范”。

(原标题《鲸喜深圳!》)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王雯
(作者:深圳商报记 张妍 李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