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支大手撑起扶贫希望!华侨城帮扶贵州两县超7000万元
读特记者 沈勇
2019-09-21 23:09

金秋九月,丰收在望。9月20日至22日,第七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慈展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以“聚焦脱贫攻坚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全面呈现我国扶贫领域的最新业态和成果。走进脱贫攻坚主题展馆,名企云集,绣娘万祖敏正在华侨城集团展位现场作业,身着苗族服饰、凝神穿针引线的场景,在人头攒动的展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万祖敏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这是华侨城集团多年来定点帮扶的贫困县之一。2017年,她参加了华侨城派出挂职的扶贫干部、寨头村第一书记尹剑组织的留守妇女培训班,并进入村里第一家以苗绣为主的村企工作。“做得多一天可以挣100块。”万祖敏对记者说。派驻干部焕新脱贫攻坚思路、苗绣村企撬动产业扶贫引擎——这是华侨城集团精准扶贫“六大路径”在寨头村的生动实践。

在华侨城集团展位,记者看到首度对外公布的华侨城精准扶贫品牌形象,由六个不同颜色的“手掌”组成互动感的图形,寓意华侨城及旗下子公司戮力同心、扶贫攻坚,也代表华侨城精准扶贫“六大路径”——人才扶贫、产业扶贫、基金扶贫、旅游扶贫、短板扶贫、文化扶贫。华侨城经过多年接力探索与奋斗,逐步明晰了这六大帮扶思路,并在实践中探索“文化旅游+美丽乡村”“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特色之路,不断为美好生活赋能。

贵州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早自2003年,华侨城集团便与该省黔东南州三穗县和天柱县结成对口定点帮扶关系,一组数据可管窥其帮扶定力:截至目前,华侨城已在两县投入定点帮扶资金累计超70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016人次,提供公益扶贫岗位1482个,培训人才544人次,援建帮扶项目124项,接收81人次当地基层干部到华侨城挂职锻炼,统筹旗下58家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4场,参与打造黔东南州“D球村”扶贫电商平台……

华侨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两县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华侨城立足国家大扶贫格局,同步迭代了为两县量身打造的扶贫方案:在坚持“六大路径”扶贫思路不动摇的基础上,更加聚焦人才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三个方面的脱贫重点工程,真正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

以人才扶贫为例——挂职培养一批、解决就业一批、勤劳脱贫一批、培训带动一批,华侨城坚持“四个一批”模式精准赋能“造血”扶贫。通过优秀党员干部挂职推动“智力帮扶”是其落实人才扶贫的其中一步,像三穗县寨头村第一书记尹剑这样由华侨城选派的优秀干部还有多名——三穗县副县长张大磊来自重庆华侨城;天柱县副县长王南来自广州华侨城;两县所属的黔东南州,黔东南州副州长叶兴斌一年前还是华侨城集团专职董事……截至目前,华侨城累计选派的21位优秀扶贫干部,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其各自在文旅产业、营销规划等方面的专业和经验优势,切实扑下身、沉下心,通过“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工作方式,和贫困群众拧成一股绳,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在三穗县,华侨城正积极探索“三穗鸭”产业扶贫模式;在云南,华侨城也已有相对成熟的实践案例可资借鉴:投资550万元打造云南元阳莲雾种植基地,带动建设“热带水果+文化旅游”的百果公园田园综合体,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万余人,解决当地就业200余人。

改革创新可谓深圳的根与魂。诞生于深圳这片热土的华侨城集团,其精准扶贫路径也颇具个性化色彩。作为中国旅游集团20强,华侨城多年来充分发挥资源和经验优势,在全国多地参与建设和运营旅游扶贫项目,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贡献“华侨城智慧”和“华侨城方案”,如贵州三穗县颇洞村旅游示范点,贵州天柱县三门塘、金凤山旅游景区,西藏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项目,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景区等等。

据此望向华侨城其他实践之举,这家以文旅产业为主营业务的央企,还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公共艺术等领域持续发力,联袂构筑央企多元“公益慈善”的华侨城视野。

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沈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