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新春系列评论⑦|事必有法

深圳特区报编辑部
2019-02-20 07:50
摘要

七论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七十华诞

事必有法

——七论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七十华诞

任其事,图其效,必尽其方。

谋事、处事、做事,所选路径不一样,行为方式不相同,效果迥异。路径方法对了,一往无前,事半功倍;反之,往往兜兜转转,甚至南辕北辙。讲究方法,是成事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方法论,蕴含着拨云见日的伟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根本的一条,就是方法对路。深圳以惊艳世界的速度,迅速成长为一座创新型国际化城市,还是因为有了这一思想法宝。

理论与时俱进,方能永葆生机。思想引领时代,尽显磅礴伟力。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灵活运用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典范,是引领中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的科学指南。

改革发展越深入,任务越艰巨,越要把思想方法搞对头。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的根本原则。“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从“事实整体”而非“个别事实”出发。深圳当前最大的实际是什么?正在全面推动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城市范例”。没有任何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经验可搬。中央顶层设计“指路”,特区实践先行“探路”。制定任何政策,推动一切工作,深圳都要牢牢铆住自身最大实际不放松。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断深化新认识、形成新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整体推进,持续贡献新思路、提供新经验。

强化问题意识,啃“硬骨头”、闯“地雷阵”。矛盾无处不在,问题无时不有。既当“黄昏起飞的猫头鹰”,对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反思,也当“黎明报晓的雄鸡”,增强对潜在问题的预见性。关键问题一网收,“不虞效应”无处藏。核心技术“卡脖子”,黑臭水体如钉子,垃圾分类突破难,摆在深圳面前的难题不少。“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面对问题交织而成的“地雷阵”,当“鸵鸟”不行。问题如口中烂牙,不下决心拔,痛会不离身。坚持问题导向,一个一个去解决,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深圳发展的上限才能不断被拉高。

用好改革发展辩证法,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改革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具体情势在变,应对思路、举措也要相机而变,别指望“一招鲜,吃遍天”。改革发展任务千头万绪,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行,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善于“弹钢琴”。既有先后次序,又分轻重缓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牵住“牛鼻子”。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总牵引,营商环境改革为重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全盘活。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实践出真知。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经过实践反复检验,是特区前行路上的宝贵财富,不仅不能丢、不能忘,还要及时总结、继续用好。经济特区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晶,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圳经济特区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最佳实践、最优绩效、最新成果,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信仰力量、实践力量。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奋斗路长,充满挑战。有强大思想和科学方法指引,深圳无所畏惧、豪情满怀,昂首阔步朝前迈!

编辑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编辑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