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走进罗湖,感受改革开放成就

晶报记者 尹维颖 彭丹
2021-04-18 12:04
摘要

采访团一行参观了泰宁小学、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深圳水库、国贸大厦、深圳珠宝博物馆,在探寻红色足迹过程中,感受罗湖改革开放历史性成就

4月15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系列采访活动第二站走进罗湖区,组织中央、省、市媒体实地探访红色资源和改革印记。采访团一行参观了泰宁小学、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深圳水库、国贸大厦、深圳珠宝博物馆,在探寻红色足迹过程中,感受罗湖改革开放历史性成就。

“七彩校园”走出密集城市学位腾挪新路径

随风飘扬的小彩旗,七彩绚烂的围栏,宽近4米的室外走廊……走进被誉为“七彩校园”的泰宁小学临时校区,活力的气息迎面而来。泰宁小学校长李振宏表示,除了学校外观设计之外,学校校门采用模块预制铝板幕墙标准化拼接组合,同时赋予建筑满满的科技感和未来感,让孩子们在“临时校区不临时”。

▲泰宁小学临时校区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正是下课时间,校园里响起了歌声。走进教室才发现,同学们正在配合着动感的旋律,整齐划一地做着“课间操”。

“韵律操让学生不仅能动起来,也真正爱动起来。”李振宏表示,由于临时校区场地有限,为保证学生运动时间,独创室内韵律操,保障孩子们每天的运动时间。

为解决辖区学位扩容难题,为学校改扩建腾挪和补充学位创造更多更好条件,通过寻找学校附近的临时用地,仅用三个月时间,为泰宁小学腾挪学位建造一所高科技预制学校作为临时校区,这是罗湖区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大力推进高科技预制学校建设”,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通过采用全装配模块钢结构,运用了BIM技术进行统筹,使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方式,预制模块整合了建筑主体结构和装修、保温、防火、防水等各功能层,建设周期短,绿色环保,保障孩子们的安全。”罗湖区发改局前期管理中心主任王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4000多平米的用地上,解决了1000个学位,以高科技预制的建筑方式快速搭建临时校区,切实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据悉,今年罗湖区还将新建2所高科技预制学校投入使用,届时将落地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高科技预制学校校舍,进一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深港大水缸”一脉承载深港情

山水相映,春风拂面。在深圳水库主坝,水库新村股份公司董事长廖瑞光向记者讲述当年深圳水库建设的情况。“我爷爷、爸爸、外公还有舅舅,当年都参与到了建设水库,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廖瑞光表示,为支持深圳水库建设,水库片区的村民整体搬迁至如今的水库新村,也为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圳水库

采访团随后走进粤海水务展览馆,了解深圳水库与东深供水工程的概况。为解决香港的用水困难,东深供水工程1964年动工,1965年3月建成通水。且为满足香港、深圳和东莞经济发展的需要,工程先后经历四次扩建改造,年供水能力由初期的0.68亿立方米提升为24.23亿立方米。

据悉,从1965年3月1日至2020年底,东深供水工程累计供水579亿立方米,其中对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这项工程已成为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深莞地区跨越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

▲采访团走进粤海水务展览馆

深圳水库作为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水面面积4.06平方公里,库容4496万立方米,是深港两地的主要饮水源,承担着香港总用水量70%-80%和深圳总用水量50%以上的供给重任,被喻为“深港大水缸”。深圳水库水质达到了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确保了对港供水的水量和水质,营造了“同守山水、共护生态”的美丽罗湖的生态环境。

从东门老街到国贸大厦,循红色记忆路线感受改革开放成就

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南庆街13号的一幢南洋建筑风格的小楼,是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该馆现有“叶挺将军与深圳”常设展览,分“北伐名将 抗战报国”“临危受命 深圳树旗”“抗战到底 影响深远”三个单元,通过百余幅历史图片及相关展品,勾勒出叶挺将军的戎马生涯及抗战期间他与深圳的不解之缘,以及深圳地区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内馆

深圳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飞向采访团介绍,1938年11月,叶挺将军任国民党东路守备区副总指挥,在此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对东江地区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后,采访团一行走进国贸大厦,感受当年改革开放的“深圳速度”。自1982年4月动工至1985年12月29日竣工,国贸创造出“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也创下了中国的数个“第一”。

▲国贸大厦

▲国贸大厦

采访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了深圳珠宝博物馆,该馆于2019年10月16日正式开馆,常设展有五大展区,分别是自然之宝、物佩之美、设计之光、深圳之路、湾区之梦。

“都说‘中国珠宝看深圳,深圳珠宝看罗湖,罗湖珠宝看水贝’,黄金珠宝产业是深圳市的优势传统产业,是罗湖区的特色名片产业。”深圳珠宝博物馆馆长王振介绍,依托罗湖水贝-布心片区深圳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带,深圳珠宝博物馆在突出“博产融合”的理念同时,更加注重与产业紧密结合,依托深圳珠宝产业优势,服务深圳珠宝产业发展。

深圳工商总会常务主席王肇文也为采访团讲述了属于珠宝行业的红色记忆与改革开放。“深圳珠宝行业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离不开深圳人骨子里的敢闯敢试的改革开放精神。”他表示,要继续发扬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不断传承创新,为打造罗湖品牌、深圳品牌贡献珠宝人的一份力量。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尹维颖 彭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