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方统筹把党的基层组织组织起来”“用‘无形之手’助企业无忧前行”“用党的爱全域助弱赢得民心”……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罗湖区南湖街道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提质增效走深走实,通过推出“三项创新”学用结合,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推动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迅速落地见效。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嘉兴的南湖边。而在祖国的南大门深圳经济特区,南湖街道身处改革开放先行区罗湖区,也在百年党史历程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在建党百年与“双区”驱动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南湖街道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和社会治理上展开了生动实践,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多措并举打造“美好南湖”。今年7月,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还将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开展党建结对工作。当两个“南湖”相遇,架起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起点与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跨越式链接。
“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出‘三项创新’工作,就是要以党建引领开创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南湖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明伟表示,“三项创新”突出“党的领导强化区域统筹、民生服务强化助企助弱、系统建设强化长效机制、作用发挥强化共建共治”四个特点,希冀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实做深做细,走出“三项创新”工作“南湖路径”,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辖区物业管理处送来锦旗感谢南湖街道为民办实事
创新工作之1:资源库收集百余项共建资源 用地方统筹把党的基层组织组织起来
“以党建为引领,明确辖区党组织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以共商共建为出发点,以参与基层治理为契机,寻求横向联动,把握好‘需求方’,担任好‘供给方’,助力辖区内弱势群体强起来,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日前,在南湖街道2021年辖区党组织共建座谈会上,陈明伟对“三项创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次座谈会上,共有38家驻区(街道)党组织、重点单位及企业初步就“需求”和“供给”达成共识。经过前期三轮摸排,南湖街道初步梳理形成辖区党组织、重点企业资源库,覆盖辖区169个党组织、22家重点单位和企业,收集“党建活动联办”“社区安全共防”“活动阵地共享”等百余项共建资源。
“目前,已有多个党组织主动认领了党建项目,例如金碧酒店认领了‘关爱环卫工人和独居老人公益项目’,为他们免费派发爱心素食盒饭。中旅大华汽车运输企业有限公司党支部组建了‘爱心车队’,认领免费接送高考考生及每年‘学雷锋日’到各医院免费接送老弱病残孕项目。”陈明伟介绍说。
据悉,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完善南湖街道“大工委”工作机制,通过区域统筹充分挖掘撬动党组织资源,整体系统地把辖区基层党组织组织起来,达到党建工作联抓、民生服务联办、社会矛盾联调、文明街区联建等目标。
创新工作之2:把辖区企业服务到“家” 党政工“无形之手”助力企业无忧前行
“党建赋能、助企发展”企业问需暨银企对接会、“嘉位以待、圳等你来”企业招聘会、“五星政务蓝、添彩党旗红”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南湖街道先后开展多场活动,全部以辖区企业自身需求为出发点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对此,街道工作人员有个贴切的形容——用“无形之手”助力企业无忧前行。
为了“对症下药”,南湖街道特别制定了辖区《企业发展服务情况摸底调查表》。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广泛摸底调查辖区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困难,及时了解企业及职工诉求,快速形成“企业需求清单”。“截至目前,街道共收集企业需求13大类202个,包括企业反映融资贷款难、招工用工难、惠企政策不熟悉、劳资纠纷不知如何妥善处理等问题。现已协调解决148个问题,剩余问题正积极对接解决。”南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何紫兴说。
“在‘党建赋能、助企发展’企业问需暨银企对接会上,我们把90家企业代表和14家银行代表提出需要解决的事项逐一对接,能解决的及时反馈,需要持续跟进的进行登记跟踪,力求把各个企业服务到‘家’。”何紫兴表示,会后街道还会组织银企对接专场,针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现场业务办理渠道。
在“嘉位以待、圳等你来”企业招聘会上,500多名求职者中80余人当场签订求职意向书,170余人通过面谈取得相关进展,为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创造机会。另一方面,南湖街道与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共同举办“五星政务蓝、添彩党旗红”系列活动之政务服务进商圈宣讲会,邀请区市监局、税务局业务骨干走进辖区,对有需求的15家重点企业开展了工商及税务方面的讲座服务。
瞄准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南湖街道通过党建赋能搭建平台精准发力,发挥党委、政府以及工会、商会、妇联、美好社区联络员队伍等组织的力量,以“无形之手”整合资源,通过精准服务助推企业无忧前行,获得了辖区企业的点赞。
创新工作之3:街道搭台居民受益 “用党的爱全域助弱赢得民心”
“感谢街道和社区的帮助,让我的小孩现在有书读。”居住在南湖街道和平社区的何女士患病久居家中,她在香港读小学的孩子因疫情原因无法赴港上学。南湖街道党工委在得知后联合社区党委、妇联和罗湖小学等单位,积极沟通协调孩子读书问题,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何女士的孩子借读于罗湖小学。
“街道搭台,居民受益。”南湖街道辖区残疾人士许先生的经历非常符合这句话的含义。受疫情影响,许先生被迫失业,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负担。在得知他的情况后,街道党工委和罗湖桥社区党委联系深圳市金凤凰婚姻家庭社会服务中心,结合许先生的专业特长申请办公场地,协助他创办了一家推拿店。“感谢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帮助,让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生计问题。”许先生感激地说。
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全国闻名的首个“万元户村”渔民村正是地处南湖街道。在飞速发展的城市里,如今仍然有着一部分困难群体需要帮扶。对此,南湖街道推出“用党的爱全域助弱赢得民心”创新工作,通过建立“全域助弱”长效机制,使得何女士、许先生以及更多人的难题迎刃而解。针对近些年涌现的单亲家庭、遭受家庭暴力人员、心理疾病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群等社会关注度不够、精准帮扶举措缺乏等问题,南湖街道建立起“弱势群体库、助弱资源库”两个数据库,初步建立“全域助弱”长效机制。据了解,“弱势群体库”包括经济困难、遭受家庭暴力、独居老人、问题青少年等11类群体916人;“助弱资源库”包括驻区单位、辖区企业、股份公司、慈善组织等团体,以及“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志愿者和热心群众等个人。截至目前,该机制已有效帮扶557人。
通过上门走访、个案介入及链接社会力量等方式,南湖街道党工委在辖区内“全域助弱”,积极链接酒店行业、医疗行业、社工服务机构、向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爱心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参与,为辖区1603名港籍居民、405名深港跨境学童提供便捷服务,精准帮扶辖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和困难群众,关心关爱困难退役军人。
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文关怀为内涵,南湖街道正由传统的物资帮扶拓展至情感支持、心理辅导、赋能等精神层面的帮扶,将传统的慰问改良至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不断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全域帮扶弱势群体,一同交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美好南湖答卷”。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