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先行区!
珠海特区报
2021-06-03 08:23


《珠海特区报》6月3日报道

从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首开重奖科技人员先河到如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8.58件,再到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跻身全国十强……

40多年来,几乎从零起步的珠海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创新,是珠海经济特区自诞生起就镌刻的城市基因,也是新的历史节点下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

3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支持珠海经济特区加快发展,对珠海改革发展进行再定向、再提升、再部署。5月28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珠海市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划定“施工图”和“任务书”。

翻开这两份文件,不难发现,创新成为贯穿其间的“重头戏”。《意见》旗帜鲜明地赋予珠海创新发展先行区的定位,以及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点任务。珠海《落实〈意见〉重点创新事项清单》提炼出的30项重点创新事项中,科技创新占据6项。

唯适变者生存,唯革新者常青。新时代的珠海,正集中优势资源,瞄准重点领域,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脚步,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砥砺奋进,实现“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朝着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方向阔步前进。

看基础:完善体制机制 全市科技创新亮点凸显

打造创新发展先行区,珠海有基础,有底气。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看来,要重塑发展动力、更新发展模式,看得见摸得着的资金、空间、人力资本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智慧的资源、创新的资源。

在珠海唐家湾畔,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双体战舰造型建筑悄然点亮了轮廓灯。这是珠海情侣路上的城市地标——香山海洋科技港。主持建造香山海洋科技港的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无人船艇民营企业。

目前,云洲智能已拥有专利390多项,牵头制定9项行业标准,占全球无人艇领域核心专利的比重高达21.7%,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云洲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张云飞也见证了中国造无人船艇从珠海走向世界舞台。


云洲智能无人船系统

“十多年来,云洲在珠海创业发展,真切体会到珠海对创新的包容与尊重。正因为尊重创新,珠海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了开放的创新创业氛围,相关机制日趋完善,进而让创新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真正驱动力。”张云飞饱含深情地说。

云洲智能的飞速成长,是珠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的缩影。“十三五”期间,珠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2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3.15%。格力电器、丽珠集团、纳思达等一批珠海龙头企业成为珠海智造的“中流砥柱”,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云洲智能无人船、“珠海一号”卫星等创新成果惊艳世界。


现代化的格力车间。


云洲无人船组装车间。

开放、包容是珠海经济特区的城市气质,也是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必备因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佳宁建议,珠海要大力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长期支持和引导、打造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最终形成“科技—产业—科技”的闭环,使科技创新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托路径。

呼唤创新的珠海,正努力培育肥沃土壤。近年来,珠海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及基础研究、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面。2020年以“双一号文”形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珠海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明确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路线图。目前,《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在修订,预计今年发布。

“围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这一重点任务,我们将进一步着力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修订特区自主创新条例、全面深化改革等方式,破除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理念和体制机制问题,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市科技创新局综合规划与政策法规科科长冯影雪表示。

找抓手:聚焦关键环节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建设创新发展先行区,更要紧紧把握科技创新这一动力源泉。

“拥有创新思维,城市才更具包容性,让各类创新企业和产业充分涌流,形成有效生态链。”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建议,珠海可发展高精尖的新兴技术,建成世界的信息中心、智能中心。


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做实验。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当前,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不够高,仍是制约珠海发展的短板和痛点。近年来,珠海涌现了不少重大科技成果,孵化了很多创新企业,但“参天大树”并不多,重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原创成果、带动性强的科创企业以及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依然欠缺。

对此,《方案》指出,珠海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加快建设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同时,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人才引进重点工程计划,实施多元化人才评价制度,为人才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需要基础设施、创新载体等“硬件”支撑,也需要在人才“软实力”下硬功夫。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贯穿创新主体发挥作用的全过程,目前珠海主要建设南方海洋实验室、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尚缺乏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伞景辉表示,“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谋划引进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是我们重要的工作方向。”


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对引进战略科学家和具有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创业团队可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加大引进、培育大型科技创新企业和高端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力度……在人才“软实力”培育上,珠海也在不断探索新打法。

“珠海要通过制度、法规与社会保障体系,营造宽松、包容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吸引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落户珠海,建立行之有效的引进人才机制和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的制度保障。”著名经济特区问题研究专家、深圳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陶一桃说。

谋突破:发力五大产业集群 冲击千亿级规模

创新发展先行区,是一个“大而强”城市的担当。而要实现城市“大而强”,产业支撑是关键。

“珠海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关键在于如何立足新发展格局,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紧密结合,一是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靠创新驱动加快打造新型战略产业。”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表示。

当前,珠海正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着力培育五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打造和引进一批产业链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新的竞争优势推动珠海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沈岩透露,珠海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工业经济规模翻倍,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

从拿地到动工不到三个月,从打下第一根桩到两栋大楼如期封顶仅用200余天,位于高新区唐家湾主园区的广东医谷(珠海)医疗产业加速基地,充分体现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珠海速度”。

“珠海拥有优质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聚集了健帆生物、宝莱特、亿胜生物、普米斯等龙头企业以及一批优质种子选手,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拥有无限的潜力。”广东医谷产业园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谢嘉生表示,将努力把广东医谷(珠海)医疗产业加速基地打造为珠海独具特色、引领发展的产业名片,汇聚更多的优质企业和优质产业资源,助力珠海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要引领,产业动能需增强。《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现代金融服务业、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这是珠海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航向。其中,培育发展数字经济,要求珠海建设区块链产业集聚区,推进珠海市大数据中心、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的扩建和推广运用。

“数字经济是一个方向。”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表示,目前,各个城市的发展都转向了新基建,尤其是人工智能、互联网领域。珠海也需要往这个方向发展。

访谈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
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2019年市科技创新局成立以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崭新历史起点上,抢抓‘三区’叠加重大发展机遇,市科技创新局将以思想先行,强化改革精神、担当意识,不断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敢想敢谋敢担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具体而言,该局将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一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其中,重点在科技项目评审方式、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式、容错纠错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为科技创新主体“松绑”。

二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发展“硬实力”。一方面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等推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解决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平台落户珠海,加快珠澳科技要素流动,努力打造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取在“十四五”时期建成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三是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聚集区,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优化珠海英才计划,借助澳门国际化平台,引进高精尖缺国际创新人才和掌握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创业团队,同时编制人才友好型城市“十四五”规划,打造珠澳人才高地,推动珠澳产业升级和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为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提供人才支撑。

一线直击

全新“海洋物种”来了!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本月底开建

流线型的设计、极具未来感的外观、酷似“人工海洋生物”的形态……6月2日,记者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获悉,该实验室打造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将于本月底在广州黄埔船厂开建。

据悉,智能母船可配备空中、水面、水下不同的无人系统设备观测仪器并快速运载到作业海域,实现专用设备批量化快速布放。实验室研发的“智能快速机动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将根据观测任务进行自适应跨域组网立体动态观测,立体动态观测可实时获取和评估不同空间尺度海洋环境与地球物理等信息,开展相关研究。

据介绍,母船项目于2020年12月18日签订设计建造合同,2020年12月完成船载调查设备合同签订,2021年1月18日完成母船初设报告评审,3月至5月期间,船舶设备订货、技术协议签订、厂商调研、图纸送审等工作交替开展,目前正按计划稳步推进。6月底开工建造后,计划于2022年8月建成。

(原标题《珠海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先行区!》)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郑蔚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