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年,市民违法骑行电动自行车上路,交警发现后进行查处。 深圳晚报记者 马超 通讯员 武斌 摄
电动自行车作为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其管理难度大、管理覆盖面大,一直是城市交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为创造良好交通环境,强化公共文明建设,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采取路面查处、社区源头管理、进企校宣传、上门提醒、联合惩戒等多种方式,全力推进快递外卖行业及一般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治理。
现状
涉摩电事故频发 治理难度大
4 月 7 日 19 时许,学生文某(14 岁)骑行电动自行车经过路口时与机动车碰撞受伤。深晚记者从警方提供的视频中看到,文某骑车时未戴安全头盔。在通过第一个路口的绿灯后,无视第二个路口的红灯,闯红灯径直通过,于是悲剧发生了。事故发生后,文某被送往医院救治,经医生诊断,文某为重度颅脑损伤。
" 电动自行车如果混行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含人非混合机动车道),由于行动轨迹多变,极易对机动车带来干扰,严重时会引发交通事故,降低机动车通行能力。" 深圳市交警局相关负责民警表示,近年来,涉摩电事故长期占全部交通事故的近四成。
治理
推动电动自行车备案 加强常态化管理
为系统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从根本上加强电动自行车的规范化管理,深圳交警从 2020 年起,以电动自行车备案试点工作为突破口,以信息化试点为契机,推行社区登记备案,建立全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数据基础;同时以备案纳管为电动自行车精细化管理和常态化执法提供有效抓手,以强力执法架起电动自行车交通违规违法处理的 " 高压线 ",形成警示震慑效果,纵深推进电动自行车常态化管理工作,开拓了电动自行车管理新局面。
按照 " 摸清实量、控制增量、减少存量、规范管理 " 的原则,深圳市于 2020 年 4 月 9 日起开展电动自行车备案试点工作。已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大鹏新区完成备案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这六个区共登记备案电动自行车 245.8 万辆。
在工作过程中,市交警局建立了 " 市 - 区 - 交警 - 街道 - 社区 " 的五级联动工作机制,打开城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新局面,再一次向全国同行展示了新时代的 " 深圳速度 "。
市交警局相关负责民警表示,通过开展备案试点,提升了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截至目前,共对 245.8 万名居民和外卖、快递骑手开展了强制性交通安全学习。此外,市交警局还强化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曝光,共发放宣传海报、单张折页 622 万份,推送涉电动自行车备案和安全宣传类推文 184 期,结合交通亡人事故案例制作交通安全科普视频 58 期,通过塔式宣传让道路交通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执法
因地制宜有力度 宽严相济有温度
在电动自行车常态化管理工作中,市交警局逐渐形成了原特区内外两种常态化整治模式。
原特区外六区每日开展 "3+3" 常态化管理(查扣无牌电动自行车、铁骑远程执法、视频拍执法 + 进社区掏窝、进企校宣传报道、上门提醒);原特区内四区在开展常态化执法的基础上,划定外卖快递行业三条 " 红线底线 ",通过成立 " 深南突击队 "、举行 " 一戴两不 " 倡议活动、开展 " 三个一律 " 专项整治、" 铁翼 " 无人机执法和 " 不戴头盔 " 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铁骑 2.0 勤务升级,持续开展 " 凌晨平安 " 和 " 平安晨风 " 行动,严查快递外卖行业重点违法行为,全力推进外卖快递行业常态化整治,引导外卖快递行业形成公众示范效应,扭转社会面电动自行车乱象。
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 53.4 万宗,查扣电动自行车 1.8 万辆,查处电动自行车不按信号灯通行 3.5 万宗。全市共查处外卖快递行业违法 3.0 万宗。
此外,市交警局坚持科技赋能,运用 RFID 无线电子射频技术,创新探索电动自行车非现场执法新模式。目前,支队已在全市多个重要路口建设 RFID 采集设备,已备案外卖快递行业电动自行车号牌均含 RFID 电子芯片,确保全时段保持强有力的执法震慑。同时,市交警局联合外卖快递行业实施电动自行车 " 亮尾 " 工程,推进其电动自行车尾部及两侧粘贴反光标识,以增加夜间辨识度,提升安全警示水平。
在严抓违法的同时,市交警局也结合 " 春季攻势 " 行动开展外卖快递行业轻微违法教育免罚行动,让执法有 " 态度 " 之外还有 " 温度 "。如参加义工指挥交通减免罚款、轻微违法发朋友圈集赞后教育放行等,同时要求企业以站点为单位,每天开展岗前安全训示,每月参与一次路口义务劝导活动,培养骑手交通安全出行意识。
成效
电动自行车实现 " 三个提升、两个下降 "
深晚记者获悉,在市交警局的努力下,目前深圳市电动自行车实现了 " 三个提升、两个下降 "。
戴头盔率、遵章率明显提升。据统计,全市电动自行车戴头盔率从 2020 年 9 月份的 64.9% 提升至 2020 年 12 月份的 76.7%,提升幅度为 11.8%;遵章率从 2020 年 9 月份的 62.2% 提升至 2020 年 12 月份的 80.0%,提升幅度为 17.8%。
城市交通文明指数明显提升。据统计,启动备案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城市交通文明指数从 2020 年 4 月的 86.35 分提升至 2020 年 12 月的 89.52 分,提升幅度为 3.17 分。其中守法率从 88.39 分提升至 91.92 分,提升幅度为 3.53 分。
新国标车占比不断提升。通过合理设置过渡期,新国标车占备案车辆比例从宝安、光明区试点时的 7.2% 提升至目前的 26.6%,有效降低社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
此外,涉电动自行车事故率明显下降,原特区外六区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环比下降 5.9%。涉电动自行车盗窃警情明显下降,原特区外六区的电动自行车被盗窃警情降幅达 34.0%。
接下来,深圳交警将在全市结合电动自行车备案工作加强常态管理,采取路面查处、社区源头管理、进企校宣传、上门提醒、联合惩戒等多种方式,全力推进快递外卖行业及一般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治理,促使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持续向好。
交通文明指数 89.52 分
守法率 91.92 分
涉摩电事故 5.9%
电动自行车被盗窃警情 34.0%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