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是港货司机陈先生吗?您是冷链运输吗?有没有固定的送货作业点?”公明街道李松蓢社区“三位一体”工作人员罗奕俊不停地拨打着手中的电话,摸排港货司机情况。
“他们一天下来差不多要打100个电话。”李松蓢社区党委书记陈伟锋告诉记者,从广东有本土一例开始,罗奕俊等“三位一体”人员几乎每天上班超17个小时,一直未曾停歇过。
6月2日上午七点五十分,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西区,发现罗奕俊已早早到医院门口,一边等待准备接送到居民家中做核酸检测的医生,一边拨打电话再次与做核酸检测的居民确认时间地点。“有一个在佛山隔离了14天后来社区的入境人员,按照区防控要求需继续集中隔离7天,请立即前往!”刚忙完核酸检测点的工作,接到新通知的罗奕俊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入境人员家中,将其转运到华发北维也纳集中观察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
“忙起来的时候,连吃饭上厕所都顾不上,只想着尽快排查完检测完,让大家都放心。”随着疫情在国内反弹,罗奕俊自觉充当防疫工作的“安全员”和“战斗员”,无论烈日炎炎抑或暴风骤雨,他不停地往返在要做核酸检测的居民户、核酸检测集中点、社区中,手中的电话打没电了又充电,如此往复;夜幕降临时,难得停下的步伐又移步桌前,伏案整理防疫数据......
“社区设有一个核酸检测点,辖区‘四类人员’每周到这里做两次核酸。社区东区、西区、围后底小区、新村围合小区和工业区5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专属的全科网格员开展入户访查、上报数据,这种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必须坚持。”处在高压工作状态下的他虽觉辛苦,但却甘之如饴,因为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人在与他一同并肩作战,而他的心愿很简单“只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守护家园平安”。接受完采访,罗奕俊又抱着他手中的名册奔赴下一个“战场”。
罗奕俊只是公明街道众多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的缩影。在街道各防疫卡点,每天都有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对往来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体温检测,“大喇叭”循环播放着防控知识。遇到群众不理解、不配合,街道一线工作人员不厌其烦、挨家挨户地做宣传,提醒居民佩戴口罩、自觉接种疫苗,他们最终以为民奉献的情怀、不胜不休的拼劲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和肯定。
“这半个月来,社区人员从早上一直工作到深夜,经常我们在吃晚饭了,他们还在做报表、联系医生为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和接种新冠疫苗做准备工作,看到他们这样,我觉得我们积极响应打疫苗的指令就是最大的贡献。”社区居民梁先生说道。
“我本平常,有责便刚。只要有需要,我们戴上口罩就出发!”虽然基层工作多而杂,但街道一线工作者依旧毫无怨言,正是这些平凡的逆行者汇聚在一起,构筑起了基层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谭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