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蔡赟撰文:中国羽毛球学国乒搞队内赛?我看没必要

澎湃新闻
2021-06-08 14:22
摘要

当然了,我们不参赛不是绝对的,正式比赛前打一次队内模拟对抗,2008年奥运会前打奥运测试赛等还是有的,只不过不喜欢这样的模拟赛太多。

这段时间乒乓球队的奥运模拟赛打得很热闹,关注度很高。在乒乓球这个“拿全国冠军比拿世界冠军还难”的项目里,虽说只是队内模拟赛,但是比赛的激烈程度、技术含量无疑是世界级的,而且是世界顶级的。

国乒奥运模拟赛,刘国梁指导樊振东。

看着兄弟项目的奥运模拟赛打得热火朝天,我也听到身边很多羽毛球球友对于观看羽毛球队奥运模拟赛的迫切声音。

的确,一方面大家已经很久没有看到高水平强对抗的精彩赛事,另一方面大家都很关心国家队的备战情况,也想通过模拟赛之类的比赛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奥运阵容目前状态如何。

奥运冠军蔡赟。

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也很想看比赛。但是对于模拟赛,尤其是奥运会这种级别赛事的模拟赛,真的不是说办就能办的。

模拟赛最直观的目的就是模拟奥运节奏、奥运强度,让奥运阵容在尽可能接近实际的条件下去提前感受相应的氛围和压力,而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模拟赛时,教练组还会人为地增加干扰因素,把奥运会上可能出现的困难放大后再去压在运动员身上,让各种潜在的问题在重压下无所遁形。

也就是说,对于将要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来说,在模拟赛各种苛刻的条件下表现完美固然可喜,但是从全面备战的角度来说,模拟赛的目的不是打得好,而是一定程度上打得不好,把问题暴露出来。

夏煊泽教练。

所以对于奥运选手们来说,模拟赛可能比真正到了奥运赛场上还难打,一方面队友了解你、拼你,另一方面你还要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甚至还有教练组“狠心的”额外压力,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难度下,输掉比赛其实也很正常,只不过在媒体和球迷看来,奥运选手输给排名靠后的选手会觉得意外,实际上哪有什么意外啊,在传统优势项目的国家队里,敢说自己一定能在队内比赛拿第一的,不多。

模拟赛还存在一个次数的问题,次数太少,达不到模拟实战的效果;次数太多,运动员可能会倦怠,而且造成不必要的伤病隐患。

我觉得模拟赛的次数应该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商量决定的,尤其在奥运阵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备战方式就应该从齐步走变成针对性。

蔡赟在比赛中。

比如我们打球的时候,应该是从参加的第二届奥运会开始,我和傅海峰就发现最适合我俩的节奏是正式比赛前一个多月不打比赛,单纯训练,把状态和心气憋一憋,到了正式比赛时才能更好地爆发出来。

反过来,当年像桑洋、郑波、何汉斌他们,就习惯通过连续的比赛来保持状态,所以同样是备战奥运,当时的情况就是他们连续参赛,我们在家训练。

当然了,我们不参赛不是绝对的,正式比赛前打一次队内模拟对抗,2008年奥运会前打奥运测试赛等还是有的,只不过不喜欢这样的模拟赛太多。

刘诗雯、许昕组合。

这次乒乓球模拟赛,刘诗雯在单打输了的时候疑似在场边哭了,所以看到网上很多朋友说模拟赛压力太大,会不会对奥运选手的信心造成影响。

其实我看来不会,如果是从没参加过奥运会等大赛的年轻选手,缺乏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压力,可能会有情绪崩溃的隐患;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老队员来说,排解压力的能力是超出大家想象的。

至于哭也好,肢体动作激烈也好,我觉得这都不叫事,这其实都是运动员排解压力的方法,要是大家和专业运动员接触多了,会发现这个很正常。

原来队里有队员一堂普通的训练课练得不好都会偷偷哭,哭完之后下一堂训练课马上生龙活虎。

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哭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压力释放,所以,不要过度解读。

对于羽毛球队是否应该学习乒乓球队搞公开的模拟赛,我个人倒是觉得现在看没必要。

乒乓球队集团优势明显,彼此之间的良性竞争质量高,实战价值高,而且还可以对外展示自己的整体实力,有一定的战略威慑作用。

羽毛球队目前集团优势比较弱,有能力的对手都是外协会的,队内相对来说能给奥运选手造成较大实战压力的人不多。

所以我觉得,现阶段备战还是应该向训练要成绩,把训练质量、训练难度提上去,厚积薄发,可能是更适合现在羽毛球队的方法。

(原标题《奥运冠军蔡赟撰文:中国羽毛球学国乒搞队内赛?我看没必要》)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王雯,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