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笔下是自身的修改过程,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修改过程
刘洪霞
2019-02-16 14:01

韩少功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不仅因为他曾经是“寻根文学”的主将,还因为他在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过程中,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改的过程”。这个修改的过程恰恰印证了中国时代文化的变迁,从1985年推出享誉中国文坛的《爸爸爸》,到1995年文体实验的《马桥词典》,再到2006年退而隐居的《山南水北》,直到2018年年底推出的新作《修改过程》,一路上清晰地勾勒了一条完整的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链条。因此,把《修改过程》放置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框架中去分析,将是一个有意义的选择。实际上,“修改过程”是一个巨大的文学隐喻,在这过程中,包含了多少神秘、忧伤、理性、傲慢和愚妄。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修改过程》在此时诞生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应运而生。本书以“77级”中文系大学生群像为主角,以幽默诙谐的语调,通过作家肖鹏之笔,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青春记忆,以及他们四十年后的人生种种:马湘南如何成为叱咤风云的商业大鳄,陆一尘如何成为社会名流,赵小娟的痴情,史纤的悲凉等等,充满了浓重的回忆色彩和现实意义。而这些,与韩少功本人的人生轨迹亦有某些叠合。从1977年的历史情境中,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与转型,这些人物形象一路走来的人生,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不断被修改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适时的总结。

1980年代是一个文学的时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面对特殊历史语境下的文化界的焦虑,韩少功旗帜鲜明地提出寻找文学之根的理论。然而,文学的根寻到了吗?四十年以后,我们在《修改过程》中看到了作者尝试回答问题的努力,那就是他又以塑造文学形象的方式,在作品中呈现了当年为文学寻根的文学青年们,那些当年的文学青年敏锐地嗅到了时代巨变的气息,他们的命运缠绕着种种历史的欢欣与痛苦,然而,他们的人生逐渐,直到已经被修改了。可以看出,韩少功依然是一位对理想抱着强烈使命感的作家,他从1980年代的思考至此始终没有中断过,这是一个连续而为之的过程。尽管他自己的人生也逐渐,直到已经被历史的车轮反复修改了,可他的精神追问却仍没有停止。

但不同的是,书写《修改过程》的韩少功已经全然不同于《爸爸爸》《马桥词典》《山南水北》中韩少功。他书写《爸爸爸》是以启蒙者的姿态,书写《马桥词典》是以旁观者的视角,书写《山南水北》是以隐居者的状态,而《修改过程》则整体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调进行,作家一改冷峻严肃的文学性写作,但同时又是以文学的方式行进这四十多年的历程。作家以解构文学的方式来告知世人,如今已经不是一个文学的时代,在全球化与人工智能的城市主义时代中,各种传媒已经瓜分了文学的市场。韩少功通过主人公肖鹏对网络小说的修改过程,表达出人物是要完成自我的一个精神救赎,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改的过程。

韩少功在幽默文字的背后,显然是在试图归还文学世俗的存在方式、温度和硬度。因为在调侃的同时,他还是不无感慨地说到:“文学是人间的温暖,是遥远的惦念,是生活中突然冒出的惊讶和感叹,是脚下寂寞的小道和众人都忘却了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约定。”所以,历史是如此地吊诡,当年以一个启蒙者的姿态,到如今却开起了玩笑,这是作家自身的修改,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修改,都是殊途同归。好在这一修改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断地进行着。这,也许是《修改过程》要说明的意义所在。

《修改过程》 韩少功 著 花城出版社 2018年11月版

编辑 董雯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