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记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全系统工作座谈会获悉,广东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全省有34家企业共1247个品规获批成为持有人,获批数量居全国第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和通过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今年下半年,广东将全力以赴举办好中国质量(深圳)大会。
会议透露,今年上半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持续推动市场监管创新,实现良好开局。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市场准入准营退出改革提速;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市场安全监管不断加强;质量强省战略纵深实施;引领型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市场监管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具体成绩包括:今年1-6月,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等4家国家质检中心获批,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0多项,新筹建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家,新制定发布地方计量检定规程2项。深圳作为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被国务院表彰激励。全省首次贯标认证企业累计达11111家,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6月,全省商标、专利、发明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和专利实力状况分别连续7年和8年位居全国第一等。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麦教猛表示,下半年将突出“优化环境、保住底线、规范竞争、促进消费、提升质量、高效监管”24个字,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下半年,广东将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在广东自贸试验区试点对国家层面设定的526项、地方层面设定的22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分类改革,并依法在全省推开。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8月底前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出台《广东省深化企业退出制度改革方案》,让更多企业通过简易程序快速退出市场。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将生产许可证24类管理目录再压减30%以上。推进食品生产许可和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电子化、网络化审批。
在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高质量完成省民生事实确定的食品抽检和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检任务,确保完成不少于55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每千人5批次;确保完成不少于2000家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速检测任务,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到100%,全年快速检测不少于800万批次。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今年校园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95%以上,珠三角9市的幼儿园和中小学食堂“明厨亮灶”+互联网覆盖率率先达到100%,湛江、韶关等市力争达到100%。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年内自查报告率要达到90%以上。同时,强化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省内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广东还将在创新市场监管机制上发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疫苗生产企业、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企业,必须100%开展年报。
【读特新闻+】
深圳市被国务院评为“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的全系统工作座谈会上,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作了题为“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介绍深圳市着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有关情况。在2018 年国务院大督查中,深圳市被国务院评为“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
据介绍,深圳市连续将2017-2019 年确定为“城市质量提升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等职能作用,积极服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完善质量发展政策,强化质量提升基础,深圳市研究制订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2021)》,部署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标准体系,开展十大领域质量提升行动,在2019 年推进22 个方面100 项重点工作,目前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市委审定。改革创新市长质量奖制度,评奖范围由单一领域扩大至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管理和服务六大领域,授奖对象从组织延伸到项目,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有效引导激励全社会崇尚质量、追求卓越。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政府与总局签订协议、合作共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成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生物等效性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市药检院光明分院、市检测院光明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深圳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城提供有力质量技术支撑。
在”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以高标准打造高质量“方面,全市推进实施“标准+”战略,梳理各领域标准清单1176项,积极构建覆盖各领域、国际领先的深圳标准体系,推动建立科学规划、有效实施、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的标准闭环管理机制。强化团体标准建设,成立“深圳标准促进会”,为团体标准的研制、发布和认证提供服务和平台,目前全市累计研制联盟(团体)标准692 项。大力推进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已制订发布200 个供深食品标准,开展了首批供深食品“圳品”评价贴标。全面推行企业标准排行榜和领跑者制度,全市累计88 家企业登上全国标准排行榜,占全国3.37%、全省16.7%。
作为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具体措施之一,出台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创新建立合规性承诺、技术调查官、先行禁令等制度。设立知识产权稽查处,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在智能穿戴、软件等行业建立了39 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紧密对接企业需求,打造培训、指导、维权、孵化等“四大平台”,惠及企业7.7 万家。建成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推动构建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圈。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