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亮翅——聆听深交乐季音乐会吴倩演奏布鲁赫9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逸民
2021-05-11 22:23
摘要

四月末,笔者在深圳音乐厅聆听了优秀青年小提家吴倩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的(德)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以下简称g小调)。

四月末,笔者在深圳音乐厅聆听了优秀青年小提家吴倩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的(德)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以下简称g小调)。至今,耳边一直响着g小调首乐章定音鼓微弱滚奏后那声长长的G弦上的叹息,那第二乐章深沉柔婉的倾诉,还有那终曲独奏小提琴与乐队轮番奏出的激情四射的宣泄。古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说,笔者作为酷爱交响乐的老听众,听过不少于二十个版本的g小调录音录像及现场演奏,对吴倩演奏的g小调印象深刻,感受到她对这部作品的独到处理。

首先,吴倩有整体构思通盘考虑而非随意即兴发挥。g小调首乐章相对简约,吴倩从那G弦上的叹息起就以略为克制激情的首乐章为全曲定下基调:这是幅有小调情绪的绵长画卷,给人以期待并为第二乐章的叙述咏叹作铺垫。吴倩演奏第二乐章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她不像有些版本那样处理得过于浓烈,过犹不及。而是用娓娓道来丝丝入扣的叙述方式在深沉柔美中展现“故事”的绵长、情思的忧伤。只在该乐章结束前才在乐队的呼应下显露了一下郁积的情感,为终乐章的激情喷发作了预示。第三乐章在乐队的引奏下,独奏小提琴才将蓄积已久的能量迸发出来,与乐队轮番竞奏,奏出激情四射的火花,唱出回肠荡气的凯歌。布鲁赫的本意就是让三个乐章形成一个情感逐步宣泄的整体。吴倩的整体处理与作曲家的本意高度契合,拿捏有度,收放自如,成功地揭示了这部作品的完整构思。

吴倩演奏g小调的另一显著特征是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之间达成了平衡。本来,小提琴协奏曲的一大技术难点就是独奏小提琴与大乐队力度音量很难做到平衡。布鲁赫g小调偏偏有多处大乐队全奏与小提琴独奏的对接,这对小提琴独奏者是个巨大挑战。笔者曾在现场音乐会中听到过有的独奏者“声嘶力竭”还与乐队力度音量严重不对称。韩国新秀金本索里的演奏堪称模范版本, 但乐队缩小编制后独奏者还往往竭尽全力用fff力度去演奏。与吴倩合奏的深交却是大乐队配置:弦乐满编,除少数铜管外,管乐也几乎悉数上场。吴倩驾驭的小提琴那强大的穿透力让坐在大演奏厅楼上后排的笔者都听得清清楚楚。尤其是第三乐章:紧接乐队全奏的独奏小提琴丝毫不觉得气势有所削弱,连续和弦奏得尤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奔腾刀枪鸣”,弓子尤如神鞭飞舞。在乐队几乎满编背景下小提琴奏得如此大气磅礴堪与乐队抗衡,非常难得。值得强调的是,吴倩的演奏还激励了乐队,乐队的多处全奏热情洋溢,与独奏小提琴交相辉映。此曲的演奏成功,是独奏者气场强大的结果,也是独奏者与指挥和乐队共同铸就的成功。

吴倩生于鹏城长在深圳,是听着深交的音乐会长大的。在柏林艺术大学读本科时,她每次假期回深圳都参加深交的排练演出。她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直升柏林艺大攻读硕士学位前入职深交。如今硕士毕业回归深交,深圳的乐迷倍感欢欣。笔者看到舞台上的吴倩身着一袭金色演出服尤如凤凰展翅,不禁联想吴倩就像一只归巢金凤。谨以此文由衷祝贺吴倩的演出成功,期待她有更出色的表现。

(原标题《金凤亮翅——聆听深交乐季音乐会吴倩演奏布鲁赫9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编辑 董雯静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李怡天(客户端),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逸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