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不能让外卖小哥们吃完青春饭就撞上“天花板”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2021-05-12 23:02

第一批外卖、快递小哥们年纪见长,有一些人已经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但想要改行又面临着职业技能瓶颈——最近一段时间,这一庞大就业群体的“青春饭焦虑”得到媒体关注。

个人依托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就业新常态。目前,我国大约有2亿灵活就业者,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职业是其中主力。平台经济兴起,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外卖、快递等行业还能够帮助一些暂时失业人口填补择业期,“缓冲器”效应明显。可以说,平台+个人的就业模式创新,对稳就业、保民生大有帮助。

然而,平台+个人就业的高灵活性、高自由度,往往意味着就业稳定性差、发展前景差。平台经济横空出世的“庆典行情”也逐渐消退,竞争日益激烈,个人灵活就业的工作强度和收入情况越发不尽人意。最近,北京人社局副处长体验外卖小哥生活、北大博士后送外卖做研究等新闻事件被网友热议,不仅因为他们将外卖小哥的艰辛和困境展现了出来,更暴露出个人灵活就业劳动保障相对薄弱的问题。

平台经济的秘诀之一,就是引入了平台与个人灵活的用工关系,这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现有的劳动保障制度,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外卖、快递小哥劳动权益受损现象,很容易藏进法律的盲区。这几年,外卖员、快递员劳动强度不断加码,竞争“内卷化”,甚至被形象地形容为“活在系统里”,有关部门却难以有所作为,劳动保障制度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尽快追上业态发展的脚步,切实改善平台经济灵活就业环境,平台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红利才能更好释放,灵活就业才不会只是年轻人的专利,劳动者也才能更有尊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送外卖、快递,本不该成为一碗纯粹靠体力的“青春饭”,职业经验和技能在这些行业同样重要。灵活就业所谓的门槛低,只是入门门槛低,要想挣到钱,难度并不小——副处长、博士后刚开始送外卖也送不好,足以说明这一点。外卖、快递、网约车,干好、干精都要劳动者在大量劳动实践中勤于思考、总结规律。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灵活就业大军,平台经济也能更好打破线上、线下的“次元壁”。善待灵活就业者,为这些“破壁者”自我发展创造便利和发展空间,对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获得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宋增光,2014年开始送外卖,经过一番磨砺,业务量大幅增加,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培训员,成为外卖平台重要的人力资本发动机。未来,外卖、快递等配送行业也势必会完成智能化、机械化,但要“无人化”,首先要有人教会机器像“老司机”一样思考,宋增光这样的一线精英人才就大有用武之地。杭州、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开始为外卖员、快递员提供培训、考试和职称评定,相关企业也积极配合,相信政府、企业多方合力,平台经济铁打的营盘也会培养出更多铁打的老兵。

另一方面,劳动者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要躺在舒适区,荒废了大好年华。虽说送外卖、快递工作艰苦,但闲暇时间还是有的。下午三、四点,外卖小哥们在商场外扎堆玩手机、打游戏的场面,恐怕不少人都见过。劳逸结合是好事,但灵活就业者也可以拿出一部分时间来自我提升。毕竟,科技不断发展,配送、驾驶等行业随时可能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替代,到那时,灵活就业的盘子就会缩小。与此同时,现在不少制造业工厂招工难,“青工”更是难能可贵。有志于成为大国工匠的灵活就业者们,也可以有计划地跳槽,到另一个赛场上去挥洒汗水、实现人生精彩。人社部门应着眼灵活就业者知识结构与制造业工厂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针对灵活就业者的工作特点,设计单节时长较短、可以随时点播的在线职业培训体系,帮助外卖小哥实现知识和技能充电,打破职业生涯的“天花板”。

(原标题《特评:不能让外卖小哥们吃完青春饭就撞上“天花板”》)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