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走进汕尾|百花齐放 破茧成蝶 1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读特记者 石义胜 刘思敏 张颖 / 文 耿超逸 / 图
2019-12-28 09:11

岭南的深秋,大片的金黄与青色交错,热烈又宁静。金黄是已经收割完的稻田,青色是远处种满果树的山间。走进深圳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村庄炊烟缭绕,间或出现的蓝色屋顶点缀在沿村蜿蜒而过的绿水旁,和齐整的片片稻田一起,勾勒出一张张醉人的乡间山水图画。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110个省定相对贫困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673户,贫困人口42782人。三年多来,深圳累计投入精准扶贫资金14.9亿元、民生帮扶资金19.94亿元,开展了1593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到村项目2318个、到户项目37.6万个。截至2019年年底,110个贫困村100%出列、除2019年当年新增的贫困户14户72人外,其他贫困户接近100%(99.83%)脱贫。2019年,深圳帮扶贫困村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4000元。

美丽下边村。

“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筑牢脱贫根基

汕尾贫困村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等优势,大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发展体系和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美丽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几年来已建设了一批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如陆丰高美茶园、吉水牛大力种植示范基地、浮洲花卉基地、华侨前海苗圃基地、河北村葛根种植业和走地鸡养殖业、海丰袁隆平水稻种植和恒华种养等项目……

俯瞰南门外村美景。

河东镇欧厝村鹰嘴桃示范基地2021年将进入丰产期,保守估计年可产优质果品10万斤以上,年产值60万元以上,每年可为每户贫困户创收5000元左右。陆河新华村绿壳鸡蛋养殖基地到年底有望突破73000只。在乡贤带动、“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下,蛋鸡养殖产业带动着新华村村民脱贫致富。大新村按“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统筹61户有劳动力贫困户将88万元“奖补”资金投入蜜柚基地,利用蜜柚的销售收入和基地观光旅游等收入进行固定分红,按约定未来十年将每年向贫困户分配超过5万元收益。南门外村的太空莲藕占地55亩,一年两季,每亩地可产3000斤,每年总共收益可达20万元。

畅通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

2019年9月25日,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设在深圳南山农批市场的“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扶贫产品展销中心”正式开业。展销中心组织销售汕尾贫困村及汕尾名特优新农产品,将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进行全链条联动,月均零售额4万余元。

从此,汕尾优质农产品在深圳有了自己的“集结地”,解决了产品到深圳市场“最后一公里”问题。

各帮扶单位主动与所在贫困村合作社或农业产业基地建立产销对接机制,通过员工自发购买或单位食堂采购等方式参与消费扶贫。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积极组织贫困村农产品到广州、深圳等地参展,提高汕尾扶贫农产品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组织招聘活动推进就业扶贫

因多年脊柱炎致贫的下边村村民黄杰彬正在参加“粤菜师傅”的技能培训,今后又多了一项就业技能。

今年以来,汕尾相关部门和深圳帮扶单位组织联合开展“南粤春暖”“2019年汕尾市企业用工暨就业技能精准扶贫招聘会”“光明-汕尾城区劳务协作招聘会”等招聘活动,提供“粤菜师傅”“乡村工匠”等实用技能培训。目前已转移就业12846人,就近就业7946人,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245人,有意愿就业劳动力人口培训3625人,落实扶贫车间近20个,带动贫困户就业298人,全面完成与省签订的就业帮扶协议。

拓宽资产收益渠道构建长效增收机制

发挥资金集中投入效益,着力构建持续稳定的贫困户经济长效增收机制尤为重要。海丰统筹33条贫困村扶贫资金200万元共6600万元,共同建设“海龙投资大厦”;陆河统筹扶贫资金2600万元投资新河工业园惠及13个贫困村,当地统筹“631”扶贫开发资金投资固定资产收益项目,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村集体收入。

大新村千亩蜜柚生产基地。

大新村:三颗“珠子”串起扶贫故事链

远处溪水潺潺,近处小屋人家——这是深圳市财政局对口帮扶的汕尾市大新村如今的新貌。

沿村的小溪已成为全市中小河流整治示范点。

2016年以来,大新村在深圳市财政局的帮扶下科学谋划,突出精准导向,做足绣花工夫,以党建引领村户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为抓手,着力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补齐产业短板,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产业致富带头人,这三颗“珠子”串起了大新村扶贫的“故事链”。

扶贫队长林泽嘉:奔走在变美中的村庄,累并快乐着

6年前,林泽嘉在陆丰参加“扶贫双到”工作,一干就是3年。2019年,再次来到汕尾扶贫,作为一名扶贫老兵,林泽嘉深知要面对的都是硬骨头。

大新村地少山多,全村3300人,常住人口不到1200人,贫困户85户363人。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林泽嘉把“新家”安在了村委楼上,与村干部同吃同工作,白天奔波于田间地头和县镇之间,沟通调研,帮贫困户“跑腿”,夜晚就到贫困户和村民代表家中走访,了解村民诉求,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回到村委抓紧学习熟悉各类文件,撰写和报送材料。  

林泽嘉(左)走在田间地头。

63岁的贫困户赖天晴一家八口,孩子都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孙子孙女留守在家。两个儿子打工收入基本维持一家日常开销,加上91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全家生活负担较重。家里的收入以前主要靠自家种的100株青梅,现在多了不少奖补金和分红收入,比如新河产业园和村级光伏发电两个项目,让村里像他这样的61户贫困户自2017年起就有了分红,2018年他们的总分红达到17万元。“今年除了青梅、儿子打工、奖补和两项分红外,林队长还召集我们贫困户把剩余的奖补资金投到村里的蜜柚基地,以后我们每户每年又多了几百到几千不等的收入。”赖天晴说。

大新村村民赖天晴平时也在村里打打零工。

几年来,在工作队和村委的共同努力下,大新村变化喜人:条条村道平坦整洁,路灯明亮,全村安装安防视频监控,沿路遍种草树,沿村河流成为全市中小河流整治示范点,学校图书室重建、讲台黑板更新……村民们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2018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0573元。目前85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不到4000元增长至近1.5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0.8万元增加至近4.8万元,2020年后按已有合作协议可以超过10万元。

远处青山溪水,近处篱笆人家——这是大新村如今给人的第一印象。

全面、和谐、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氛围在大新村基本形成,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得到提升,作为这个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林泽嘉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累并快乐着”,“扶贫注定是不平静的,甚至有激流险滩,不仅需要耐力,更需要定力,不仅需要同情心,更需要同理心。这轮虽然工作更累,但吃的这点苦比起村里贫困户和村干部不算什么。”

90后村委主任彭晋丰:最大的成就感来于义工志愿队

1993年出生的彭晋丰是汕尾市最年轻的村委主任之一。他在今年6月的村委选举中高票当选,也是陆河县唯一一位村级道德模范。从扶贫工作队队员到村委主任,他在扶贫路上付出了奉献,收获了成长,打造出一支特色鲜明的扶贫队伍——义工志愿队。

  

彭晋丰曾是拳击手,拿过省少赛冠军,代表深圳市队参赛过,退役后在深圳打工。结婚生子后,家庭发生变故,彭晋丰一度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村委老主任是看着他长大的邻居,让他加入了扶贫工作队。2017年10月开始,彭晋丰一头扎进扶贫工作,为贫困户落实帮扶政策出力流汗。前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吕夏对他非常关心,一次又一次的开导,彭晋丰慢慢从低迷的状态中走了出来。

彭晋丰和义工志愿队队员一起看望村里的五保户。

最初,彭晋丰为两位患癌症的贫困户筹集了30多万元,他从中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2018年2月,创立了陆河县首支义工志愿队。当时的吕夏队长为志愿队申请了三万元工作经费。林泽嘉到来后,也在各方面支持志愿队的工作。

志愿队的成员主要是学生、公务员、退伍军人和乡贤老板。各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改善村容环境、协助扶贫、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从刚开始的26人发展到现在的130多人10个小组,村里的氛围在志愿队的影响下越发温暖而富有凝聚力。

作为大新村领头人,彭晋丰包含深情地说,“我将倾注我所有的力量,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推动大新村乡风文明更上一个台阶,为家乡人民谋求更充分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学毕业生庄东洋:扶贫基地上阵父子兵

投入了88万元扶贫奖补资金的大新村蜜柚基地,是由村民庄伟远在2016年开建的。作为村里的产业带头人,他带领着贫困户一步步走向更美好的日子。而今年,他的儿子庄东洋开始接过父亲手里的棒。  

庄伟远早年就在深圳宝安区麻木新区开荔枝果园,后来回到家乡建起了蜜柚基地,总共2500亩的规划规模,目前已种植1300亩。

尚未成熟的蜜柚,承载着村民脱贫的期盼。

近日,记者来到蜜柚基地采访时,庄伟远正在上海参加进博会。1997年出生的庄东洋今年刚刚从广东外语外贸公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一副小主人的样子,把蜜柚基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暑假回来后,庄东洋已经在山上呆了两个多月。除了处理果园里的日常事务,每天他还要接送以贫困户为主的工人上山下山。问他有没有觉得枯燥,庄东洋回答得有一种年轻人少有的沉稳:“比呆在城市舒服多了。早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望着蜜柚园,喝碗热粥。这里空气好,吃的全是自己种的,喝的是山泉水。很享受。”

在蜜柚基地忙碌的贫困户。

在蜜柚基地做工每天的工资是130元,贫困户为150元。蜜柚的销售收入和基地观光旅游等收入都会在贫困户中进行固定分红,按约定未来十年将每年向贫困户分配超过5万元收益。

今年9月,90后小伙庄东洋成为了粤桂两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我现在的想法是帮爸爸把基地做下去。我学的是市场营销,也能帮得上忙。”对蜜柚基地的未来,庄东洋很有信心。

深圳市司法局驻汕尾欧厝村扶贫队队长陈镇松:7年驻村让两个贫困村蜕变

担任深圳市司法局驻汕尾欧厝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之前,陈镇松的另一个身份是深圳监狱第八监区副监区长。从副监区长到扶贫队长,陈镇松一干就是七年。  

2013年,满怀一腔热血的陈镇松走进汕尾甲东镇大茂村,驻村担任扶贫队长。三年时间,大茂村旧貌换新颜蜕变,陈镇松因此收获了“善美扶贫人”、市司法局个人三等功,广东省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很多人以为他会载誉而归时,陈镇松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到深圳市司法局的另一个扶贫点——欧厝村继续扶贫之路。

情系乡村:见证美丽蜕变

尽管已有三年的扶贫经验,当陈镇松2016年走进欧厝村,眼前的状况还是刷新了他对贫困村的认知:破屋残亘随处可见,村两委办公楼是危房,集贸市场是用蛇皮袋临时搭建,村头巷尾到处是垃圾,一到晚上村里乌漆抹黑没有灯,时常有村民骑车骑到田里。最严峻的情况,是很多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曾经的欧厝村。

经过调研总结,工作队有列出了扶贫项目清单,首要的工作是基建工程。

深圳市司法局出资69.2万元在村内主要道路侧安装太阳能LED路灯,夜晚来临,200多盏灯亮起来,村里多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荒置空地也被利用起来,变身为配备健身器材、景观池、儿童游乐设施的村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村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陈镇松和队员一起,组织对4公里水渠进行疏通完善、重建拦河陂头,有效保障农田用水及防涝需要。组织村民清理路障、淤泥、垃圾,对危房和残破建筑、违章建筑、旱厕进行拆除,聘请两名贫困户保洁员负责全村日常保洁工作,申请扶贫资金和陆丰市垃圾处理资金,用于补贴保洁员工资。

普法公园建成后又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6年,欧厝村被定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行村。欧厝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宜居、自强、文明、卫生”的美丽乡村。

情系贫困户:看到他们苦尽甘来很欣慰

有着近50年党龄的村民欧锦清已经脱贫,在他新建的三层小屋里,这位20岁就参军到湖北当了炮兵并荣立过三等功的退伍军人,讲起陈镇松时充满了发自肺腑地感激之情。三次大病,胃切除、肿瘤切除,胆切除,欧锦清1米72的个子,在陈镇松见到他的时候竟然只有84斤。妻子身患冠心病,几个孩子虽然在外打工,但文化程度不高收入微薄。2016年,工作队把欧锦清家定为贫困户。“工作队下了好大的力度,没有他们,我真的可能早就病死了!”欧锦清充满感激地说,可算是苦尽甘来了。现在有低保,参与合作社的鹰嘴桃基地和番薯基地劳动还有分红,孩子们打工收入也增加了些,自己体重也增加到了115斤。

有着近50年党龄的村民欧锦清讲述自己的故事。

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科学制定脱贫规划,这是陈镇松在欧厝村的三年多的主要工作。医疗保险政策落实率达到100%、大病救助率达100%,这些看起来简单的数字,背后的故事并不简单。

情系抱团脱贫:果园明年就是丰收的季节

陈镇松介绍,集体经济特别是合作社这一块,欧厝村是走在汕尾前列的,首创了令人称道的“抱团脱贫”模式。比如在鹰嘴蜜桃基地,深圳市司法局替每个贫困户入股1000元,分红的时候不以贫困户而是股金的名义分红。  

陈镇松盼望着果园大丰收。

欧厝村村口560平米的农贸市场,每天七点半到十点有集市。投资55万元,2017年投入使用的这个农贸市场有42个档口,四个铺面。从建造之初就针对老市场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所以一开始就达到一种供需平衡,租金一年可为村集体创造7万元的收入。

农贸市场有42个档口,四个铺面,租金一年可为村集体创造7万元收入。

2017年4月,深圳市司法局出资18.1万元作为启动运营资金,成立“陆丰市虎岛种养专业合作社”,是陈镇松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全村81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成为合作社社员。目前,合作社发展的项目有番薯种植30亩、鹰嘴蜜桃100亩5000株、奇楠沉香种植基地100亩5000株。盈利除一部分作为合作社再运营资金外,其余利润由合作社社员(贫困户)分红,每户贫困户从中收益约1200元,基地优先提供职位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帮助其就业。

合作社负责人欧振翔介绍,鹰嘴蜜桃2021年进入丰产期,果树进入丰产期后按保守估计年可产优质商品10万斤以上,年产值60万元以上,鹰嘴蜜桃产业每年可为贫困户每户创收5000元左右。

“今年第一次挂果,果子比较小,明年果子就很大了,就可以上市了,后天就到丰产期。”陈镇松指着眼着一大片长势喜人的果林告诉记者。

总说自己想家的陈镇松,在今年更换驻村扶贫干部时,再一次选择留下来,“扶贫生涯虽然比较枯燥,但看着村里的变化看着村民的笑容,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记者手记|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两年后再走进汕尾,和上一次的盛夏不同,这回是属于收获的金秋。

如果说两年前看到的更多是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的坚韧与艰辛,那这次便是初见果实的欣喜,让我们一次次惊讶跳入眼中鲜花依然盛放的乡间美景,感叹阡陌纵横交通便利,惊叹产业园区忙碌而红火的处处生机和人们的意气风发……

一直想要用文字给我们此行路上的所有人画一幅群像。

为了扶贫,他们应该错过了很多。

在汕尾扶贫已有七年的陈镇松错过了二女儿的出生,一年又一年的团圆年夜饭。

痴迷摩托车运动、喜欢吟诗作斌的谢晓明错过了和摩友们骑车环游驰骋在路上的热血机会、将每一次骑行赋与诗句的体验。

又一轮参加扶贫的林泽嘉错过了和家人的一次次相聚相守。

彭晋丰错过了陪孩子和父母的时光。

庄东洋错过了城市里的觥筹交错,还有和小伙伴们在游戏场上的淋漓痛快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离开大茂村已三年的陈镇松收到了大茂小学的师生的来信。就在前几天,村民郭泉打电话:“阿陈,今年种的花生打了一桶油,什么时候过来村里一定要跟我说一下,到时带走。”家人对陈镇松从不理解渐渐变成了理解,让无时无刻不在想家的他有底气在今年5月时,再一次选择留下来。

谢晓明本已丰富绚烂的人生经历里,又多了一段和他的警察岁月一样热血的篇章。

林泽嘉获得了内外世界同步变好的成就感。虽然只是慢慢变好,但这种珍贵是其他工作难以取代的。他的心总是被感动和感恩占据,足以帮助他战胜许多城市病,比如攀比、比如焦虑。

彭晋丰当初的那份慌乱与低迷蜕变成了回馈世界的温暖。

庄东洋的人生,从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天开始,就比别人多了一分色彩和值得回味的厚度……

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人,失去与获得,大同小异。

他们说,这个时代不缺锦上添花的人。能代表深圳参与扶贫的大事业,在这个大平台参与社会公益,做点雪中送炭的积德事,真扶贫,扶真贫,本身就是很大的意义、很大的奖励。

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点在发光,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那种光。

这个共同点,是热爱。

是对四季变换色彩的田间的热爱;

是对生之养之的青山绿水的热爱;

是对乡亲们信任又迫切的眼神的热爱;

是对奋力改变困境的坚定的热爱;

是对责任担当庄重的热爱;

是对热爱扶贫路上所有人的热爱;

是,可抵漫长岁月的热爱。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石义胜 刘思敏 张颖 / 文 耿超逸 / 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