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最接近的人——直击宝安疾控中心“战疫”一线
读特首席记者 陈震霖 文/图/视频
2020-02-01 19:32

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役中,对确诊病人、疑似病人等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检测,是整个“战疫”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这便是疾控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战疫”打响以来,宝安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已没有了白天黑夜之分,他们要承担包括宝安国际机场在内的辖区所有流行病调查和病毒检测工作,目前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转。

2月1日,记者走进宝安疾控中心,对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进行了探访。

镜头1

肖锦晖

实验室检测专家肖锦晖,今年47岁,在宝安疾控中心已经工作21年,有着27年党龄。他一直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参与过包括抗击非典等大大小小“战役”。1月22日至今,他就几乎没怎么休息过。他的夫人在宝安区中医院工作,也是坚持在“战场”一线。

“每个样品来一个我们都是收一个,然后在集中批次做检测。”肖锦晖说,病毒检测一共分为6个组,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我们现在收完样之后,要先把样品的核酸提取出来,然后再上PCR,然后检测核酸。”这是肖锦晖每天要重复的工作,“光手动提取核酸这一步,每一批次就大约要花掉3个小时,到最后腰都提不起来了。”而一切还都是穿着严密的防护设备情况下进行的,在这个寒冷的天气里,脱下防护服后,每个人都是一身汗。

镜头2

视频:采样演示,被采样者非疑似病例

这些天,实验室的工作量在增大。这是因为一些需要排查的病例在增加,还有一旦有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需要进行采样检测。另外,随着节后旅客量增大,宝安国际机场如果有需要排查的旅客,也由宝安疾控承担。

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宝安疾控打算购买一些“机器提取”的试剂,改变目前“手动提取”的状况,这样无论样品是多少,花费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会随着样品增多而增多。

镜头3

李浩

李浩和他的同事

流行病调查组的工作比较鲜为人知,但这是整个“战疫”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主要工作就是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等人群进行上门取样,同时追踪他们的病史和行动轨迹,圈定密切接触者。确诊病人转走之后,消杀组则会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现在每天晚上的休息时间基本要到凌晨3点之后。”流行病调查组6组负责人李浩原本计划在大年初八的时候在老家与女朋友办订婚宴。但疫情来袭,他提前主动选择了取消计划。 “机票其实很早之前就订好了,然后1月21日的时候,就因为这个事情取消了。”李浩女朋友同样在宝安区卫生健康系统工作,两人约定一同投入这场“战疫”。女朋友是广东人,没有看过雪,本想借这个机会回李浩北方老家看看雪。“欠你一场雪,谁让我干了这一行呢。养精蓄锐,准备死磕。”李浩在朋友圈更新这样一条动态。

镜头4

视频:流行病调查组接到任务,火速清点物资后外出

回忆起当时接触的第一个病例,李浩坦言还有有些紧张的。他说:“说实话有点紧张,毕竟存在一定危险性。但也比较兴奋,因为我之前就一直负责突发应急事件的现场流调,还采样工作。所以对这种现场的工作还是有点兴奋的。但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就得去干,然后干好它,这是对市民的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职业选择的负责。”

“当时我和同事在楼下穿好防护服,然后进入到他那个房间里,就发现他的房间很闷热,而且通气性并不是很好,我们就打开窗户进行通风。” 李浩说,患者确诊后,其实有些慌张,“我们不仅仅是做调查,还向患者进行科普,告诉他会得到临床医生非常好的治疗,尽量让他的情绪平复下来。”

镜头5

雷蕾

在实验室,需要24小时运转,现在都是每天三班倒。实验室工作人员雷蕾家里有两个小孩,小的仅有两岁多,还在发烧,身上还起很多疹子,仅有老公在带孩子,但她仍坚守岗位。

每次穿着防护服和口罩进入实验室,都是满满的4个小时,闷热难当。一出实验室脸上全都是印子。

编辑 刘思敏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陈震霖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