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拳入列国家级非遗 惠州沥林镇伙岗村为发源地

​惠州日报
2021-06-28 22:42
摘要

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伙岗村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莫家拳的发源地,莫家拳传承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2015年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6 月17日下午5时,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埔心小学的操场上,60名小学生整齐列队,准备开展一堂有意义的“第二课堂”——练习莫家拳。

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伙岗村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莫家拳的发源地,莫家拳传承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2015年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莫家拳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资料图片)

今年5月24日,广东省申报的莫家拳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莫家拳第九代传人,莫玉林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激动,他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莫家拳,让这套拳法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个消息,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把这一“祖业”发扬光大的信心。 

 莫家拳进校园

6月17日下午4时,莫玉林骑着摩托车从家里出发,大约18分钟后,行驶近7公里后到达沥林镇埔心小学,这里是莫玉林要将莫家拳发扬光大的一个大舞台。

此前,莫玉林曾多方奔走联系,要让莫家拳“进校园”,以期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了解、继承这一传承了近300年的文化传统。莫玉林也曾尝试在伙岗村和某私立学校进行推广和联系,但效果不太理想。由于各种原因,学员断断续续地学,不成规模,也没能坚持练习。

莫家拳走进校园。

“我们是中国人,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啊!”埔心小学校长陈文浩说,今年6月,在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埔心小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沥林镇埔心小学正式成为第一个公立学校推广莫家拳的单位,让莫家拳的精粹在这些孩子身上得到传承。

“埔心小学有600多名学生,很多都想学莫家拳。最后莫师傅精心挑选了其中60个各方条件不错的学生,参与首批的莫家拳练习。”埔心小学副校长邓笑颜告诉记者,如今,莫玉林每周为学生们授课两次,每次时间约为45分钟。

“手臂提高点,马步扎得更稳些,跨度也不要太大。”下午5时,骄阳已褪去了火辣的味道。学生们整齐划一地排成4列横队,莫玉林在操场上一招一式地指导学生的动作,不时手把手地校正学生的姿势动作。

在操场周边,围着几十个学生和几位年轻老师,他们虽然没有“入列”,但对这项新的“体育课”颇感兴趣,也在旁边跟着比划。

作为莫玉林第一批大规模教学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男女比例接近1:1,主要以2~4年级的学生为主。“学习莫家拳可以强身健体,还不需要交费。所以,我主动报名学习。”四年级学生小邓笑着告诉记者,莫家拳是属于惠州人自己的“中国功夫”,一定要学习。

作为首所把莫家拳引进校园的学校,邓笑颜对莫家拳颇为认同:“既可以让学生强身健体,增加新的体育锻炼项目;又可以培育学生的韧劲和坚持的精神。”

广东“五大名拳”之一

莫家拳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传承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相传清乾隆年间,福建少林寺慧真禅师来到广东,将拳法传给莫达士、莫定儒等人,莫家拳自此开宗立派。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伙岗村作为莫家拳的发源地,在一代代传承人的推动下,几乎“家家习拳术,辈辈出高手”。

莫家拳有黑虎拳、谷穴拳等拳术套路39套,莫家大钯、长龙棍等器械套路27套,甲乙对棍、四人混战等对练4套,人字塔、人象手桩等桩法5套。经过多年实践,莫家拳传人还总结出一套运用单支竹、小沙包、石锁、人字桩等进行抛接、举法、手与腿法的练功方法,从而循序渐进增长功力。此外,莫家拳还有清晰的传承谱系和武德规范。

“如今,莫家拳能够顺利在埔心小学铺开教学和广泛传承,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给予的支持特别多。”莫玉林幼时身体瘦弱,原本是不喜欢习武的,因是家里的男丁,当时莫家拳又“传男不传女”,因此,他只好硬着头皮跟着祖父学。由于常年习武,如今年过六旬的莫玉林瘦削的身材极为矫健,颇有周星驰在《功夫》里那种骨骼惊奇的感觉。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人到商海打拼,力求改善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莫玉林也成为其中一员,但他并没有丢掉“祖业”,一边在工厂打工,一边在本村开设小武馆,以培养一些对莫家拳有兴趣的人,让人们了解莫家拳。用莫玉林的话说,就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手上丢掉了。”

“别人教人武术是赚钱,他教人武术是亏本。”莫玉林的老伴罗秀云说,莫玉林为了让徒弟们积极学习,自掏腰包买材料、设备配置武馆,一年到头来,不仅没赚钱,还从家里拿钱补贴武馆的开销,即便如此,却坚持了30余年。

也有人曾与莫玉林商量,希望“入股”莫家拳武馆,对莫家拳进行商业化运作,但被莫玉林婉拒了。“我担心导致莫家拳习武健身和维护正义的初衷改变,还会导致原本扎实的武术功底变成花拳绣腿的表演。”莫玉林说,他不希望在商业化的路上把祖上留下的东西丢了。

一路“爬坡过坎”

今年6月10日,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第一时间获悉了莫家拳正式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消息。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并以特色传统文化为抓手,重点推进莫家拳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保护性开发。

记者从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获悉,为提高工作实效,仲恺高新区通过开展全区非遗资源大调研,及时掌握辖区内特色非遗资源,并以历史底蕴强、省内外影响大的非遗项目莫家拳为重点,及时编制申报非遗文本资料,开展逐级申报,巩固稀缺资源。

莫家拳一路“爬坡过坎”,先后入选区、市、省、国家级非遗名录,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

记者获悉,2016年仲恺高新区与有非遗保护经验充足的广州文木公司合作,展开历时数年的推荐莫家拳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合作。以惠州仲恺高新区沥林镇伙岗村作为莫家拳发源地、东莞桥头镇作为莫家拳兴盛地为基础,联合东莞市桥头镇共同推荐莫家拳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在2021年6月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莫家拳成为继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惠东渔歌后,惠州市第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此外,近年来,仲恺高新区以成功申报各级非遗项目为基础,积极派优秀传承人带队参与全国、省内外各类传统武术、非遗项目的比赛展演等。2014年到上海参加中国武术馆传统武术展演,2019年参加中华武术动作资料库调研组广东五大名家调研会莫家拳现场展示,由广东省武术协会指派参加2019中国功夫文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年会推广及展示莫家拳。同时,仲恺高新区积极在发源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其保护传承体系、加强交流合作、扩大知名度持续发力。

为给保护和推广国家级非遗项目提供一个固定场所,今年,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部门把“改扩建莫家拳馆;制作成道路指示牌;提高传统非遗项目进校园力度;整合莫家拳历史由来、传统谱系、拳术分解等素材制作宣传册,做好文本记录工作”等列为重点工作,逐步推动莫家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记者手记

非遗传承需更接地气

莫家拳既是一项传承近300年的“祖业”武术,也是当今不可多得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要融入时代和生活。

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要靠人传承,需要耳提面命,甚至“手把手”教。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宝贵的非遗项目随着传承人去世而“断档”,还有一些非遗项目则面临传承人高龄、后继乏人的严峻现状。

非遗距离普通大众生活其实并不遥远,也并非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很多非遗文化本身就源于生活。尽管有些非遗文化内容和活动对普通人而言,存在知识和技能的门槛,但其人文内涵大多源于长期民间生活和智慧的积淀,并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需更接地气。换言之,只有让非遗积极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中,让其真正“活”在当下,才能让普通大众尤其年轻人更易接受,也才能更好地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如今,莫家拳已经开始招收非“姓莫”的学生,女孩子也与男孩子一样成为莫家拳弟子,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让莫家拳得到更好的传承,并在一代代人的坚持中发扬光大。

莫家拳申遗历程

2014年

入选仲恺高新区第二批非遗项目

莫家拳第九代传承人莫玉林入选第二批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2015年

入选惠州市第六批非遗项目

入选广东省第六批扩展类非遗项目

2018年

莫玉林入选2018年第四批市级非遗传承人

2021年

莫家拳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原标题《莫家拳入列国家级非遗 惠州沥林镇伙岗村为发源地》)

编辑 (冻结)刘桂瑶审读 吴剑林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