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之重器”就在大湾区!开放共享解决“卡脖子”难题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叶志卫
2021-04-20 08:50
收录于专题:大湾区大未来


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

距离香港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广东东莞,有一个我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这项国之重器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它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中国散裂中子源在材料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对我国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成为广东省正在建设的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核心单元,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

2018年8月2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自运行以来,装置运行稳定可靠高效,运行功率逐步提升。2020年2月28日,中国散裂中子源打靶束流功率达到100kW的设计指标,并开始100kW稳定运行供束,达到设计指标时间比原计划的2021年8月提前了一年半,远快于美国、日本散裂中子源功率达到设计指标的进度,这也标志着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工程完全实现了建设目标。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骄在接受采访。

什么是散裂中子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骄表示,散裂中子源装置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中子应用服务百姓生活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从手机到汽车,面面俱到,更包括能源材料领域、锂电池、可燃冰、磁性材料的研究,都必须使用散裂中子源。


梁天骄以手机相关研究为例展开具体介绍:利用中子研究锂离子电池的正极、负极材料、电解质以及锂离子的输运通道,可以提高锂电池的容量,提高安全性;利用中子研究手机芯片因中子辐照发生的单粒子效应,可以增进手机的可靠性;利用中子研发的自旋电子学器件。可以提升存储速度、降低能耗;还可以通过中子实验,改进手机外壳结构和加工工艺。

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新建8台谱仪,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将在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做出更大贡献。梁天骄表示,目前,散裂中子源的用户大部分来自国家各科研院所、高校等,今后将加强与产业界用户的沟通和互动,为解决他们研发中的问题发挥作用,逐步推进产业界用户高质量发展。

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以来,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和高技术创新提供了先进的平台,获得了大批重要成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截至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四轮运行,注册用户超2000人,支撑了400多项研究课题,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约占1/4,其中来自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用户大概一共占总用户的10%

散裂中子源的成功建设,将为香港和澳门地区诸多学科的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大发展机遇。尤其在散裂中子源落户东莞后,已经开始吸引中子散射研究和应用的人才,建设相关的学科。梁天骄介绍说,中国散裂中子源正积极推进装置开放共享,将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策源地,带领我国中子散射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科学界全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原标题《散裂中子源藏在松山湖,大湾区共享“国之重器”解决“卡脖子”难题》)

编辑 张克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叶志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