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粒灰尘就能让水变得不纯净?
科幻电影中的情景,真的会实现吗?
我长大想从事科研工作,有什么渠道和方法?
上周末,一场聚焦科技和创想的活动
激发了孩子们
对于未来世界的一连串想象与提问
5月22日,以“突破想象力”为主题的“我是科学家”演讲活动,在福田区国际创新中心深圳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服务中心圆满举办。5位来自高能物理、智能机器人、太空探索等领域的顶尖科学家、院士与教授们,通过精彩演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前沿盛宴。据了解,这是“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活动首次走进深圳,走进福田。
“我是科学家”活动是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以高端演讲形式进行的科普知识宣讲活动,活动已举办了33期。本期活动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福田区人民政府、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福田区科技创新局(科协)与华富街道办事处协办。
让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双翼齐飞
“‘我是科学家’活动,讲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淡薄名利、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感人故事。这样的活动,对学习科学家胸怀祖国、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树立崇尚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的强烈兴趣,具有重要意义。”福田区副区长欧阳绘宇在活动现场的致辞中表示。
点亮福田少年科创大梦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丰疆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迪、香港大学空间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苏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洁、厦门大学教授黄鸣奋分别就散列中子源、智能机器人、太空探索、中微子以及科学和艺术领域,现场发表了精彩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以“松山湖水平 散裂中子生”为演讲主题,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投入极大时间和资金建造出来的散裂中子源对大众的意义。
在陈和生眼里,科技创新的背后,最主要的还是人的力量。“要建立创新型的国家,归根结底还是要有大批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科学家。”院士的演讲让现场的小朋友们激动不已,一名12岁左右的少年在现场提问环节中,迫不及待地表示“希望长大后能到陈院士的研究院去工作”,并现场询问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的渠道和方法。陈和生院士建议有志从事散裂中子源方向的青少年,可以先报读大学的物理专业,然后再进入相关的研究院深造。
丰疆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兼职产业教授吴迪以“让机器人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主题,描绘了未来新型农业的智能化场景。吴迪建议,有关部门和机构应继续加大对青少年的科普宣传教育,只有当孩子们把目光投向科学前沿,关注科学家们的发明和创造,而不是盯着短视频的流量明星时,科普工作才算是成功。他指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科普工作的当务之急。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微子和低本底探测技术研究者赵洁首次以科学家的身份来深圳演讲,她当天演讲的主题是“捉住幽灵粒子,捉住1/4个世界”。赵洁表示非常乐意把科技的最新进展、国际一流科研工作分享给大家,她同时认为类似的科普讲座可以更广泛地开展,建议中小学校与大学合作开展创新型实验项目,组织更多青少年参与科学发现,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
“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同期启动
在“我是科学家”演讲活动举办期间,别开生面的“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也在现场同期开展。这项活动由福田区科技创新局(科协)与深圳商报共同打造,组织10名通过事先公开募集和筛选的深圳市中小学生以“小小科学家”的身份参与活动。孩子们怀揣对科学探索的向往,在活动现场与科学家们开展面对面交流并合影留念。在“学术大咖”的引领和启发下,孩子们燃起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一颗颗科创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正悄然发芽。
通过前期募集和筛选,“我是小小科学家”本次组织了10名福田区热爱科技创新的优秀学子现场参与活动,其中不少孩子在科学探索领域已有突出表现。谈起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福田区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苹果成就了牛顿,一个钟摆成就了伽利略,一次洗澡成就了阿基米德,正如英国化学家波特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希望福田区的系列科普活动,能点亮“小小科学家”们的科创大梦想。
近年来,福田区科协高度重视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大力推动和支持开展青少年科普工作,先后举办了福田区中小学生红树林科普课程、福田市民科普游等系列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在本次福田区“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启动之际,福田区科协更进一步,推出“大手牵小手,福田科创兴”的青少年科普新概念,致力于促进福田科普事业再上新台阶。
福田区科协将致力于将“我是小小科学家”打造成福田科普的新IP;未来,“小小科学家”们不仅可以带着自己的科技小发明参加各大科技比赛,还可以参与录制科普节目,在更多的科创平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来源:福田区科创局)
编辑 彭健雄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