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榜样|叶少军: 突破传统刑事侦查方式的践行者
​读特记者 田语壮/文 耿超逸/图
2019-07-04 09:06

工作中的叶少军。  

“通过严厉打击犯罪,让百姓安全感满满、踏踏实实生活,这就是警察的初心使命。”落地有声的解读,来自于一位“意外”进入公安队伍的警察。为了让破案更加高效,他逼着自己从“一指禅”变身编程高手,再亲手写就让无数犯罪分子胆寒的破案“神器”。

让办案需求变成兴趣,让兴趣转化为高科技产品,最终通过它在办案中无往不利,这就是经常带队冲杀在一线与犯罪作斗争的侦案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公安部二级英雄模范——深圳公安局刑事侦查局六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叶少军的追随初心之路。

机缘巧合

“是警察这个行业选择了我”

如同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很多人一样,叶少军在少年时也曾怀揣着报国梦,期冀自己能够怀抱钢枪为人民站岗放哨。然而青葱岁月时的他却没长出健壮的身材,只好放下制服梦,把主攻方向放到学习上。在高中毕业那年他报考了一所知名的财经院校,且成绩稳保录取,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一次陪考、一句不经意的回答,让他成为人民公安队伍中的一员。

1991年夏天,原本叶少军是陪堂哥去参加深圳警察学校招生面试的,堂哥因为身高差了两三厘米被刷了下来,任凭怎样求情都没成功。可负责招录的考官却相中了他,问了他高考成绩后便鼓动他转报深圳警校。他以为是开玩笑,随口答应一句“好啊”,结果一个多月之后接到深圳警校第二次面试通知。警察无戏言,从此他正式踏上寻梦之旅。

念头萌生

“怎么可以被犯罪分子牵着鼻子?”

1993年从深圳警校毕业的叶少军被分配到深圳市公安局防暴支队,两年后调入刑警支队,从1998年起从事反绑架案件侦破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深圳曾出现过绑架案件高发的势头,人少案多,让整个警队十分被动,身处一线的叶少军更能感受到这份焦灼。

“这样下去总被犯罪分子牵着鼻子走,且不能有效把控人质的安全。”叶少军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设计一个软件,对案件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提前掌握犯罪嫌疑人动向?这个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历案件的增多,在他脑海里越来越强烈。1999年,他遇到了契机。

他认识了一个做软件的朋友,便鼓动对方跟他一起研究通过软件分析案件线索的办法。尽管软件最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合作的朋友后来也撤出了这个业余项目,此事却成为他在数据侦案方向上的起点:这个朋友成了他的编程启蒙老师;2000年,他开启了独自探索向数据要嫌疑人的大门。

叶少军利用业余时间,从单手“一指禅”敲键盘、另一只手翻词典开始尝试编程,历经3个月的时间,最终编写出深圳CID史上第一个自创的用于案件侦查的数据分析软件。他给它起名叫做“反绑精英”。

实践检验

“能用它抓到绑匪才是硬道理”

软件是编出来了,能不能用于实战、实战中又管不管用?叶少军一直在等待这个检验的机会。

2000年,深圳发生一起绑架香港人案件。由于受害人亲友没有及时报案,警方接警开始侦查时距离案发已经有10多天时间了。大量一手信息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作用,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很多变数。

叶少军首次启用自己编写的“反绑精英”,导入数据后只用了1天多时间就锁定了一家宾馆的涉案房间。为防止误抓,他带领两名同事前往这个宾馆摸查,在把风的人身上搜出收赎金用的银行卡。随后,后续人马冲进洗手间解下被绑在淋浴水管上的人质,人质搂着民警嚎啕哭了十多分钟。最后,参与绑架的7名绑匪一个不漏地被警方抓获。

2003年在破获发生在盐田的“2000万元绑架案”中,“反绑精英”再次立下奇功。

“反绑精英”在其后的侦案实践中屡试不爽,远远突破了“反绑”的概念,成为“深圳CID”的“独门秘籍”。据不完全统计,从“反绑精英”上线到2006年,通过这个软件侦破的各类案件数量达上千宗。

不断前行

“技术创新要打提前量”

2004年5月,叶少军在“深圳CID”参与组建全国首个资讯调查中队,并将这个软件逐步优化升级为“‘深圳CID’可视化情报分析系统”。不久,这个“神器”因办案无往不利,成为多地的重要办案工具。

此外,叶少军牵头建设的另一个软件——“‘深圳CID’一体化合成作战平台”也已成为深圳刑侦民警智能化办案不可离手的电子工具。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的好转,深圳的严重案件大幅下降,警方将更多的警力投入到贴近百姓身边的“小案”上。现任“深圳CID”六大队(负责侦办侵财类案件)党支部书记、大队长的叶少军除了带领警队侦办案件,还将精力投入到“民生小案合成作战平台”建设当中。

据他介绍,民生小案直接关乎百姓日常生活,而恰恰这些小案件单靠人力侦查严重占用警力、侦查效能不高。应用好数据分析技术则可以大大提高破案效能,为百姓做好更多实事。

不忘初心

“有目标,因此更有动力”

同其他常年工作在刑侦战线上的老民警一样,叶少军说自己办案“有瘾”。他说,这个“瘾”是他1999年在刑警反绑架大队工作时形成的。最初他只是觉得警察这个职业更能感受到人情冷暖、参透世事无常。直到2004年的一天,一起绑架案中受害人、 一名12岁小女孩的生命差点陨落在他面前,“瘾”瞬间升华成了责任、使命。

那一幕他一直记得,当民警冲进关押人质的房间,两名绑匪正在用绳子勒小女孩的脖子试图灭口,小女孩因缺氧,脸已经变成紫色。当他听医生说如果这名小人质再晚1分钟被解救就可能无法挽回她的生命时,他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作为警察,就应该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让百姓安全感满满、踏踏实实地生活。”

“有目标,因此更有动力。”对于研究侦案的“瘾”,他这样解读。

【读特新闻+】

以热血铸就金色“盾牌”

——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支部书记、大队长 叶少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感谢市委让我这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参加座谈会,并有幸在这里向各位领导汇报从警26年来的心路历程和作为一名新时代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

一、当警察,就是要敢啃“硬骨头”

我是警校专业毕业的,对办案、破案特别执着。在工作中我发现,最让群众恐惧的是什么?是绑架!这常常让人直面生死,又孤独无助。上世纪90年代末,深圳绑架案件高发,传统侦查方式十分被动,办案常是被案犯牵着鼻子走。这样的“硬骨头”不啃下来,我始终觉得心有不甘。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电脑编程,当时我感觉,警务信息化,一定对办案有帮助。于是我请了一个公司帮忙开发分析软件,但由于程序员没有从警经历,开发出来的软件没办法契合办案实际需求。我决定自己试一试,一边学习,一边研发,硬是将我的“一指禅”练成“钢琴手”,敲出了“反绑精英”研判系统。之后,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又牵头研发了“深圳CID”分析系统。成功主导破获了406苹果手机盗改销系列案件、陕西府谷528抢劫杀人案件、重庆319杀害哨兵案件等一大批公安部、省公安厅督办以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就连和我们一水之隔的香港警队,也知道这些系统。

2015年3月12日,香港发生一宗持枪抢劫案,嫌疑人抢走了9块价值总计超过1000万港币的名表。香港警方请求协助研判。我把资料导入到系统后,立即弹出深圳当年3月1日发生在罗湖万象城的一起抢劫未遂案件,两名嫌疑人的特征高度一致!进一步研判发现,嫌疑人非常狡猾,8次换乘出租车和公交车逃离现场,还不断乔装改扮,具有极强的反侦查能力。于是,我借助系统用了5个小时,最终锁定了嫌疑人。当我把嫌疑人的信息告诉香港同行的时候,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反复问我,香港的情报科近20名网络情报专家,花了30个小时毫无头绪,你是怎么做到的?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太多细节我记不太清了,但每当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我整个人是彻底放松的状态,感到真真切切帮到了老百姓,这让我很开心。

二、当警察,民生小案也要破

随着我市治安形势的不断好转,侵犯人身权利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已经极少发生,反而是传统盗抢骗这类民生“小案”在所有刑事案件发案数中占据很大比例,大大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何高效侦破这些民生小案,就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有了以前侦办大案要案的基础,我们又研发了“民生小案合成作战平台”,打掉了几个特征明显的入室盗窃团伙。被抓获的盗窃团伙成员供述说:“以后再也不能去深圳偷东西了,我们要钱,深圳警察要命!”

三、当警察,我们需要传承

早年,香港流行一句话:“好儿不当差”。这一句话,道出我们多少辛酸和无奈。从警26年来,我常年工作在一线,无数次加班加点、甚至熬夜通宵,我也多次住院、手术。这些我都习以为常了,但是让我愧疚的是,没时间好好陪伴家人,特别是我的女儿。我多次缺席家长会,女儿每次都跟同学说,爸爸很忙不能来。可是有一次,就有同学一直追问,你爸爸究竟是干什么的?言下之意,大概是觉得我在做一些不能见人、不太体面的工作。我女儿从书包里拿出一本《深圳警察》杂志,啪的一声扔在课桌上。那杂志封面是印着我照片的,她很自豪地告诉同学,这就是我爸爸,我爸爸是深圳CID警察!当女儿告诉我这件事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下来。这么多年没有很好地陪伴女儿,感觉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但在女儿的眼里我是一个英雄!让我欣慰的是,女儿作出了与我当年一样的选择,目前就读于广东警官学院,成为了一名准警官,我和女儿在从警的路上接力跑,我们一定会尽量跑出好成绩。

把警服穿在身上,把警徽戴在胸前是我儿时的梦想,26年来我不但实现了这个梦想,而且将这个梦想变成了一种信念,这个信念就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和忠于法律!

(本文为叶少军在深圳市庆祝建党98周年暨先进典型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田语壮/文 耿超逸/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