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星档案:
刘清一,男,1978年出生,2003年入警,现为福田公安分局预审大队二级警员。从警以来,刘清一荣获市公安局嘉奖2次,并曾连续3年获评优秀公务员。
“甄别案件不能出现冤假错案,法律尊严不容侵犯。”在深圳公安预审工作岗位上,刘清一6年间对1000多宗刑事案件进行了预审把关,没有出现任何纰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自己“不错抓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的原则。
刘清一曾在基层巡逻执勤和案件侦办岗位上工作多年,2012年,因工作需要调入福田公安分局预审大队。他介绍说,就一个案件而言,成功将嫌疑人抓捕归案并不意味着案件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审核案件是否证据充分、事实是否清楚、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达到呈报逮捕标准……一系列的流程下来才算完成公安预审工作。“对于证据不齐的、流程不对的,要及时向办案单位提出并给予指导性意见,达到追诉标准要求的就移送检察院进行呈捕,之后还要写起诉意见书,这些流程一点错误都不能出。”
去年,办案单位破获了一宗特大盗窃案件,专案组抓获犯罪嫌疑人数量较多,涉及案件更是多达150余宗,嫌疑人员成分较为复杂,有怀孕妇女等特殊情况的,也有在取保候审过程中又再次盗窃犯罪的,案件预审工作压力很大。刘清一和同事们接手案件后,便“5+2”、“白加黑”全力以赴地开展案件审查工作,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对案件全面查漏补缺,固定了每一名嫌疑人的犯罪证据,最终顺利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
公安预审工作需要心细如发。一次,一名盗窃嫌疑人被抓获后,案件到了预审流程。刘清一在审查案卷材料过程中,发现嫌疑人提供的身份证上的照片与本人有出入。于是,刘清一在提审嫌疑人时着重对其身份展开甄别审查。面对强大的审讯攻势,嫌疑人见瞒不住,便承认盗用了同村人的身份信息,并主动供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刘清一发现嫌疑人供述时神情自若,毫不紧张,便没有轻信,而是继续仔细对其身份进行核实,最终通过大数据比对,成功确认了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并查明该嫌疑人还是一名外地公安机关正在网上追逃的逃犯。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