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年度教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龙园学校老师何平:做孩子心灵的“点灯人”
读特记者 李丽
2019-07-29 10:32

“知识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何平,来自青海,他深知教育对一个地区、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200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教育专业的他,先后在龙岗区葵涌中学、天成学校、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龙园学校任教,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学高级物理教师。

以物理见真理,开放思维撬动课堂改革

“何老师很幽默。”很多学生对物理会心生畏惧,这个现象却从不会发生在何平的课上。因为,孩子们不知道,为了能带来一堂没有缺憾的物理课,何老师每天下班后,都会对着空教室试讲、录像、回播、改进,不断博采众长,对语言千锤百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思辨共享”让物理课换上了新装,他所倡导的“开放、思辨、分享、自由”的课堂,给了孩子们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物理的知识系统。

用阅读发展思想,用科学引领思维,以一个物理老师的才情感染学生,何平的方式很“中国”。在世界历史、哲学、经济学、音乐等书籍的海量阅读中,在拍摄视频、自编歌谣帮助孩子感受物理现象、记忆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科技的碰撞中思考物理的神奇与奥秘时……何平开始顿悟——课程资源整合、课堂模式建构、学科知识跨界和学生素养提升可以没有边界。

何平说:“我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优秀,我是为了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在坚守梦想的路上有多么努力。我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去奋斗,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做一头拓荒牛,在创新中寻找教育魅力

“当人成长一到定阶段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懂的东西太少。”如今,何平已是市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区学科带头人……可他依旧如饥似渴地参与培训学习,在创新中寻找教育的别样魅力。

“同样是讲道理,何老师一讲我就能听明白,还能做得到。”指导孩子们从“参考系”体会“换位思考”、从“合力、分力”感知团队力量、从无用功和负功明白选择正确道路的重要性;引领学生们感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之道、体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之妙、欣赏“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之雅、明白“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之理……何平以物理规律参悟人生,收获了一众校内外的大小“粉丝”。

也许“拓荒”是一种基因,终于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时,他离开了“舒适区”。“困难的时候总要有人站出来。”来到一所92%的学生是来深建设者子女的新学校,他一肩挑儿地承担起了教学处、级长、科组长等多重任务,在一次累得虚脱的时候,他脑袋里蹦出来的竟然是“又找到了一个提升效率的办法”。第一届中考,孩子们从入校时全区倒数第一升至中游,那一刻何平如释重负。此后,他又参与了两所新校建设,而每一次转身都始于泥泞的工地。

走进孩子心里,成为学生最信赖的老师

“走进学生心里,成为学生最信赖的那位老师。”何平的目标总是从实干起步。

从学生多元智能的研究到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的制定、从家长基本能力达标测评到学校家长文化的打造……作为首个区德育特色工作室主持人、首个区物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何平和团队进行了大量尝试和改革,闯出了该区德育特色建设的新模式。

“卓越教师并不一定要名校才子满天下,而是要让无助的孩子感受到温暖、让自卑的孩子充满力量、让孤独的孩子感受到最长情的陪伴。”何平对孩子有着最纯粹的赏识和信任,与成绩无关。就像荣誉加身时,他最在意的仍是成为每年的“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何平说,自己是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党员,要用行动坚守“人之初、性本善”的纯真、“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他还说:“人民教师要守住教育的初心,三尺讲台方能熠熠生辉,孩子内心的那盏希望之灯方能一直被点燃着。”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