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有望实现原生态垃圾零填埋

记者 李舒瑜
2016-09-08 02:45
摘要

2018年,深圳有望实现原生态垃圾零填埋,垃圾减量分类更进一大步。9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抵深检查我市垃圾管理工作情况,这是记者从座谈会中获悉的。

全球最大垃圾发电厂项目的建筑设计项目位于中国深圳市郊的山区,临近长深高速。垃圾发电厂建成后,预计每天可以处理约5000吨垃圾,约占2000万人口的深圳全年产生垃圾数量的13。

全球最大垃圾发电厂项目的建筑设计项目位于中国深圳市郊的山区,临近长深高速。垃圾发电厂建成后,预计每天可以处理约5000吨垃圾,约占2000万人口的深圳全年产生垃圾数量的三分之一。

 2018年,深圳有望实现原生态垃圾零填埋,垃圾减量分类更进一大步。9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抵深检查深圳市垃圾管理工作情况,这是记者从座谈会中获悉的。

与我国许多快速发展的城市一样,深圳也有“垃圾围城”的苦恼,当前深圳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7万吨,现有的五座垃圾发电厂的设计处理能力仅为7000多吨/日。其余的垃圾只能依靠填埋。随着城市高速发展,有限的土地资源愈发“捉襟见肘”,传统的垃圾填埋处理方式显然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检查组首先来到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该厂一期、二期已于2003年和2012年相续投产,每天4200吨垃圾经过焚化后,最终转化为170万度电,供市民使用。当前,该厂三期工程正在施工中,计划于2018年完工,届时,该厂的垃圾焚烧处理量还将增加3800吨/日。

同时深圳还大力推进东部环保电厂(5000吨/日)、妈湾城市能源生态园项目(1500吨/日)建设工作。2018年建成后全市垃圾焚烧能力达到18000吨/日以上,有望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垃圾焚烧发电虽具有明显优势,但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不少地方因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问题,频频引发“邻避”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座谈中,代表们表示,要化解公众信任危机,要靠政府在项目决策时提高公众参与度,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和建议,做到全过程公开透明、合理合法,努力争取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对于公众担心垃圾焚烧发电厂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既要提高技术水平和处理标准,也要做好环境信息公开,随时接受群众监督,消除群众疑虑。

编辑 波塞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