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核酸采样队争分夺秒跑出加速度——一篇充满紧张感的一线工作记录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夏哲璇
2021-05-30 13:00
摘要

近日,深圳新增境外输入关联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重点人群要进行全面排查检测。

近日,深圳新增境外输入关联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重点人群要进行全面排查检测。龙岗区人民医院在接到大规模核酸采样紧急任务后迅速反应,召开管理工作会议,重点对核酸采样点院感防控、应急物资管理、应急车辆管理、应急人员调配等事宜进行部署安排。医院每天预备三个梯队人员24小时轮班倒,每队30人,包括护士、护理实习生、行政人员及临床医师/技师。同时,每班安排带队院领导、护士长、行政中层干部,分别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以及整体统筹协调。

全院联动,全员备战,上至院领导,下到每一个医生、护士、行政科室职员,大家纷纷扛起肩上的使命担当,同时间赛跑,向险而行、日夜奋战,为顺利完成深圳市大规模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倾尽全力。

一队整装待发的精兵强将

医院宣传工作者的“前线记录”

5月26日,超级大月亮,月食,深圳平均气温32摄氏度,高温黄色预警。

一天的医院先进党员拍摄跟组工作尚未结束,临近下班点,微信叮叮咚咚来了几条信息:“你已被抽调核酸采样行政队”、“请做好随时出发准备,先吃晚饭,备好充电宝和数据线,接到通知立即出发。”交代好收尾事宜,我匆匆告别拍摄组,骑车飞奔回住处拿充电宝,期间解决晚饭。正打算小憩片刻消解下白天站立多时的疲惫,微信信息铃再次响起——“请马上赶回医院准备出发!”

以采样支援工作者的身份上一线,这还是第一次。带着小小的紧张和兴奋回到医院,宣传狗的职业本能让我又折返办公室带上了相机,并按照要求在集合点换上手术衣,上车出发!

夜幕笼罩下依然热火朝天的采样点

到达马五村篮球场采样点,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先期抵达的同事已经在换防护服了,不敢懈怠,赶紧跟上进度。期间和同处生理期的同事交流了一下,确认应该不需要用尿不湿,又被拉进了几个微信工作群,迅速上手学习录入流程。穿好防护服正式“上岗”前,宣传狗职业病又发作了,赶紧用相机抓拍几张吧,不小心就被在现场协调的林锦波副院长抓了个正着,他着急地冲我大喊:“还不赶紧去帮忙?”我赶紧放下相机“上岗就业”去了。

信息录入需要详细询问24小时接种史

坐在信息录入的桌前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平时隔着一层口罩就能说清楚的话,如今隔着一层N95和一层防护面罩,仿佛忽然隔了万水千山,一句简单的问询要用力大声说甚至是喊,对方才能听清,要是碰上个耳背的老人家就更是难度翻倍。还有碰上带着一家子来的,得喊破喉咙地千叮咛万嘱咐——“一人对应一个管,千万别搞混了”。即便如此,依然还是碰到了左手拿着女儿的管右手拿着自己的管,转个身又来问“哪个手是我的?”的糊涂妈妈,让我和同事哭笑不得。

采样管需要扫码

流程的熟悉是很容易的,从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熟练的扫管,核码,问询是否24小时内打过疫苗,扫测核酸者的条形码,核对姓名、编码,一气呵成,越来越顺。

难的是要克服自身的体感不适。因为是第一次穿防护服,头上帽子的边缘老是滑下来勒住眼眶,防护面罩也跟着往下滑,因为怕弄破防护服和造成交叉感染,也不敢用力去扯。于此同时,深圳这个季节的温度着实让人体会盛夏威力,看着前来测核酸的居民们短裤短衫还摇着扇子,自己捂在汗如雨下的防护服里欲哭无泪。汗流浃背,满脸是汗,如坐蒸笼,怎样的描述都不为过。刚坐下还不知为何桌面上有星星点点的水滴没擦干净,直到自己的汗也顺着防护面罩滴落,才知道那是之前同事留下的光荣印记。戴眼镜的同事更难了,不一会眼镜上就蒙上了一层水雾。再后来,如瀑如雨的汗也流光了,开始感到口干舌燥,想喝水,但这时脱防护服就太浪费了,终于体会到2020年年初时那些怕浪费防护服在发热门诊坚持了7个多小时的同事的艰辛!

某位医务人员脱下防护服后湿透的后背

身边一个同事开始感到头晕不适,先行撤退,考虑到防护服,我和另一个同事互相鼓劲:“再坚持会吧!”最后干了接近3个小时,和那些能坚持七八个钟的王者同事比起来,我们只能算是青铜弱鸡。下来后大家还互相打趣道,感觉把这辈子的话都给喊完了,估计回去睡着都能在梦里喊:“请问你24小时内接种过疫苗吗?”

当天的工作微信群里说,我们医院有几个点,总采样量预计要达到约7000多人。7000人,什么概念呢?刚开始还挺乐观,心想咱人马众多兵强马壮,不一会就整完了吧。低头干活,感觉一个世纪过去,一看手机系统,怎么才发了1400多只管?再抬头望望操场上一拨又一拨的人潮,强忍住崩溃的心情,继续闷头干。感觉又一个世纪过去,3000多只,看到曙光了。随着午夜12点的钟声敲响,操场上的人越来越少,当晚马五村两个采样点完成了4600多人的采样量。

0:40以后人员开始稀少的马五村篮球场采样点

脱下防护服前又抓紧时间到旁边负责“捅嗓子眼”采样的医护同事那拍了几张照,才发现原来真的会有身体不适的敏感人群在取样过程中呕吐的,地上惊现一滩污物,幸得我们现场协调人员及时规范清理,杜绝一切可能的传播风险。

当晚一切顺利,医院的核酸采样点院感防控、应急物资管理、应急车辆管理、应急人员调配一系列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暂时还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医护同事累得躺在地上睡着的景象。撤下来的同事脱了防护服,穿着湿透的手术衣,喝红牛吃八宝粥,补充能量,等待第二天新一轮的召唤和挑战。我也跟着脱了防护服,可能是第一次上一线的缘故,一身湿透还有点小兴奋,脑子里分泌着多巴胺,仿佛完成了一次壮举——“为人民服务的感觉真好!”返程路上,望着窗外宁静的夜景,心底忽然泛起一丝自我感动:“这份宁静也有我的一份力量在守护。”

马五村采样点工作人员采样后合影

返回住处后,洗头洗澡准备躺下已接近3点,打开朋友圈,一半的人在发超级大月亮和月食的美图,一半的人在发各种防疫提醒,间中夹着一些对之前没打疫苗现在着急的人群的善意玩笑。不免心生感慨,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这片岁月静好负重前行。

龙小医采访集锦:

西坑采样点

“我们采样护士是轮班倒啊,这几天都是几万的采样量,基本上都要超过12个小时,昨天是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7点,今天可能要干到晚上10点。其间能跟来增援的同事轮换一下,如果没人增援,只能组内自行轮换一下……累吗?累啊,特别是深圳这天气,热得跟蒸桑拿一样,不过好在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也习惯了,能扛住。我是男生,没事,护士姐妹们更辛苦。”

——来自一名护士小哥哥

秩序井然的西坑采样点

“作为行政岗位上的人员,第一次穿上严严实实的防护服,面对着排着长队的人群,多少有些紧张,但心里一直在告诫自己,这项工作一定得认真对待,容不得半点马虎。在信息录入过程中,我和同事认真核对受检者的姓名、住址等采集信息,反复询问有没有在24小时内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仔细检查试剂管口有没有破损,确保万无一失。当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虽然衣服已被汗水浸湿,整个人处于头昏酸软状态,但看到组织交办的任务已顺利完成,心里就像淌进了一股清泉。”

——来自一名共产党员

马五村采样点

“(这项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其实应该很多人平时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兴许有一些乏味,疫情的再次反扑,我们共同和各单位街道办、社区、义工、保安等工作人员一起,为群众和社会付出我们的汗水和价值,也是一次难忘的回忆。”

——来自一名护士小姐姐

西坑采样点医务工作人员

“听到你们(队员)说,我可以,我还能坚持一会的时候,我很感动。”

——来自一名负责现场协调的护士长

王绍娟院长视察西坑采样点工作情况

今天气温非常高,我们的队员脸全都是红红的,有几个队员穿了一个多小时防护服就觉得不舒服了,就赶紧换人,好几个人都中途停下来补充水分,我个人衣服是从没干过,在车上空调一吹非常不舒服,前两天采样时又下大雨,我们也会在雨中采集信息。

队员表现非常勇敢,勇于承担,特别一些男同事,表现得非常有绅士风度,让女同事多休息,只要不觉得难受,不会因为跟自己同一批的人员已经换岗休息了也停下来,会告诉我们,他还可以再坚持,还能再多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坚持到结束,真的是太棒了。

大家都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次行动,即使是预备队,院部说了要保持电话通畅,全都竖起耳朵,第一时间接听电话,按照要求时间到达医院待命。有部分队员是在医院待命一天,最终没能上战场,待命等待的煎熬比上战场还难受。

此外,护士的凝聚力非常强,每次任务护士人数是比其他群体人数要多一倍,但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把队伍拉起来,从护理部主任到各科室护士长都通宵的在群里协调组织,甚至带队到采样点指导护士采样,提高效率,非常值得敬佩。

最后,管理者很关键,决定采样的安全性,采样的效率。在现实工作中,合理安排录信息采样、换脱隔离衣场地,合理安排人员轮转工作,合理安排人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样本接收人沟通,现场协调应变能力等等,这些都会影响采样的效率。

——来自一名带队的行政干部

盛夏正午,脱下防护服的采样人员浑身湿透

深圳五月的天孩子的脸,一会烈日一会瓢泼大雨,工作人员在雨中扛采样物资

疫情中的感动瞬间

几位在采样点附近工厂的工人为采样队送来解暑的大西瓜

“她为大家服务,我来为她服务”——“中国好邻居”为身为医务工作者的邻居养的树浇水

横岗十组采样点来了一位残障人士,采样点有楼梯,不方便上去,采样人员专门走下来为他采样。

医院后勤为前线兄弟姐妹送去解暑的清凉糖水

截止5月28日,龙岗区人民医院共派出约500人次赴一线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其中党员共计118人次。自5月22日至5月28日晚8时,龙岗区人民医院共计采样4.2万多人次。

数据仍在不断更新,龙医核酸采样队仍在高速运转……

盛夏的炎热中,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在酷暑环境中争分夺秒地进行着重复而繁重的工作。请您多多体谅,积极配合及支持防疫防控工作和龙小医一起守护这座美丽的鹏城吧!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夏哲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