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丹:锲而不舍 静水流深 推动公益数字化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2021-05-21 08:30
摘要

陈一丹呼吁,在公益行业踏入历史性新征程之际,希望更多公益伙伴们携手发展,数字共建,让公益流深。

“社会的热点是公益的起点、而公益的痛点将是社会进步的起点。”这句掷地有声的观点来自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5月20日,他在“2021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专门就当前“公益数字化”的目标和使命发表了精彩演讲。

陈一丹现场呼吁,在公益行业踏入历史性新征程之际,希望更多公益伙伴们携手发展,数字共建,让公益流深。

不断迭代的互联网公益为公益数字化带来新使命

由腾讯基金会、南都基金会和陈一丹基金会发起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从2016年举办至今已走过6年。6年里,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公益也在不断迭代,并在社会治理和民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助力作用。

几年来,互联网公益以指尖公益消除数字鸿沟、以透明公益建立信任纽带、以理性公益推进慈善文明。而今迈向“公益数字化”的新征程,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创新公益项目并提升运营效率、重塑公益事业数字化价值链和生态格局,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是整个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据统计,近年来,通过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慈善组织募集的善款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20年募集金额更是达到82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52%。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了互联网慈善。

日前,腾讯公益也公布了2020年腾讯公益平台筹款的最新相关情况:截至2021年5月15日,腾讯公益平台筹款总额已达到118.88亿元;超过4.5亿人次用户通过腾讯公益平台进行捐赠,其中年捐人次1.17亿,年捐赠人次首次破亿。近三年来,腾讯公益平台筹款总额以每年10亿元的幅度在增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在峰会上称赞道,“内地互联网公益发展之快以及形式之广,值得香港学习和借鉴。”

对此,陈一丹表示,站在2021年的节点回望过去,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公益力量正借由互联网,加速流淌至社会所需的方方面面,滋养到越发广阔的人群。

“当大众对互联网公益产品日趋熟悉,更大的命题也随之而来:整个公益行业该如何进一步加速数字化?”陈一丹说 ,在社会需要、民众期待之间,“公益数字化”成为了尤为明确的目标和使命。

数字共建公益生态、以人心向善为精神内核

互联网公益的发展离不开平台的力量。疫情之下,当很多人基于朴素情感践行慈善时,是平台将这份感性行为转化为理性、持久的习惯,为互联网公益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沉淀下宝贵的公益财富。

对此,陈一丹在峰会上提出了“共建公益生态”的理念,并且强调,要始终相信技术的力量、机制的力量、人的力量,用数字来共建公益生态。

陈一丹认为,首先,互联网公益是以技术演进为驱动的。不论互联网公益如何发展迭代,其灵魂依然没有改变:核心驱动力是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整个公益行业要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展开双臂拥抱技术,利用技术,从而探索出为公益所用的各种可能性。

其次,互联网公益要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建立信任机制是基石。他希望互联网在不断拓宽公益边界、完善行业生态的同时,也要帮助解决效率、透明、公平、价值观等问题,因为无论互联网公益进入哪个领域,信任和透明的机制建设都是重中之重。

最后,他说,互联网公益以人的力量为根基,以人心向善为精神内核。

公益一直围绕“人”字展开,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互联网公益还让亿万网民自发自觉地成为公益活动的发起者、参与者和传播者。

第一笔移动支付小额捐款、第一次网络个人救助、第一款互联网公益条款…… 一个个技术产品上线,都是腾讯公益与合作伙伴通过数字资源开放和互联网与公益携手,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和网友“一块做好事”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大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人;人的背后又是一颗颗火热的良善之心。善念可以激发,善心需要守护,互联网公益始终要以人为归依,以人的力量为根基,以人心向善为精神内核。”陈一丹动情地说。

值得指出的是,本次峰会也再次延续了“你的名字”的致敬环节,在重庆标志性的江北嘴9栋大楼外屏等地,真诚致谢了善款背后的每一个名字。让人们意识到,互联网公益不是一个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了一点点。

这是对善意、善心最好的保护和肯定。

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去年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腾讯第一时间设立了15亿元专项“战疫基金”和1亿美元“全球战疫基金”,其中2亿元专门提供给服务商和开发者,帮助超过1000家机构快速开发疫情服务小程序,解决了民生痛点;腾讯的防疫健康码在诞生一年内总计迎来了超过650亿的访问量;迅速开放免费功能的腾讯会议则在2020年累计服务了超过3亿场在线会议;不久前,腾讯更明确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首期投入500亿元,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各项领域。

在去年的“99公益日”上,腾讯公益平台的互动人次达到了破纪录的18.99亿,5780万人次的爱心网友通过互联网捐出了善款;全平台募资则总计有30.44亿元;截至2021年4月,“腾讯公益”网络捐赠平台累计筹款总额超过117亿元,共计为9万多个公益项目提供了助力。

就在峰会当天,腾讯基金会宣布2亿专项基金将用于发起“千百计划”:在未来两年里,通过补贴1000名公益数字化专职人员、资助100个公益数字化行业支持计划、共建1所公益数字化虚拟学院,为公益组织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助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乡村数字化如何助力社会治理》的演讲时说,中国有上下5000年的文明,也有乐善好施的传统,近年来,以腾讯公益牵头发起的诸多公益项目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已经证明了互联网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在中国是独领风骚的。同时,在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大力引领下,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的慈善公益实践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

“慈善可以无国界,但慈善事业有国界。”郑功成感慨地说,“慈善事业要本国的文化融合,要成为本国的伟大事业,坚信中国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慈善事业道路。”

面向未来的互联网公益发展,陈一丹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公益数字化”既是一个趋势,公益行业需要走出信息孤岛,打造面向数字化的组织体系;又是一个使命,来自国家对公益行业的重视、捐助人的基本需求,都对公益行业提出了新的期许;更代表着一种生态,用公益理念构建数字的生态丛林,能够为公益行业探索边界、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空间。

《2021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指出,未来数字化与公益的融合发力点将体现在数字化公益服务、数字化公益组织和数字化公益生态三维层面,通过提升服务专业度、深化公众信任感、加强协作敏捷性,提升公益组织与受助群体、与捐赠人、与上下游之间链接的广度和深度,并从效率和价值多方面创新提升,走出公益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行之路,实现科技向善的理念引导下,创造更为创新可持续社会价值。

陈一丹总结说:“公益数字化的整体方向,必然意味着更多的连接、更丰富的生态和更大的可能性;提升公益数字化能力,既包括运用互联网提供的数字工具来提升自己;也包括潜移默化收获的自我迭代;今后公益数字化的生态模式是慈善将成为人人参与的公共事业。”

【读特新闻+】

本届峰会完成新一届组委会选举

5月20日,2021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重庆开幕,围绕“公益数字化”等一系列话题进行分享、对话,探讨行业共建之路。在民政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指导下,共有联合国代表、全球知名科技公司驻华负责人、国内知名高校学者、知名公益企业家、公益名人、各大基金会负责人、公益及科技行业媒体记者,以及近2000位来自全国公益行业的代表齐聚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共同参与这一行业年度大会。

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2016年由腾讯基金会、南都基金会、陈一丹基金会发起,每年举办一次。从2018年第三届峰会起增设组委会轮值机构,邀请国内有广泛代表性、公信力的公益机构加入组委会对峰会事宜进行决策。同时设立联席机构,邀请国内有影响力的公益机构,参与峰会的重要工作。

发展至今,峰会已经联合了近3000家委员单位,近百家联席机构及15家轮值机构,不断汇聚公益行业广泛参与互联网公益的讨论,为中国互联网公益行业的透明、理性和生态效率发展提供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峰会期间,组委会举行了新一届轮值机构换届选举。峰会现场,在2000名与会代表的注目下,陈一丹率首届组委会正式交棒新一届组委会。峰会完成了象征薪火传递的授旗仪式,在互联网公益精神的指引下,继续阔步前进,共促行业发展。

(原标题《陈一丹:锲而不舍 静水流深 推动公益数字化》)

编辑 吴徐美审读 吴剑林审核 党毅浩,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