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 新未来 | 仅靠少数爆款难以形成信息依赖常态化
2021-04-26 11:06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辜晓进

传统媒体在主阵地的排名不靠前

媒体的主阵地在哪里?现在都是哪些媒体在占领着移动互联网主阵地?

我认为有四类媒体,第一是门户数字媒体平台,即四大门户网站,它们牢牢地吸引着大量受众。第二是聚合类的媒体,也包括百度、知乎等搜索网站。第三个是社交媒体。保罗·莱文森把它归为新兴媒介,即不仅仅是UGC生产,受众还可以共享。在中国不仅有微信、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快手也在努力地往这个方向转。抖音现在的短视频越来越媒介化,很多传统媒体都不敢忽略它。几个月前人民日报的抖音号粉丝是7000多万,社交媒体这种新兴媒介是非常主流的玩家。

第四个才是传统媒体。虽然传统媒体也到数字端进行生产和传播,并且采用了各种形态,但是它有一个本质的东西没有变,主要还是单向传播,媒体发布什么内容,受众不可以控制。但受众可以控制自己的信息消费时间,不用等到报纸发行之后才能看到,也不用等到晚上《新闻联播》开始才能看到。传统媒体在数字平台上发布以后,受众按照自己的时间,非常灵活地安排信息消费时间。这些玩家主要指一些央媒,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以及澎湃新闻、界面等,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地方传媒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施展空间。

作为地方媒体,主要的竞争者当然还是门户网站的聚合类媒体。社交媒体是地方媒体的朋友,很多成功转型的传统媒体,在社交媒体上取得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地方党媒的自主平台、商业平台、优质内容、先进技术和商业利润,哪个最紧迫、哪个最优先?其实个个都紧迫,个个都要优先,但还是要有一个顺序。平台是最重要的,自主平台和商业平台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这几年社交媒体的趋势可以看出来,中国可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社交媒体数量最少的国家。美国有73个社交媒体,用户量超过一亿的至少有15个。

地方党媒要深耕本地新闻

我彻头彻尾地坚持内容为王,但不是狭义上的内容为王,大家深知仅仅生产内容,在这个时代不一定能玩得转,但是我们还要去玩。怎么玩?从全世界的经验来看,特别是从美国、欧洲的经验看,地方媒体的强项在垂直市场,甚至可以说只有垂直做好了,才可能变成一个全国性的媒体。

《纽约时报》这种大媒体在垂直化上做得好,做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媒体,而且成为盈利的平台,这种垂直客户端的模式样板比较多,而在中国这样的平台却没有做好。其实垂直化是地方媒体的一个强项,当初澎湃新闻也是从做垂直起步的,做反腐、做政务监督,从这里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在新闻供给量大幅减少。去年让我的研究生统计过,华南某媒体集团2019年的新闻报道出产量,相对于2017年减少三成,2020年进一步减少。我个人也统计过,广州的一家大报2020年9月份,新闻报道数量和三年前相比减少50%以上,现在每天报纸的平均出版数量是14.7个版,有的时候是8个版,偶尔出20个版。

同时,报业生产的数字内容也不多,有大量的转载,还有大量同质化的热点追踪,但很多应该覆盖的内容却没有覆盖。产量减少是一个标志,另外一个标志就是有效内容的生产大幅减少。最近这两年引起人们关注、引起高层批示的,甚至在法制层面要进行改变的舆论监督类报道,最先都不是出自传统媒体。比如百度的医院竞价排名事件、长春疫苗事件等,这些都不是报纸在做,也不是电视台、广播电台做的,而是新媒体。上述新闻报道引起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在这方面传统媒体是缺位的。

只靠不多的爆款难以形成信息依赖常态化

现在的信息内容是不是过剩?我认为完全不过剩,相反内容生产还严重不足。作为地方党媒,要努力建立受众对信息的依赖,这种信息依赖仅仅靠一两次偶然的爆款做不到。比如说一家报纸联合当地的职能部门,做出一个产品成为爆款,点击量达到5000万。这样的爆款对这家报纸的品牌,可能会稍微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其实作用不大,因为没有建立所谓的信息依赖常态化。

内容生产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把本地的信息服务做好,这样就可能形成全国甚至世界的影响力。

关于地方党媒的资源重组,我个人的意见是不必关,但可以转,因为一个品牌树立起来很不容易。

(作者辜晓进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根据视频访谈录音整理编辑,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辑 夏吉贵  审读 李诚  审核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