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全面实施住房和建设领域改革创新
读特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黄辰勰 刘永邦 陈良海 文/图
2020-01-06 11:09

回眸刚刚过去的2019年,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紧紧围绕光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着眼于服务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坚持用好“关键一招”,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引导性作用,全面部署推进住房和建设领域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改革成果。截止目前,已新制定制度文件13份、建立或完善工作机制10项、建设各类管理系统5个,一些住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率先突破。

完善制度 推进住房结构性供给侧改革

针对当前光明区保障房供应与住房需求不匹配等矛盾,光明区住建局通过完善制度,把住房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作为重点和长期工作来抓。首先是抓好科学规划住房建设。结合光明科学城和中心区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科学分析和研判住房需求结构,周密制定住房发展计划,合理设置房型,以满足高端人才引进和先进制造业职工的多层次住房需求。

同时完善住房制度体系。助力全区拆迁安置重点工作,完善《光明区安置房管理办法》,最大限度维护补拆迁人合法权益;助力全区人才引进,完善《光明区人才住房配租管理办法》,营造以房引人、以房留人的优势环境;助力打造智能制造高地,完善《光明区产业配套宿舍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3个管理办法的出台,突出了光明特色,提高了保障水平,为构建全区优质社会保障和人才安居体系夯实了基础。

此外,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针对合水口、薯田埔违法统建楼控停已久、给社区造成巨大经济压力和社会资源浪费的现状,我们从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增加房源供给的实际出发,综合各方利益大胆创新处置方式,探索将其改造为保障性住房。在对住房类型、接收单位、现状封顶或续建、建设模式、规划调整、现状平面设计等6个方面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全市首个控停违法统建楼处置试点工作方案,为全市处理此类问题开辟了新的路径。项目改造完成后将提供住房3903套,将大大充实光明区保障房房源,同时将推动深圳市首次实现六类十五种筹集渠道全覆盖。

创新机制 破解行业高质量发展难题

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光明区住建局借机构改革的契机,对内设机构、职能进行了全面优化,在工程设计和政务管理方面实现重大创新。

完善工程设计监管机制。针对政府对工程设计缺乏抓手、政府项目设计品质不高、质量问题频发的现状,光明区住建局提前布局,单独设置设计科技科,并成立了全市首个工程设计事务中心,实现了人防、消防、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多审合一”,成立以来审查56个项目,出具审查意见1884条,审批时限缩短了约50%;同时在取消施工图审查的改革背景下,成立此机构大大增强了主管部门对工程设计的把控能力,为科学城重大项目、保障房项目的设计品质提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创新建筑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针对光明区建设项目量大、劳资纠纷矛盾突出以及建筑工人“信访不信法”等工地管理顽疾,光明区住建局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抓源头治理、抓难点突破,在全市首设“建筑工地群众诉求服务站”和“建筑工人法律援助工作室”,“零距离”解决群众矛盾诉求,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工地。目前已设立服务站54个,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信访件114宗,涉及人数共1248人,涉及金额2027万元,极大缓解了全区信访工作压力,有力维护了工地稳定,这种模式已经在全区各领域推广,相关工作经验被省委和市委信息转发。

创新保障房社区治理机制。在东明公寓试点推动成立保障房小区住户委员会,通过搭建沟通平台,让承租人参与对保障房的具体管理中,对涉及承租人重大利益的问题建立沟通参与机制,打造保障房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期小区住户委员会已向光明区住建局提出了新建篮球场、食堂等方面诉求,取得了很好的试点效果,下一步计划在全区所有公租房小区进行推广。

科技提升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

开发全市首个“住建一张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按照“能落尽落”的原则,将光明区建筑行业、房地产业、物业小区、建筑工地等行业管理基础数据与时空地图相结合,通过增加地图维度,打造了“光明住建一张图”,满足了管理行业的“挂图作战”“一图可知全局”,实现了服务管理对象的电子信息化、地图坐标化、数据可视化,既作为业务办理、行业监管的管理平台,又作为政务信息公开和群众服务平台,进一步夯实了管理基础,厘清了管理对象,丰富了监管手段。目前,共录入数据信息10000余条,涉及住房保障、房屋租赁、房屋安全、建筑行业、房地产业共12类管理服务对象的落图工作。

创新政务数据管理工作模式。设立了数据和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统筹全局数据和信息化建设,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构建光明区住建局“智慧大脑”和“数据中心”,打造新型“智慧住建”运行、决策和指挥中枢,积极探索“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模式,目前已梳理具体工作清单280余项,延伸约1000个流程环节,依托外部数据共享平台,获取了时空云地图、建筑物网格数据等数据。通过强化数据治理,一手抓法治、一手抓数治,打造数治部门,不断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公共服务的高效化,不断优化我区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水平。

开发智慧安居平台。以科技手段提高保障性住房管理运维水平,将所有房源全部纳入智慧安居平台,实现网上申请、审核、分配、入住“一条龙”服务,在天汇城启用人脸识别等软硬件管理平台,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使住房保障成为光明区社会保障体系中亮点和特色。

创新服务 努力提升企业居民获得感

率先开展产业用房租金指导价格试点。围绕保障实体经济发展,降低实体经济用房成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发挥政府对房租的调控作用,依托招商网、三资平台等信息系统的数据优势和1800名一线网格员和万余名楼长的队伍优势,研究建立产业用房租金指导价格制度,在全市率先对全区7000余栋产业用房进行了摸查并收集了各类租赁数据,编制了各社区及729个工业园区产业用房租金平均价格、5713栋产业用房具体楼栋的指导价格,在全市已开展此项工作的几个区中最细最精准。该制度将逐步推广到全区所有住房,并为全市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大力推进城中村物业管理提升改革。从光明区现实条件出发,紧紧围绕城中村物业管理“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制定《光明区城中村物业管理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征求意见稿),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党建引领,压实社区股份公司责任,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拓宽物业管理服务范围,培育城中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公民意识,固化城中村综合治理成果,为实现住有宜居、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做出有益探索。

建立居民议事厅。在党群服务站的基础上,光明区住建局率先在宏发上域小区试点建立居民议事厅,将小区党建与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提前联动衔接,建立健全小区议事协商制度,小区事务由小区党支部搭建沟通平台,组织业委会、党员代表、业主代表进行协商讨论。议事厅制度创造性的将原来小区服务模式由“为民做主”变为“由民做主”,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提高小区居民幸福感。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黄辰勰 刘永邦 陈良海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