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解决废弃口罩处理难题,不能“向天再借五百年”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2021-04-21 21:44
摘要

堆积如山的废弃口罩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就很有可能成为疫情的“二次污染源”,造成“次生灾害”。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口罩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频繁的口罩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废弃口罩的回收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63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4%受访者平均每周废弃3个及以上口罩。59.8%受访者表示找不到专门处理废弃口罩的地方。

小小口罩,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也帮助人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数据显示,因为勤戴口罩,这一两年来流感的传染率都大为下降。口罩虽小作用大,即便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纷纷打上了疫苗,但相关专家也一再提醒公众:在当下以及未来可能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不能摘下口罩。

然而,天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口罩虽然解了疫情肆虐的燃眉之急,但堆积如山的废弃口罩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就很有可能成为疫情的“二次污染源”,造成“次生灾害”。

有媒体曾估算,我国每月消耗的口罩多达数亿只,全球每月使用和丢弃的口罩更数以千亿计。天量的废弃口罩,不仅给垃圾处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更有可能造成塑料污染,成为疫情过后最为严重的“后遗症”。联合国环境署(UNEP)去年早些时间就警告称,根据历史经验,将有75%的废弃口罩进入填埋场或海洋,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给旅游业和渔业等相关产业带来约400亿美元经济损失。

废弃口罩的处理难度不仅在于数量巨大,还在于有些口罩上可能残留病毒,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疫情防控前功尽弃。而且目前口罩使用的原材料大多很难降解。有报告说,这些废弃口罩降解的时间可能长达450年。

这是什么概念?有媒体形象地打了个比方说,明朝万历皇帝1572年登基,距今恰好449年,如果万历皇帝或者他的首辅张居正使用过一次性口罩,那么那只口罩可能到现在还没被降解!

废弃口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更是肉眼可见。2020年9月,在巴西的圣保罗海滩上发现了一具企鹅尸体。经解剖后发现,这只企鹅身体里有一个完整的N95口罩,导致企鹅无法消化和进食,最终死亡。

种种迹象表明,废弃口罩的危害影响深远,且迫在眉睫。解决废弃口罩处理难题,不能“向天再借五百年”坐等其自然降解,而是要多方协同,立即行动。

于个人而言,首先要提高环保卫生意识,积极主动掌握正确处理废弃口罩的科学方法。对政府来说,则要主动担起责任,加强科普教育和宣传,为垃圾分类提供更多便利措施,不能让公众在“找不到专门处理废弃口罩的地方”这样的问题上犯难。

当然,正确及时处理废弃口罩,是相当专业的难题。一方面要依靠科学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将废弃口罩变废为宝。巨量的废弃口罩背后其实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政府可以采取税收补贴、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引导更多企业投入到废弃口罩环保处理产业上来。

废弃口罩处理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在这方面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譬如目前有的国家在尝试将废弃口罩用于铺路,有的国家则开始研发生产可降解的口罩。我们要跟进最新的科技信息,及时引进来走出去,更快更好地解决废弃口罩处理难题。

统而言之,废弃口罩处理问题的解决虽有难度,但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携起手来,像防控疫情一样,取得重大胜利,决不能也不会让废弃口罩造成“次生灾害”。

(原题为《特评:解决废弃口罩处理难题,不能“向天再借五百年”》)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党毅浩 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