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累累!广东首次发布自贸区制度创新最佳案例
读特记者 古国真 张莹 通讯员 张艳妮 文/图
2019-04-25 23:08

广东自贸区成立四周年来共形成了456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省复制推广了102项改革创新经验和92个创新案例!这是记者从4月25日举行的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四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报告及成果,其中《广东自贸试验区四周年制度创新最佳案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指引(2019 年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是首次向社会发布。

此外,《广东自贸试验区2018年度前海跨境金融指数编制报告》、《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2018年度航运发展指数编制报告》、《广东自贸试验区2018年度投资便利化指数编制报告》、《广东自贸试验区2018年度贸易便利化指数编制报告》等一系列指数报告向外界披露了广东三大自贸片区的种种亮点。

该活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中国自贸区信息港承办。广东省自贸办、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东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负责人出席了发布会。

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四周年硕果累累

广东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等方面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形成了456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省复制推广了102项改革创新经验和92个创新案例。

2015年4月至2018年底,区内累计新设企业25万余家,实际利用外资18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8.3%。2018年,区内固定资产投资达1283.25亿元,税收收入680.42亿元;外贸进出口9026.7亿元,占全省12.6%。7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设立了309家企业,吸引79家总部型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36次会议上,指出广东自贸试验区有效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作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前海和横琴考察,充分肯定片区建设成绩,明确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首次发布15项制度创新最佳案例

为集中展示广东自贸试验区四周年的制度创新成效贡献,进一步总结改革创新经验以谋求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和改革开放,日前,经三个片区自行推荐、专家集中评审等程序,省自贸办组织评选出15个“广东自贸试验区四周年制度创新最佳案例”。其中,投资贸易便利化5个,国际化营商环境5个,金融开放创新5个。这15项制度创新案例具有突出的首创性、引领性、代表性和可复制可推广价值,进一步彰显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一)投资贸易便利化最佳案例。

案例1:企业开办“一口受理6+X证照联办”模式。将“照、章、银、税、金、保”以及“X”个后续准营许可、备案事项实行联办,6个环节1天办结,其他准营事项3天办结。平均为每家企业节省112个工作日,简化反复提交材料近100份。

案例2:进口汽车便利通关及保税展示交易新模式。综合运用多元化税收担保体系,叠加汇总征税等创新制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到港车辆可立即上线检测,实现全过程视频监控,汽车检测效率提高三倍,当天检验、当天拟证、当天放行。2018年南沙口岸申报平行进口整车约1.4万辆,成为全国第2大平行汽车进口口岸。

案例3:建设“离港空运服务中心”。以前海保税港区为中心的“全球揽货—前海集聚—机场直飞”进出口贸易“航空货运”模式。预计该模式成熟后,由前海“登机”的出口货物将达到8-10万吨/年,节约企业物流成本8000万元/年。

案例4:全省率先上线不动产登记“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办理抵押登记在试点银行“只跑一趟,只交一次材料”,线上办理登记、注销“零跑动”,审批“零耗时”。平均办理时限2.5小时,缩短了近10倍,大部分不动产登记业务从30日缩短到3-5个工作日,提速逾80%。

案例5:“跨境”对澳合作新模式。横琴片区以“跨境”对澳合作为核心,分别在跨境办公、跨境通勤、跨境科创、跨境信用、跨境维权等方面出台系列创新举措。如澳门企业经备案后可在区内试点的楼宇租赁办公;开通横琴-澳门跨境通勤专线便利两地往来;设立跨境消费维权网络处理平台,成功办理涉澳跨境消费维权19件,为澳门消费者挽回损失331.9万元。

(二)国际化营商环境最佳案例

案例1:率先出台对外开放清单指引。南沙片区出台区内首张《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清单指引(2018年版)》和全国首张专业服务业对外开放清单指引——《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专业服务业对外开放清单指引》。两份《指引》为境外投资者到区内投资相关行业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

案例2:开展深港工商跨境文书流转信息化改革。前海蛇口片区创新推出简化版公证文书,规范数据标准,统一港资企业数据格式,并建立协调机制快捷鉴别真假。开展深港工商跨境文书流转信息化改革,是应对两地不同法律制度、不同系统的一次改革创新,也是商事登记领域深化深港合作的首次尝试,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而且大大减轻了港资企业负担。

案例3:以信用为核心的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前海蛇口片区归集深圳市74家政府部门和市场机构涉及区内17万余家企业的1500万条数据,建立“企业信用画像”通过大数据识别重要风险信息,实现对市场主体的高效监管。向15个政府部门开通90余个监管账号,累计查询超过10000次。

通过分析,排查出33家涉案企业。

案例4:城市智慧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横琴片区全国率先推出首款融合志愿服务和有效激励的“物业城市APP”,让市民、志愿者、专业公司、商家、执法者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可以随时投诉、反映、自行处理问题。系统自2017年4月上线以来,收到各类城市隐患问题及投诉近1428宗,市民及志愿者处理率超过90%。

案例5:构建知识产权“五环节一平台”新机制。横琴片区推动成立“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平台,探索构建知识产权注册、培育、使用和交易、保护、法制保障五个环节全链条培育和保护监管体系。目前,知识产权联盟成员达到101家,其中港澳联盟成员22家。截至2018年底,横琴受理商标注册3493件,作品著作权登记360余件,商标质押业务8件,商标质押业务额达1.38亿元。

(三)金融开放创新最佳案例

案例1:全球首个“香港+保税港区”飞机跨境转租赁项目。美国航空租赁公司在南沙片区落地全球首个“香港+保税港区”双SPV架构项目。该架构充分利用香港税收和融资优势,并享受国内分期缴纳进口关税、通关便利,降低了飞机租赁业务成本。

案例2: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央企供应链应付账款资产支持票据(ABN)”业务。1453家供应链中小企业将其对中国铁建及成员单位的应收账款,通过中国铁建银信供应链金融平台进行确权登记并获取“银信”电子凭证,根据自身融资需求将凭证通过平台在线转让至中铁建进行保理,最终转化为中铁建保理的应收账款。将上述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打通铁建保理在公开市场的资金募集来源,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上游企业资金成本,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案例3:建立“前海鹰眼系统”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前海管理局与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合作建设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前海鹰眼系统并对20多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跨境、跨行业、跨地域、穿透式和舆情实时监测等“五项特色监测”。2018年,“前海鹰眼系统”实时监测近6万家前海金融类企业的网络舆情,针对87家机构形成风险监测报告,协助深圳市金融办开展271家机构的核查。

案例4:全国领先的场外期权创新模式助力精准扶贫。海航期货首创推出场外期权价格保障操作的新模式,通过设计亚式看跌期权操作,为农户争取到更多农产品升值空间,解决了参与人数多、单体数量小、产品价值小、时效性差等问题,提升了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2018年5-8月免费为安国镇、峡门乡玉米种植户提供10000亩、5000吨的玉米场外期权价格保障。8月,成功为466户农户规避了玉米价格下跌风险。

案例5: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签约落地。2018年5月4日,由澳门政府财政出资200亿元,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组建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基金存续期12年,由恒健控股设立的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重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粤澳基金的设立,通过澳门财政资金与境内企业组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的方式合作,有效解决了广东与澳门地区资金融通障碍,实现了政策许可、程序合法和可操作,破解了粤港澳大湾区资金融通的难题。

首次发布《自贸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指引》

为进一步促进广东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给到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的金融机构提供清晰的指引,提高透明度和实用性,广东省自贸办会同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东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以及三个片区,梳理了各类型金融机构的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和实践案例,形成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指引(2019年版)》(以下简称“《开放指引》”)。

《指引》由使用说明和表单两部分组成。其中,表单以正面列表形式列明了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保险、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以及货币经纪公司、财务公司等14类金融类企业的股东机构类型要求、股东资产规模要求、股东经营业绩要求、股权结构限制、业务范围、设立程序等67条管理措施,内容清晰,便于市场主体理解和操作。同时,为了提高指引的实用性和受众范围,特提供中英文两个版本,为外资进入我国金融领域提供更大便利,进一步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

亮点:一是内容丰富。《开放指引》在市场准入限制、国民待遇限制基础之上,增加了业务范围、设立程序等正面管理措施,旨在为外资进入金融服务业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引,如第12、13、14、17、26、27、33、50、51、53、60条。

二是依据最新法律法规制定。《开放指引)结合最新的金融法律法规制定,新增了2018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措施,如第7、21、30、37、47条,放宽银行、证券、基金、期货、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第65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

三是增加广东自贸试验区特色内容。《开放指引》除列明监管机构的普适性管理措施,还列明了适用于广东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的管理措施,如第17条“简化自贸试验区内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

四是体现对港澳更加优惠的开放措施。《开放指引》通过梳理CEPA及其补充协议,列出对港澳更加开放的管理措施,如第10条、第50条。

首次发布《广东自贸区营商环境评估报告》

《广东自贸区营商环境报告》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系统地梳理广东自贸区营商环境发展现状,全面评估广东自贸区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旨在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供有益参考。

本次评估从企业开办、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开展跨境贸易、执行合同以及办理破产十个指标考察广东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总体水平。

本次评估调研对象包括相关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评估方式主要以实地调研为主,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各项指标具体访谈,同时辅以调查问卷,线上线下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从多渠道全面了解广东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的整体情况。

基于调研访谈以及问卷反馈,广东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便利度分数为77.31,在《2019营商环境报告》中全球模拟排名32位。广东自贸试验区在营商环境十项指标评估表现总体良好,其中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和执行合同三项指标在全球模拟排名均已进入前15名,分数分别为95.83、98.76、82.89,全球模拟排名分别为12、6、3位。

四大系列指数报告同期发布评估情况

广东自贸试验区系列指数和相关报告采用深度调研、现场观察、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建设任务、制度创新和公众获得感三大维度构建出完备的评价体系。该报告全面系统客观地对2018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运行成效进行评估,充分肯定发展成果,以国际标准为标杆,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

投资便利化指数包括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 旨在重点测评自贸试验区内获得政府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便利度、投资质量和投资潜力。2018年,投资便利化指数已达到155.9,较基期2014年提升了55.9%, 表明广东自贸试验区四年来投资便利化水平得到大幅改善。

贸易便利化指数包括口岸效率评价、通关环境评价、贸易功能转型、辐射带动能效等4个一级指标,以及13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旨在重点测评自贸试验区口岸效率、通关环境、贸易成本和辐射带动效应。2018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水平继续提高,各项指标结果全面提升。以2017年(基期)为100分计算,2018年(报告期)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指数位117.9,较基期提升17.9。其中口岸效率、通关环境、贸易功能提升和辐射带动效能等4个分项指标分别跃升至133.38、105.53、110.47和108.1。

跨境金融指数由区域经济增长、金融生态环境和跨境交易活跃等3个子指数组成,包括14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旨在重点测评金融业对经济贡献度、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水平。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末,前海跨境金融指数位5557.03,同比增长6.94%,总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航运发展指数包括企业发展、基础设施、港口服务、航运服务、绿色港航、智慧港航及营商环境等7个一级指标,以及33个二级指标及104个三级指标。2018年航运发展指数为253.89,同比增长40.73%,航运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古国真 张莹 通讯员 张艳妮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