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航城街道后瑞社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李文/摄
连日来,宝安发起声势浩大的创文行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进度,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添砖加瓦。
文明创建不是机械执行指令,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深圳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后,宝安第一时间对全区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对标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全区动员、全员参与,全面推行“1+5+N”工作模式,开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格局,助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1”即制定测评的“硬件”标准和“软件”标准,分门别类抓落实;
“5”为建立5大工作机制,狠抓创建常态长效,这包括网格巡查检查、“街(巷)长”责任工作、台账管理、问题整改落实和协调监督等机制;
“N”即突出各项重点工作,补齐创建弱项短板。比如,规范公益广告管理机制、强化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机制、实行实地考察点位层级管理责任机制、推进“面、框、点”全口径管理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思维”,等等。
在“1+5+N”工作模式推动下,宝安文明创建的标准、检查、台账、整改、督导等各方面均有章可循,顺畅运行,有序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1”:制定“硬”“软”标准分类抓落实
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汇集成文明的海洋,文明创建过程中,宝安上下齐心共同奏响文明的乐章。“创文”是宝安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契机,藉此契机制定测评的“硬件”标准和“软件”标准,分门别类抓落实,让宝安处处有标准可依。同时把标准要求沉下去,处处有人管理,实现“实时、泛在、有效管理”。
标准要清,责任要明,文明创建工作才能“有标可对”“有据可查”。宝安在全市各区首次将38类点位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类标准,分门别类抓落实,目的是让各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对照标准进行摸排,逐一列明点位名称、地址,建立台账,确保无遗漏。
硬件标准是指静态的、可视可查的。比如,针对农贸(集贸)市场,宝安细分为5个标准,要求在显著位置展示行业规范,广泛刊播公益广告等。5个标准中的精细化管理标准方面,又细分为城市管理部门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旁统一划线,在商铺门前统一划线等等。
文明的“软件”包括居民素质、公共秩序、人文环境等诸多子项,“硬件”要过硬,“软件”更不能软。同样针对农贸(集贸)市场,宝安将“软件”要求划分为5个标准,包括提供文明优质服务标准,市民文明素质考察标准,无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现象,精细化管理标准,无过期、变质、伪劣食品等。部分“软件”标准精细划分为小标准,比如精细化管理标准一项,要求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垃圾清运及时、分类收集;无违章停车;无停车乱收费现象等等。
“5”:以推进5大工作机制狠抓长效
在宝安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中,“5”即建立五大工作机制,狠抓创建常态长效。
一是网格巡查检查机制。从今年8月10日起至12月底,每周六下午,宝安全区所有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成员和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的干部职工和工作人员到挂点社区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检查。创建工作分两轮安排:第一轮从8月10日起到9月底,对38类点位进行全覆盖排查整治。第二轮从10月起到12月底,对排查出来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巩固提升、集中攻坚。各街道以社区为单位,对巡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完成一项清零一项。
二是“街(巷)长”责任工作机制。全区10个街道124个社区1181条街(巷)实现“街(巷)长”全覆盖。由街道挂点社区的干部职工、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社区股份“三会”成员、社区专职、网格员担任“街(巷)长”,覆盖到所辖社区的每条街、每条巷。“街(巷)长”原则上由一人担任,并实行挂牌公示。“街(巷)长”主要负责背街小巷市政设施、交通设施、消防设施、公益广告、垃圾投放点、环境卫生、公共秩序、交通秩序和市民行为举止等问题的巡查检查和督促整改,每周巡查不少于5次,并建立“巡查——交办——整改——督查——销号”的闭环整改机制。
三是台账管理机制。由38类点位的责任单位对每类点位的数量进行摸排,列明点位名称、地址;同时实行“定人、定时、定责”,明确每个点位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底数清、责任明;此外是按照“硬件”、“软件”标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销号清零制,确保所有“硬件”在1月内达标清零,“软件”明显提升。
四是问题整改落实机制。对于通过巡查检查、明察暗访、媒体曝光等各种方式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能现场整改的,现场整改完毕,不能现场整改的,限期整改。
对限期整改的问题,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建立“社区——街道——职能部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整治工作组——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五级整改落实工作机制。社区能整改的,由社区整改;社区不能整改的,提交所在街道整改;街道在职责职权内不能整改的,提交相应的职能部门整改;职能部门仍不能整改的,按问题的类别分别提交区创建领导小组下设的各整治工作组牵头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督促落实;对于涉及全区性重点、难点问题,整治工作组认为需要提交区创建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的,由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第一副组长或副组长研究解决。区督查室、区文明办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
五是协调监督机制。宝安区建立了区级创文工作微信群,10个街道和21家主要责任单位,以及区内媒体作为微信群的成员单位。微信群及时上传下达、沟通协调、曝光问题,确保创文工作的信息传达及时准确,问题处理高效快捷。同时区委宣传部指定专人与各整治工作组建立联系协调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无缝衔接。在区内各大媒体开设“你我共建文明家园——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不文明现象曝光台”、“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文明随手拍”等专栏,加强创文工作宣传和曝光;区文明办、区督查室、区纪委组成联合暗访组,开展明察暗访。
“N”: 以突出重点补齐创建弱项短板
宝安的文明创建过程中,规范公益广告管理、强化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则被重点关注,以此补齐创建弱项短板。
一是规范公益广告管理机制。宝安按照“谁设置、谁负责,谁发布、谁管理”、属地管理以及“分级负责”原则,切实负起管理责任,加强源头管理,严把公益广告设计关,确保契合城市历史文化、市民欣赏习惯和语言文字规范,遵循宣传内容和展示形式完整性、规范性原则,合理布局公益广告,杜绝“乱张贴”。各单位建立公益广告日常巡查制度,对存在内容不准确、不规范以及褪色、污损、过期的公益广告,及时发现、及时维护、及时更换。
二是强化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机制。宝安建立“学校巡查——教育局汇总分拨——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工作机制,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学校每日对周边环境进行巡查,教育局每日汇总检查情况,及时分拨相应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切实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三是实行实地考察点位层级管理责任机制。宝安以部门牵头为原则,38类实地考察点位牵头单位负责制定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和工作运行模式,并落实好指导、监督、检查的责任。各街道、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对自己所负责的各类点位,条块结合,横到边纵到底,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无责任盲区。
四是推进“面、框、点”全口径管理工作机制。“面”就是按照“实时、泛在、有效”的要求,对38类实地考察点位“全领域、全口径”进行整治;“框”就是重点抓好实地考察样本框点位的创建;“点”就是全力打造一批优质示范点位。以“面、框、点”为抓手,点面结合,逐层推进。
五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思维”。宝安针对创建工作的弱项短板,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专项工作机制,成熟一项推出一项,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