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假期余额不足,无法充值...
放假使劲嗨,上班无精神,许多上班族出现身体疲惫等节后综合症,挽留假期无力,那还不如学学看怎样调理身心,回归工作吧。
节后综合症是人们在假期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表现,例如在节后的几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和学习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神经衰弱等。
如何安然面对,让这种“痛”来得不要那么猛烈?
在此梳理了一些饮食、休息等方面的建议,或许,真的可以让你在节后第一天就精神满满!
总的来说就是图里的这几个字了!
调整作息:早睡早起
自2015年2月至今,新浪微博“#节后综合症#”的话题主页持续有新帖发布,总阅读量超过1000万。节后第一天尚未到来,已经有网友发帖抱怨“一早起来晕天晕地的”“好想睡他个昏天暗地”。
相对于上班、上学来说,很多人假期时的作息非常不规律。有人彻夜上网或打牌,有人奔波在旅途,生物钟被打乱。节后又很难快速适应,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
补救措施之一是调整作息,尽量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午休。如果晚上难以入睡,洗个热水澡会有助于睡眠。
新浪微博网友关于十一假期之后#节后综合症#话题的讨论。
调理身体:放松放松还是放松
以下几个方法用来调理身体也是极好的:
按摩
过量的体力运动造成肌肉群产生乳酸堆积,经常会出现腿部及浑身肌肉酸痛,按摩有助于乳酸尽快被血液吸收并代谢。方法是用手捏或用拳头轻轻敲打手臂、双肩及小腿、大腿,使肌肉得到放松。
洗澡
洗澡可消除体表代谢的排泄物,使毛细血管扩张,有效消除疲劳。但洗澡前要注意休息,待心律恢复到平时正常的状态后再入浴。水的温度为40℃左右,一般洗15~20分钟即可,时间不宜过长,饥饿时或者饭饱后30内不宜洗澡。
热水泡脚
睡前热水泡脚有解乏安眠的作用,水温可略高一点,水里还可以适当添加艾叶、红花等药材,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增强血液循环。
调理饮食:深色蔬菜吃起来!
十一期间,很多人饮食没有规律,大鱼大肉一开始吃就停不下来,聚会时饮酒过度,从而导致胃肠负担过重。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节后饮食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因为单一食物的营养肯定是不全面的。可以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多吃谷类食物和绿色蔬菜。
“要注意增加深颜色蔬菜的比例,”马冠生说,与浅色蔬菜相比,深颜色蔬菜含有更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有人说节后几天“只吃素食有利于健康”,对此,马冠生表示,每天喝点杂粮粥有助于受损肠胃的恢复,但是如果吃得过于清淡,也会造成微量营养素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应注重营养膳食。
碰到以下几种情况你需要做的,拿走不谢!
节后上火
如果你在节假日吃得比较上火,出现了喉咙痛、口腔溃疡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你需要吃一些祛火以及润喉的食物。
推荐食物:菠菜、蜂蜜、海带、黄瓜
推荐茶饮:罗汉果茶
节后疲劳
节假日之后,在工作中总是觉得提不起精神,感觉总是睡不够,头脑也不够清醒。这个时候,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B。
推荐食物:西红柿、橘子、香蕉、葡萄、梨、核桃、栗子、弥猴桃
推荐茶饮:枸杞芽茶
节后肠胃不适
假期难免会跟朋友出去聚会,进食了很多的脂肪和蛋白质,肠胃一时承受不了“重压”就发难了,不是腹泻,就是便秘。这个时候,重要的是清淡饮食,并且进食一些清肠胃的食物。
推荐食物:冬瓜、玉米、生菜、芥菜、胡萝卜、芹菜、燕麦、苹果、番茄
调整运动:适度运动 缓解压力
节后提不起精神、没有胃口怎么办?适度的运动或许可以帮你。
“‘吃’与‘动’是两个方面,运动有助于使胃口调整到正常状态,”马冠生说,运动不仅能缓解压力、控制体重,还能促进睡眠。
可以在下班或放学后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慢跑、游泳、跳舞、羽毛球等,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休息,更有活力地开展节后工作。
调整压力:节后工作强度不宜过大
除了睡眠、饮食、运动等身体方面的调节,心理上的适应也很重要。
节后短时间内不宜开展强度过大的工作,而应循序渐进,先把必要的工作做完,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与此同时,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国庆节假期已经结束,静心思考一下未来的工作安排,把心态调整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来源 中新网 @早康枸杞
编辑 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