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选制是搞“清一色”?香港新选制能吸引更多有能之士吗?

香港商报
2021-04-05 10:41
摘要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仍有大量制度有待完善,包括教育、传媒和公务员培训与管理等方面。

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周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和二,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作出系统修改和完善。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仍有大量制度有待完善,包括教育、传媒和公务员培训与管理等方面。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律政司司长郑若骅继续密集宣讲修法。

各界持续发声,认为下一届立法会可有民主派、反对派议员,但不能有「揽炒派」。

林郑月娥:新选举制度

将吸引更多有能之士

对于完善选举制度后所产生的立法会,怎样配合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林郑月娥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本届立法会最初的三年多很混乱,完全没有发挥出其宪制功能。但自从去年11月4名立法会议员被依法取消资格,其他15人又「闹辞」之后,立法会功能已基本恢复,在短短三个月内做了实事。

「不是一言堂,也不是清一色,(立法会议员)可以批评我们,可以反对我们提出的议案。」林郑月娥说,但不能做违反「一国两制」和危害国家安全的事。

完善后的选举制度能否吸引更多有能之士?林郑月娥坦言,香港有人才,也有对香港有担当的人。但过去的政治体制给他们一种混乱之感,令他们不愿意进入。选举制度得到完善后,有信心能吸引更多有能者,巩固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

林郑月娥认为,在国家安全受到保障并成功落实完善选举制度之后,「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条件更好,但仍有大量制度有待完善,比如教育、传媒和公务员培训与管理等方面。

「这些工作做起来,无论是香港人、内地人还是外国人,对『一国两制』应该会越来越有信心。」她说。

林郑月娥强调,完善选举制度也是为了更好聚焦经济、改善民生,尤其是解决香港长期积累的住房等深层次问题。

怎么为香港居民打造理想的房屋阶梯?「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找地。」林郑月娥慨叹,她2018年已提出一个大型人工岛填海计划,但是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从立法会申请到研究拨款:「香港有多少个一年半可以浪费?要是立法会18个月才通过一项研究,7个月才选一个(委员会)主席,香港的发展是非常悲观的。」

多个民间团体昨日来到美国驻港总领事馆请愿,谴责美领事抹黑香港完善选制,无端干涉中国内部事务。记者 冯俊文摄

从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到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外部反华势力始终不放弃任何干预香港事务的机会。

「当了差不多4年的行政长官,特别是过去两年,我对海外一些政府和政客利用香港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有切身体会。」林郑月娥指出,由于香港是一个自由多元的社会,他们有很多机会来香港做各种事情,包括委任自己的代理人进入政治架构,破坏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并利用香港攻击中华人民共和国。

张建宗:

完善选制是香港民主进步

张建宗昨(4日)于最新网志表示,完善特区选举制度具有重大及深远的意义。他指,选举委员会的5个界别当中,第3个界别是「基层、劳工和宗教等界」,以往这个界别是没有基层代表的,新增基层代表正是要增加选举委员会的广泛代表性。综观而言,规模扩大后的选举委员会,涵盖更多界别和阶层的代表,更能代表香港社会的整体利益及根本利益。「除了原先的提名和选举行政长官职能外,选举委员会将被赋予选举产生立法会部分议员和提名立法会候选人的新职能,有利于扩大和保障社会各界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他认为,立法会选举委员会界别有较大的比例,有利于落实行政主导,实现良政善治。

张建宗强调,完善选举制度显然是香港民主的进步,并非别有用心者大肆歪曲抹黑所说的「民主倒退」。

陈茂波:

完善选制强化行政主导体制

同日,陈茂波在网志中列出修订中的重点指出,选举委员会新增的界别「全国人大、政协和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代表」,这些委员在履职时应能更好地从国家和香港整体利益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立法会议席增加至90席,新增的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议员,则主要代表香港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且在立法会的构成中占较高比例,有助克服过去立法会议事时出现的利益碎片化和局部化的问题。

他表示,特区政府过去几天与不同界别代表会面交流,与会商界人士普遍期望,完善选举制度后,「行政主导」的体制得以加强落实,政府的治理效能得以提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土地房屋能早日得到更有效的处理;而香港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经济如何更好的发展,也需要作长远考虑、及早筹谋。

郑若骅:

完善选制不是搞「清一色」

对于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及二列明特区须依法规管操纵、破坏选举的行为,郑若骅昨出席电视节目表示,会研究是否进一步规管,包括现时的规管是否足够,以及如何令选举能公开、公平及诚实地进行。被问及有部分人在网上提出在选举中「投白票」,相关行为是否属于操纵选举时,她则指,投票是公民责任,市民不应投白票。

郑若骅强调,修改后的选举制度扩大了议会代表性,令社会均衡有序参与政治,重申不是要搞「清一色」,只要是爱国者,持不同意见亦可进入议会。

范太:

新届立法会不能有「揽炒派」

当天,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范徐丽泰接受电视节目访问时表示,人大修改本港选举制度是有必要,不是矫枉过正,并指因应立法会近年出现的乱象,整体改动是有必要的。她认为,下一届立法会可有民主派、反对派议员,但不能有「揽炒派」,只要没有勾结外国势力,没有作出损害本港繁荣安定的行为,就可「入闸」参选。

她指,只要参选人的行为不损害香港繁荣稳定,就可获提名参选;但比如若有人曾到美国,邀请外国干预,曾与美国政要兴奋拍照,这些非爱国者则可不考虑参选。她指,若立法会议员没有「好理由」,而在立法会捣乱或恶意拉布,则为「损害本港繁荣安定」。

范太表示,新制度下,选委会将会产生40名立法会议员,与行政长官的理念较相似,某程度上可做到行政主导,政府施政亦会更畅顺,若施政不畅顺,市民不会得益。

立法会日后只有20名直选议员,被质疑能否反映民意,范太指,议员一方面要聆听市民想法,同时也要为大局考虑。她以兴建焚化炉为例,没有市民喜欢焚化炉在他们的地区兴建,但议员应向市民解释为何在当区兴建,并为市民争取更多社区设施,她强调议员应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

她续称,中央对香港甚为宽容,本港已多次超出红线,港人因此在此时应知道自己做错,「以后就不要再这样做」。她强调,人大是次并无修改基本法第45条及68条,普选的目标亦无修改,相信在完善选举制度后,香港能顺利发展,令人安心香港不再是煽动叛乱、叛国的地方,甚至会更早出现普选,届时提名可能有特别做法,但每人均可以投票。

马逢国:

良政善治需有好监督

港区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马逢国昨出席港台节目时表示,中央修改香港选举制度,不是要令香港只有「清一色」的声音,良政善治需要有好的监督,希望泛民能好好生存,成为忠诚反对派。他指,不论是泛民人士或其他人,如果想参选立法会并向他争取提名,他觉得都有空间商量。

香港专业人士协会会长陈建强表示,过去两年香港社会分化令他难过,所有人亦感到无助,香港未来可能会令人焦虑,甚至有人质疑「一国两制」是否能维持。但他坚信,有关原则将继续保持香港的特殊地位,与其他内地城市区分。陈建强指,去年6月实施的香港国安法和最近全国人大有关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有助加强「一国两制」,有关措施符合香港实际情况,令本港恢复和谐,也将确保爱国爱港人士管治香港,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香港长期繁荣至关重要。

(原题为《完善选制是搞“清一色”?香港新选制能吸引更多有能之士吗?》)

见习编辑 连博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党毅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