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记者湖北直击 | 劝人不出户 自己“两万步” ——一名驻村扶贫干部的元宵节

读特记者 吴向阳 通讯员 吴晓希
2020-02-08 19:27
收录于专题:读特记者湖北直击
摘要

2月8日,元宵节。电话接通,听筒那端60岁的张建彬已是气喘吁吁,“刚刚一家一户巡完全村675家。今天元宵,特别要防止乡亲们串门聚集。”

这个特殊的春节,疫情压城。往返于卧室与阳台的活动范围,让大伙手机里的运动步数降得比冬天的气温还快。可60岁的张建彬却以每天超过2万步,牢牢霸占着朋友圈的封面。

张建彬对进出村人员进行严格监测

2月8日,元宵节。电话接通,听筒那端60岁的张建彬已是气喘吁吁,“刚刚一家一户巡完全村675家。今天元宵,特别要防止乡亲们串门聚集。”

和往日一样,早上不到8点,作为驻阳新县浮屠镇茶铺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建彬就带上他的宝贝——“大喇叭”和“红外测温仪”奔走在村头巷尾,“乡亲们!没事别出门。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这样的话,张建彬每一天都要重复几百遍。

挨家挨户为村民测量体温

在村民眼里,张书记是路口的“守门员”,村里的“宣传员”,查户口的“网格员”,测体温的“村大夫”,还是专业“拆场子”的“治安员”。这段日子,张建彬日夜参与巡逻,对出门不戴口罩的,聚在一起晒太阳、打牌的,他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驱散。他还和村两委干部分片包干,对全村675户进行全覆盖登记排查,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为村民检测体温,苦口婆心宣传疫情防控的正确方法。村民们说,张书记就是村里战疫保平安的“守护人”。

作为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供电公司派驻茶铺村的扶贫干部,张建彬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已是第三个年头了。春节期间,疫情发展迅急,心急如焚的张建彬不顾家人的劝阻,克服交通管制的重重阻碍赶回茶铺村,将扶贫工作队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队,义无反顾投入到了村疫情防控的斗争中。

村里防护物质不足,特别是全村共用两根水银玻璃温度计,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时,张建彬立即向上级部门及亲朋好友求援,想方设法为村里争取了两台红外测温仪,及部分口罩和防护药品。针对农村特点,他自创了“一人传染,全家背时”“口罩不戴,病毒把你爱”等土味防控宣传标语,用“小喇叭”“大音箱”循环播出方言版通告,既易记又“接地气”,很快让村民们的防范意识入脑入心。

从2月1日开始,连续8天,张建彬穿梭在村头巷尾,宣传疫情防控正确方法,“硬核”阻栏村民出门,对进村的人员进行严格监测……每天中午都以方便面充饥,即使今天是元宵节,也不例外。“没办法,时间紧。上午挨家挨户巡查完。下午还要到村头检查进出村情况,防止外来人员将疫情带到村里。”当我们问到今天走了多少路时,张建彬笑着,在电话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今天元宵节,比较特殊,这才半天,已经快2 万步了。”

1960年生人的张建彬,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虽然干劲不输年轻人,可已近花甲的年纪,每天要从早8点一直忙碌到深夜12点,十几个小时下来疲惫不堪,加上白天不间断的宣传解释,嗓子几近嘶哑。尽管如此,他每天还雷打不动的坚持写扶贫日志,记录一天的抗疫防控情况,“累当然累,但我们累一点,就能让乡亲们少一些染病的危险。”

张建彬告诉我们,让他最高兴的,是截止目前,全村实现零疫情。而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晚饭时回到宿舍,与三岁的孙女视频,听她叫一声爷爷,“等到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要带上小孙女去武汉看樱花。”说这话时,张建彬满怀期待。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吴向阳 通讯员 吴晓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