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机、iPad连同里面的几十款游戏一起交给孩子,您可以放心吗?孩子沉迷手机iPad,看不住管不了,成绩下降视力下降,怎么办?如何解决家长的普遍困扰?怎样让孩子“有节制”地使用手中的智能设备?
近日,一款名为“袋鼠家”的国内首款管理孩子手机应用,出现在央视《创业英雄汇》舞台上。这款应用背后的生存逻辑是:帮助家长用大数据“拯救”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
IT老爸用“软件”管理孩子手机
2014年,一位从事IT行业的父亲在网络论坛上参加了一次家长讨论,当时他正因为9岁的儿子无休止地看手机小说而感到焦头烂额。在论坛讨论中他发现,许多家长也都为类似的问题感到十分困扰。
“可不可以用IT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利用APP数据管理孩子的电子产品,让孩子‘有节制’地使用?”这个新奇的想法让这位IT父亲觉得,研发这样一款软件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于是,他决定凭借自己二十余年的经验和技术,组织团队研发这样一款APP,净化孩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有节制地使用智能设备。
国内首款孩子手机游戏管家——“袋鼠家”,由此诞生。这位IT父亲就是“袋鼠家”的创始人,“鼠爸”肖戈林。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创业英雄汇》上,“鼠爸”肖戈林告诉大家,对孩子而言,“玩是必须的,但不能过度。‘约定’是让孩子接受的最好方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手机的时候孩子经常会无法控制自己,而家长也没有办法时时刻刻盯着他们。因此,有的家长不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甚至将已有的全部没收。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看似有效,却无形中给孩子心灵造成了伤害。
在未来,智能设备的普及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作为目前国内唯一能做到APP管理的应用,“袋鼠家”采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进行智能识别,根据应用类别不同生成相应的策略。目前市面上60多万APP,家长只需一键点击,“袋鼠家”就可以将孩子手机中的游戏和社交工具自动筛选出来,并赋予特定的管控策略,净化孩子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家长无后顾之忧地将各种智能设备交给孩子使用。
约定1小时,父母孩子更自由
2014年4月《朝日新闻》报道,日本仙台教育委员会和东北大学对市内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研究他们使用智能手机时间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最终研究报告显示:学生使用手机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则对成绩没有太大影响,他们的数学平均分为75分。但超过一小时之后,使用时间越长,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差。当使用时间达到4小时时,他们的数学平均分为47.5分,这还不如那些在家不学习的学生。
如果才能避免孩子过度沉迷于智能设备,现在只需要将“袋鼠家”应用分别安装在父母和孩子手机或者iPad上,系统将智能分析孩子手机中的所有游戏与应用,自动管理孩子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例如,父母可以限制孩子在18:00到22:00之间只能玩一小时的游戏,也可以限制孩子23:00以后禁止玩微信,或者只有周末才可以玩游戏。
“袋鼠家”在产品的设计上,引入赏罚分明的积分激励体系,约束加激励双管齐下。通过完成规定的任务,孩子可以获得家长的奖励积分。比如,孩子可以通过洗碗、扫地等赚取积分,以此在得到锻炼的基础上,赚取游戏时间。这样孩子玩手机游戏或者微信的时间,将由程序控制,同时可由自己的学习成绩、体育锻炼和素养提升来决定。
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鼠爸”说,“袋鼠家”不是以爱的名义去束缚孩子,也不是家长对孩子提出强硬要求的工具,而是家长和孩子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约定”。让孩子意识到,有节制地使用智能设备对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以引导的方式、用这种“有节制”的爱促进孩子的成长,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帮助。
编辑 张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