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吃大象吃剩菠萝的直播主,想红的路走偏了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2021-06-02 21:20

十几头亚洲象组成的象群,从西双版纳出发北上迁徙,一路“逛吃逛吃”,成为近期一大新闻事件。象群也吸引了一众“追象族”,每天开着手机沿着迁徙路线进行直播。

在保证自身安全又不干扰大象保护工作前提下,“追象族”蹭蹭新闻热点,其实无可厚非。但就在6月1日,一位直播主在一处投食区,捡起大象没吃的菠萝,用脚踩碎捡起果肉就吃给网友看,引起了很大争议。多数网友认为,直播主为了博眼球,突破了底线,画面实在引人不适。

近年来,直播和短视频网站上,为追逐流量而刻意做出怪异行为的人不在少数。有些行为,尚在社会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但有些行为,特别是把吃一些猎奇、恶心食物拍成视频,实在有故意讨骂赚流量的嫌疑。当下,各大直播平台和视频平台已经意识到这种“有毒”流量的危害,开始整治这些现象。这位直播主,恐怕也难逃平台的处罚。

谴责这位直播主之余,笔者也为他感到惋惜:他可能错过了一次成为正面网红的绝佳机会。

听到有象群北上的事儿,就拿起设备到现场去拍摄,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追象族”很有点专业记者的“新闻鼻”,行动力甚至还超过了一些专业新闻机构。但“追象族”们跑到现场,却抓不着人们关心的重点,一心冲着猎奇而去,以至于最后要靠吃菠萝来博眼球。

笔者想到了那个在电视节目里大啖昆虫的“怪咖”贝尔·格里尔斯。吃个大象不吃的菠萝,要是跟贝尔吃的吃蜥蜴、蜘蛛相比,那可真“安全”太多,但为啥贝尔就少有争议?恐怕从中,就能看出一个负责任的专业传播机构与一个普通直播主的差异:首先,贝尔吃虫的动机不太一样,虽也带有“博眼球”成分,但节目主要是要靠这个环节来介绍野外生存的技巧,或是介绍这一昆虫的特性、特点,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可以说贝尔是为科学“献胃”。同时,贝尔是专业的探险者,会演示甄别毒虫或去除毒性、安全烹饪的方法,在吃虫的同时,还会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在日常生活中模仿。本质上,贝尔是为了向大家传播科学信息而吃,而这位直播主显然是“格局小了”。

其实,这位直播主已经进入了象群迁徙的核心新闻现场,看到满地菠萝,如果能够放下追求流量的执念,而是潜下心来,稍微做点研究、采访,给大家介绍一下大象迁徙过程中的“伙食问题”如何解决,也能吸引很多关注。哪怕最终还是想吃一下地上的菠萝,先问一问工作人员能不能吃,再好好给它清洗一番,不是更好?

毕竟,在网络媒体时代,很多专业大众传播机构也时常要引用网民录制的视频、音频,而且其中很多资料,都非常具有新闻价值和其他社会价值。大象迁徙这件事儿,现在广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亚洲象作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其生存状态本身就足够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最近这半年,各种动物“下山”“出逃”的新闻频频,人们也担心大象迁徙误伤群众。给大象投食,既保护了动物,也防止了沿途村庄、庄稼被破坏,是个很关键的措施。而且,大家是真的很想看看大象吃菠萝,而不是看直播主吃菠萝。

靠直播吃饭的直播主越来越多,未来,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新闻现场活跃着直播主的身影。如何规范好这些“业余记录者”,这是一个值得有关部门研究的问题。一方面,这些直播主速度快、行动力强,经常能抢到新闻第一落点、拍摄到宝贵的一手资料。疫情中,流传在网络上的温馨画面,许多都是由包括直播主在内的网民拍摄出来的。这些珍贵的视频、图片,为讲好中国故事平添了浓厚的人情味。但另一方面,这些直播主水平参差不齐,受限于个体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可能在直播过程中带偏了“节奏”,做出失范行为,给现场造成混乱。前不久,“拉面哥”走红,引发大批自媒体运营者赶来临沂的小镇上蹭热度,就是典型案例。

现在,传播技术走在了传播素养前面。直播让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直播技术确实带来了便利,忧的是很多人并不具备现代传播的意识和素养,滥用直播这项技术。相关平台应当为直播主开办一些免费课程,帮助他们提高直播时代下的传播素养,引导他们在新闻现场有序进行记录,发现真正有价值的直播内容,把更多积极向上的画面带给观众,让直播真正成为满足公众知情权益的一扇窗口。

(原标题《特评:吃大象吃剩菠萝的直播主,想红的路走偏了》)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王雯,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