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水务局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河湖长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宝安日报记者 何艳 通讯员 江李婷 凌宇伟/文 记者 刘安邦/图
2021-06-04 19:21
摘要

近日,水利部印发《关于表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宝安区水务局被授予先进集体的称号

蓝天白云映照下的茅洲河现貌。

近日,水利部印发《关于表彰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宝安区水务局被授予先进集体的称号。

宝安区河流总数66条。2016年以前,黑臭河流有61条,占全市38%。2016年以来,宝安区水务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制定印发了《宝安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组织体系,统筹、协调、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高规格成立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任总河长,区长任副总河长,全区307名领导干部分别担任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5年来,各级河长全面深入治水工程一线,共巡河87696次,协调解决问题11800项,推动水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2016年以来,宝安区水务局主力担当,深入实际,创新探索形成了“1338”宝安治水模式:“1”是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EPC治水实施方式;“3”是“三全治理”的技术路线,即“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3”是治理成效的“三个转变”,即从明渠达标向明、暗渠全河段达标转变,从干流达标向干支汊流全流域达标转变,从晴天达标向晴雨天全天候达标转变;“8”是建管并重的“八大举措”,即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引导。

治水攻坚,宝安区水务局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勇破水污染治理五大难题:勇除征地拆迁“拦路虎”,勇扫管线迁改“地雷阵”,勇闯暗涵整治“隐蔽区”,勇守占道施工“安全闸”,勇破底泥处置“技术关”。

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是宝安区治水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多年来,宝安区多项工作在全国、全省领先,如率先在全国试点实施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主任制度,开发全省首个面向河流巡管的智慧管理系统“宝安河务通”APP并上线运行,实现了环保水务巡查、监管、执法的全链条信息化管理。同时,宝安区水务局大胆改革环保水务监管执法机制,将执法力量下沉到街道;创新实施“厂管河站”排水系统梳理诊断及智能化管理项目,形成全区排水系统“一张图”。

5年来,全区累计建成雨污分流管网4327公里,完成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整治4681个;新建污水处理厂(站)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9万吨/日。2019年10月底,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自1992年以来首次达到地表水Ⅴ类,2020年平均达到地表水Ⅳ类;2019年底全区66条河流、320个小微黑臭水体(明渠)全部消除黑臭,2020年已有50条河流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的美好画面重回视野。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昌慧 审核 谭凤希

(作者:宝安日报记者 何艳 通讯员 江李婷 凌宇伟/文 记者 刘安邦/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