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丨他们为解放广东浴血奋战!作战360多次,毙伤俘敌近3000人

佛山日报 尹保山 梁楚静 岑敏枝
2021-04-29 09:17
摘要

跟着名片学党史

百年风华,红色印记。红色名片,熠熠生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会同佛山日报社日前启动“佛山红色文化名片”遴选活动,在全市兴起“跟着名片学党史”的热潮,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佛山日报社推出“手绘佛山红色文化名片”系列海报,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本期手绘海报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敬请垂注。

在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合水圩合瑶路,有一处建筑格外庄严肃穆。鲜红的国旗迎风飘扬,广场上战士形象的雕塑令人肃然起敬,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以下简称“粤中纵队纪念馆”)就矗立那里,迎接着每一个前来重温革命历史、感怀革命精神的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南粤中地区建立的一支人民军队。在战斗中,粤中纵队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粤中解放战争的光辉史诗,为随后接应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广东奠定了基础,为广东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截至解放军南下部队进入粵中地区之前,粤中纵队共对敌作战360多次,毙伤俘敌近3000人,争取敌军起义投降30余起、2000多人,缴获枪支弹药一大批。

如今,站在粤中纵队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看着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呈现的那段烽火岁月,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粤中纵队奋斗不懈,为解放事业献身的伟大精神。

英勇作战 为解放全广东书写不朽功绩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不顾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强烈愿望,在重庆谈判期间开始大举进攻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其中包括1945年10月进攻粤中人民抗日武装。粤中人民抗日武装突出重围后进入山区活动,躲避搜捕和迫害。

1946年8月,广东党组织号召各地分散隐蔽人员开展武装自卫斗争。同年冬天,国民党驻华南地区的军队几乎全部北调,为广东的武装斗争打开了缺口。针对广东敌对兵力日渐空虚的形势变化,广东区党委作出了恢复公开武装斗争的决定。1947年3月至5月间,各地纷纷重建武装,发动、组织群众开仓分粮,开展反“三征”(征实、征兵、征借)斗争,打击地方反动势力。

1948年3月起,面对解放战争的新形势,粤中全区掀起了大搞武装斗争的高潮。各地人民武装实力不断壮大,连续挫败国民党当局的“清剿”计划。1948年9~10月间,粤中人民武装按照上级部署,对敌斗争进入转守为攻的阶段,部队纷纷挺出山区,进入平原,主动出击。

1949年6月,粤中人民武装已发展至6800余人,控制地区人口达250多万,有12个县级人民政府相继成立。粤中人民解放斗争进入迎接全面胜利的新阶段。

同年初夏,随着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发出了关于大军渡江后的工作指示,要求各地人民武装在南下大军到达前,必须把广大农村解放。1949年6月,中央军委及政治部复电华南分局,同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7月,中共粤中分委、军分委按照上级指示,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和武装部队连以上单位发出了《关于成立粤中临时区党委及粤中纵队的通知》,宣布粤中临时区党委和粤中纵队即日起正式成立。8月,粤中临时区党委在高明县合水圩召开庆祝大会,公开宣布粤中纵队成立。

在1949年10月初展开的解放广东战役中,粤中纵队协同大军作战,粤中军民奋勇作战,为粤中地区全境解放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用热血谱写了属于粤中的英雄赞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纪念馆参观学习点指引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8:30-12:00

14:30—17:30

地址

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合瑶路73号

联系电话

(0757)89998991

策划丨尹保山

海报丨梁楚静、王琦玥、岑敏枝


(作者:尹保山 梁楚静 岑敏枝)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