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脱贫攻坚打好“组合拳”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2021-04-08 11:14

源城蔬菜、东源板栗、和平猕猴桃、龙川油茶、紫金茶叶、连平鹰嘴桃……,还有双坑村土鸡、坪围村的无花果、仙坑村的茶叶、下径村的蜂蜜、龙邦村的沙田柚等等……“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历经三轮的对口帮扶,河源逐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品牌。这些扶贫农产品,再混搭上智慧的平台、科技的创新,完成标准化体系建设,组建了完整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它们有的成为供港供深食品,通过“圳品”认证,有的则通过区块链链接,带着产品溯源二维码走遍全国,以不同方式完成了从“扶贫农产品”到高品质好品牌的华丽蜕变。

正是依靠这样踏踏实实的工作、一点一滴的改变,深圳市全面对口帮扶河源工作,在2016-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五年被评为“好”的等次。截至2020年底,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14个省定贫困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11482户36666人(2020年底更新为11319户36256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5万元,比2015年增加1.39万元。“八有”指标全部达标,全部达到省定脱贫标准并完成退出程序,退出率100%。214个省定贫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9万元,比2015年增加1.44万元;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39万元,比2015年增加36万元。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顺利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脱贫攻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21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履行出列程序,退出率100%。

此为深圳对口帮扶亮出“成绩单”之(四)——精准扶贫。

构建脱贫攻坚党建堡垒

脱贫攻坚,党建先行。据介绍,深圳拨付213万元深圳市管党费至各帮扶村,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深圳对口帮扶贫困村全部打造规范独立的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深圳各帮扶单位党组织“支部结对、党员结户”点对点帮扶模式,实施致富带头人、头雁工程,推动河源市1433个行政村全域铺开“党建为村·粤治粤好”平台建设,基层党组织转变成脱贫攻坚最坚实的堡垒。

为夯实党建堡垒,深河指挥部不断深化理论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作为工作例会的第一议题、党支部“三会一课”的长期主题、干部学习培训的第一课程,对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均在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传达、贯彻落实。由此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把这些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化了一点一滴的帮扶成效。

打造特色产业 发展龙头企业

“一县一业”颇见成效,“一村一品”遍地开花。据介绍,近年来,深河帮扶,成功打造了源城蔬菜、东源板栗、和平猕猴桃、连平鹰嘴桃、龙川油茶、紫金茶叶等一批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了陂角村小坑土鸡、双坑土鸡、坪围村无花果和兰花种植、仙坑村客家红生态茶园产业、古村落开发,下径村、石井村蜂蜜产业和兴径村、雅水村、超田村南茶园玫瑰花种植,龙邦村沙田柚、百香果和珠塘村走地鸡、牛蛙养殖基地,招元村黄金百香果种植、四联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白沙村肉鸽养殖基地,醒狮村、田西村南连百香鸡和东水村、石马村蔬菜基地种植以及兴中村南药紫珠等一批精品项目,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分红。

东源板栗产业园

和平弥猴桃产业园

以特色产业为“血肉”,深河帮扶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建立稳定长效脱贫的完整“有机体”,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功推动春沐源、绿然灯塔物流园、家顺康禽业、饭饭得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建设,支持紫金斗记茶业、龙王绿茶业等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初步形成较大规模的农副产品产地市场、加工基地,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融合发展。通“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以紫金南洋村为试点,推行温氏养鸡智能化养殖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引进深圳市阳夏水产有限公司投资的对虾养殖基地,创造了大山深处养海产的奇迹;高端蔬菜田间与市场直供模式、佳泰药植基地模式、富乐温氏养殖模式、南连百香鸡模式等模式得到推广,扩大千企帮千村覆盖面,有效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

龙川油茶基地

紫金茶叶基地

据介绍,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14个省定贫困村,共落实主要产业项目1600个,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79个,推动村集体企业从弱到强、从“输血”到“造血”模式的转变,持续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深圳214个帮扶村完成道路硬化、卫生站和垃圾屋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助力打造仙坑村客家文化古村落、春沐源生态小镇等一批特色乡村示范点。

精准脱贫 智慧管理

有了优质的扶贫农产品,如何让这些产品变成高品质大品牌的担当?有了良好的特色产业,又如何让这些产业形成标准化体系,链上现代化农业体系?深河指挥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为精准脱贫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据介绍,深河指挥部在全国率先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AR、VR等新技术对贫困村脱贫攻坚、农业产业进行集中展示和精准管理,针对河源214个省定贫困村点多面广,布局分散,督导监管比较难的情况,积极协调建设精准脱贫智慧管理驾驶平台,打造深河帮扶精准脱贫的指挥平台、信息中心、管理后台,生态河源美丽乡村农业产业的互动体验中心,实现农业产业项目实时监测、扶贫数据动态更新。

尤其关键的是,技术服务支撑在扶贫产品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深河指挥部引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校合作,推动农业人才定期“上山下乡”,开展各类科技讲座、技术培训等,引进种植高品质牛油果、百香果等经济作物。其次,是与深圳标准技术研究院合作,对照供深供港食品标准,以鹰嘴桃、猕猴桃和百香果为重点品种,建立河源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推动5家在河源投资落地的深圳企业成功申报深圳“菜篮子”基地认定并获得专项补助,助力河源市紫金县四联村蔬菜基地出品的贝贝南瓜入选为“供深食品”、并通过“圳品”认证。三是采用“区块链+精准扶贫”等新技术对茶叶等农副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溯源,提升河源农副产品出品标准,帮助河源发展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物联网+区块链农产品溯源平台”,已有近百家农业企业和农场主进驻,为农业企业发放近30 万产品溯源二维码,品种覆盖水果、蔬菜、茶叶、酒类和保健品等。

(原标题《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脱贫攻坚打好“组合拳”》)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张雪松 王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